葛立方

葛立方
  • 姓名:葛立方
  • 别名:字常之,号归愚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164
  • 民族族群:

葛立方(?~1164)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号归愚,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葛胜仲子。早年随父宦游,宣和中,以门荫为国子监书库官。绍兴八年,进士及第。十七年,除秘书省正字,转校书郎。二十一年,任考功员外郎。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出知袁州,旋罢职,终老湖州。博览群书,与其父俱为诗词名家。芮烽称其文“务去陈言,而不露斧凿痕;自出机杼,而不袭他人后”,“至其闳肆驰骋,而不失程度,纡馀清丽,而归于雅正,又不可以一体观”(《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五芮烽《归愚集序》)。其诗《闻我师大捷虏骑宵遁上时宰五十韵》、《礼部尚书洪公皓挽歌词》等篇,往往抒发对时事的感慨,用语自然平易。词多咏物写景、唱酬之作,较少涉及时事,词风“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其《满庭芳》咏梅诸词,赞美梅花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清丽俊逸。《卜算子》(袅袅水芝红)运用十八个叠字语,音韵谐和,婉转流畅,时人谓足与李清照之《声声慢》媲美(《历代词话》卷七引《草窗词评》)。葛立方还著有《韵语阳秋》,是书历评魏晋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兼论人品之高下,是宋代的重要诗话专著,有较大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未可尽没也”(卷一九五)。《韵语阳秋》今存二十卷,有明正德间刊本、《四库全书》本、《历代诗话》本。此外,还著有《归愚集》二十卷、《外制》五卷、《西畴笔耕》五十卷、《方舆别志》二十卷(盛宣怀《常州先哲遗书本归愚集跋》引《江阴志》)。今存《归愚集》十卷,有宋抚州刻本残卷(存九卷),《四库全书》本、清抄本。其词在南宋时即有单刻本《归愚词》一卷行世,今存明毛晋汲古阁刊本、《常州先哲遗书》本。《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四十一首。《全宋诗》卷一九五○至一九五五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四四三四至四四三八收其文五卷。事迹见《南宋馆阁录》卷八、《宋诗纪事》卷四五。

葛立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问题

中国问题

1920年罗素应梁启超之邀来华讲学,这是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盛事。然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胡适对罗素的来访却态度冷淡,且曾一度对罗素的学术观点持质疑态度。 罗素在中国讲学近十个月后,出版了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系统论述——《中国问题》。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撰文称赞该书为“*近写就的将西方读者与远东问题联系起来的众多图书中*富有启发意义的一本”。 在罗素的《中国问题》中,不仅有关当时中国社会之种种弊端的议论,而且有关对中国未来发展之种种可能的展望,这些都可以启发我们解决当下面临的种种问题;罗素研究中国的方法亦可为我们的西方研究提供启发,让我们思考如何在西方找到更多具有同理心和理解力的对话者,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有效地论证自己的主张,在国际交往中更加广泛地传递自己的善意。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英国剧作家、诗人沙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写于1601年。故事取材于十二世纪丹麦历史家萨克索的《丹麦史》中一个王子复仇记。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登堡大学读书,他叔父克劳狄斯鸩兄娶嫂篡夺了王位。哈姆雷特回国后,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致死的原因,嘱他复仇。同时,克劳狄斯怀疑哈姆雷特知道真情,先后派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等人去试探他,都被他识破。哈姆雷特用一场“戏中戏”证实了父亲鬼魂的话,决心为父报仇。他把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错当国王杀死。国王派他去英国出差,想借英王之手杀死他,但他发现阴谋,中途折回。奥菲利娅因父亲被杀而疯癫自尽。国王又挑拨奥菲利娅之兄和哈姆雷特比剑,想用毒剑刺死他。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国王、王后、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之兄同归于尽。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和日趋反动的封建王权的代表人物之间的斗争。剧中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十九世纪英国一位文学评论家赫士列特在《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论》中指出,在四大悲剧中,“《哈姆雷特》在思想和感情精致的发展方面占先”。

白氏长庆集

白氏长庆集

中国古代诗文别集。唐代白居易撰。此集的最早编定者为白氏的好友元稹,约成于穆宗长庆年间。50卷,收有白前半生的作品,除各类诗外,还收有赋赞等散文。白氏生前曾亲自对自己的诗进行多次编集、整理,并请人抄写数份,分存各处,把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并于会昌五年(845)写有《白氏集后记》,自云:“白氏前著《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后经兵乱,虽有散佚,但大多完整保存下来,并以《白氏长庆集》、《白氏文集》或《白香山集》之名传世。宋绍兴间刻71卷本《白氏长庆集》是现存最早的白集刻本。又有明万历马元调刻本,71卷,附录1卷;汲古阁本;《四部丛刊》本等。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71卷,外集2卷,书末附有有关白居易的传记和序跋及重新编写的白居易年谱简编等。此集以绍兴本为底本,搜罗较为完备,为今日最流行之版本。其中卷三十八、《外集》下卷共收有赋文18篇。这些赋作华而不艳,美而有度,借物抒情,针贬时弊,体现了他“为文者必当尚质抑淫,著诚去伪”、“文章合为时而著”的主张。

水经注集释订讹

水经注集释订讹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沈炳巽撰。四十卷。炳巽字绎旃,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沈氏以明嘉靖间黄省曾《水经注》刊本为蓝本,进行校定,历九年纂为是编。雍正九年(1731)成书,五十四万余字。其中有以己意厘正者;对郦道元所引之书,历代传抄讹误者,遍检史志文献,取诸书文字之异同录于下方,以备参考;将诸家考订成果,亦录于后;凡所涉及地理方位、 州县沿革,悉以今地名注释。惟于方位注释,有错误处。然其考订较细,厘正原书之漳水、沁水、漯水等处颇多,取材丰富,故为研究《水经注》重要参考文献资料。有《四库全书》本。 《四库全书总目》误作《水经注集释订伪》。

精忠旗

精忠旗

明代传奇剧本。明李梅实作,冯梦龙改订。二卷三十七出。今存冯梦龙改本,后辑入《墨憨斋定本传奇》。叙岳飞精忠报国事。古典十大悲剧之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岳珂为岳飞之后,忠心爱国,并立志替先祖翻案雪耻,后取得证据可替岳飞翻案,但为顾全先皇颜面,终以鲜血毁证物。此举感动在任皇帝下旨恢复岳家名声,岳珂继祖志显孝,名留青史。

福楼拜评传

福楼拜评传

李健吾著,作者写于1935年。著名现代作家、法国文学研究名家李健吾先生的天才之作。全书以灵动峭拔的文字极力状写法国文豪福楼拜的艺术追求及其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对福氏作品的解读尤为清新奇崛,读之令人振奋。写作本书时李先生未足三十,但对人情世故的剖析,对艺术魅力的鉴赏足见功力,令人感佩不已。本书成书已有九十年,但在中国对福氏了解之深、解读之透,迄今恐无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