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

- 姓名:马光
- 别名:字涑庵
- 性别:男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马光,明末清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涑庵。明监生。崇祯十二年(1639年)征辟特科,荐试吏部第二名。 十四年授广西永宁知州,十六年调知全州,称名宦。十七 年题升广东琼州府同知,署府事。南明永历元年(1647 年)以道州救护功迁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三年荐升海北巡 道,改岭北巡道。五年迁太仆寺少卿,再迁全永巡抚。清顺治九年(1652年)归隐苏州尧峰山,筑纯阳阁。与冯仲光、陆世廉友。著有《两粤梦游记》。
马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日本文明小史
这是一本与《菊与刀》研究视角迥异的书,本尼迪克特更多的是作横向式的民族性研究,揭示了日本人生活的诸多层面,而这本由周作人悉心指导和校阅的小书却是完全纵向的文明史研究,它对2500多年的日本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我们欲了解日本文明,这样的观察是必须的,正如本书译者所言:“想要知道她骨子里是如何,则吾人必须分析她的既往。”作者布赖恩,美国历史学家,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难考。唯一的蛛丝马迹是封存在本书中的寥寥数语,可知这位作者曾为研究日本文明,长期客居日本,付出了多年的大好光阴。译者健者,应是他的笔名,真实的姓名已无从知晓了,其生卒年和生平事迹现已找不到任何资料。从书中序言来看,周作人对本书一些名词的汉译给予了“指导更正”,“译后又……代为校阅”,可知译者和周作人是熟悉的,也说明周作人对此书的关注。
胡仲子集
十卷。明胡翰(1307—1381)撰。胡翰,字仲子,一字仲申,浙江金华人。洪武初,以荐为衢州府(今浙江衢县)教授,后召修《元史》,史成,赐金帛归,其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乃其门人刘刚及浦阳 (今浙江浦江) 王懋温所编。以洪武十四年(1381)刊版。至清印本罕传,惟写本犹存于世。凡十卷。文九卷、诗一卷。史称其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今合为一集,乃刘刚等所并。胡翰少从吴师道及吴莱学为古文,复登同邑许谦之门。其文多得二吴遗法,而持论多切世用,与许谦之坐谈诚敬小殊。胡翰尝与修 《元史·五行志》,序论即其所撰,故存之集中。其于天人和同之际,剖析颇微。《牺尊辨》、《宗法论》诸篇,亦湛深经术。则又未尝不精究儒理。其诗不多作,而格意特为高秀,其中五言古诗尤为诗论家所称道,如《吕梁洪》、《夜过梁山泊》、《京口纪行》等诗写得苍浑古朴,有汉魏之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论说:“金华承黄文献溍,柳文肃贯吴贞文莱之后,多以古文词鸣,诗非所好。以诗论,吾必以伸申为巨擘焉。”此书版本较多,还被收入 《四库全书》、《金华丛书》 (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丛书集成初编》。
古梅遗稿
宋代诗文别集。6卷。吴龙翰著。全集以诗歌创作为主,创作风格受到刘克庄和方岳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清新有致,足耐咀吟,在宋末诸家,尚为近雅”。某些怀古诗作,意境开阔,苍凉悲慨,如《金陵怀古》:“钟阜龙蟠势可奇,何年开此帝王基。东西日月磨今古,南北江山几合离。六代衣冠荒草下,中原台殿白云涯。春风吹落英雄泪,立尽斜阳未有诗。”极目今古,寄慨遥深。咏物诗作则较清新,如《水边早梅》:“梅花淡淡着寒烟,漏泄春光老屋边。会被清池写疏影,一枝分作两枝妍。”写得姿态生动,富于情韵。
六根归道篇
六根归道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融会儒、释、道三教之说,阐述修道之要。作者认为世人学道者多,成道者寡,皆因不知守道之要。守道当先守心,心守则意不乱,意不乱则动止合礼,进退有度,而使身正。心正乎内而身正乎外,则耳目得其养,鼻舌不为患。心身耳目鼻舌皆得其守,「则六根悉静而大道存焉」。本篇与《三要达道篇》似出一人之手。
摩诃止观科节
摩诃止观科节,一卷,唐法藏撰(总目录佚名),日本禅叡题记。
马有八态譬人经
一卷,后汉支曜译。经中说恶马有八态,以譬恶比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