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

- 姓名:马光
- 别名:字涑庵
- 性别:男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马光,明末清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涑庵。明监生。崇祯十二年(1639年)征辟特科,荐试吏部第二名。 十四年授广西永宁知州,十六年调知全州,称名宦。十七 年题升广东琼州府同知,署府事。南明永历元年(1647 年)以道州救护功迁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三年荐升海北巡 道,改岭北巡道。五年迁太仆寺少卿,再迁全永巡抚。清顺治九年(1652年)归隐苏州尧峰山,筑纯阳阁。与冯仲光、陆世廉友。著有《两粤梦游记》。
马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砚谱
一卷。作者不详。旧载左圭 《百川学海》中,既无序、跋,也没有所作年月。是书仅三十二条,杂录砚之产地及其故实。中间载有欧阳修、苏轼、唐询、郑樵诸人之说。收录既不广博,也有一些错谬疏漏。如以端溪子石为在大石中生,是沿袭旧说,未加考证。又如许汉阳以碧玉为砚,其事出谷神子《博异记》,实际上是龙女之砚,不是汉阳之砚,这是作者征引之误。但有的记载也可见作者的真知灼见,可供后世检核古砚之用。现存《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等。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玉京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三洞奉道科戒》着录「上清太上玉京九天金霄威神玉咒经」;《上清道类事相》卷三引《太元上经》,皆指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方法类。经文载两篇咒语、三种真符。即「威神王大祝法」、「威神内祝法」、「玉景上元大虎符」、「豁落七元符」、「太微天帝君金虎真符」。据称咒语中隐含金霄威神王及六天大鬼、北帝魔王等鬼神之内名。存思威神王并念诵其咒语,则千妖窜迹,万鬼匿形。佩带三种真符,亦可灭魔诛鬼,「威制天地,呵叱群灵,控驾景龙,位司高仙」。
太虚集录
古哲有言曰:修炼有三乘,(天仙地仙水仙也。)而炼法惟三则。三则惟何?端直其体,空洞其心,真实其念。(念即志,志乃主宰内外者,故又名曰主人翁。)此三句是双修家(性命双修之家也)彻终彻始、片时片刻,莫可或遗者,(遗忘也)其功法增减,第可自审而维持之。(秉性有明暗,体质有厚薄,阴阳有偏胜,境地有忙闲,天时有冬夏。)丹书所载,无非培命口诀,而行贵得中,又炼须合时。盖一年有二至,一月有朔望,一日有子午,体有自然气机,(机者动之兆,升降之先觉者也。)现有不同景象,(静观其机,吉凶可卜,及其已现,吉凶已定,窃欲挽回,还于机兆时以意维之,俟其已现酌加增损乃妙。)而火候寓焉。究其秘要,不过升降放收而已;其利弊,不过勉强自然、通泰塞执,与夫确遵疑间焉而已。
痘疹心法要诀
痘疹专著。《医宗金鉴》之一。4卷。清吴谦等编撰。刊于乾隆七年 (1742年)。即《医宗金鉴》卷五十六~五十九。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论述痘疹的证治,内容比较简要,但比较规范、精辟。并有附图多幅。此书先述痘疮辨证,主要辨表里、阴阳、气血、寒热、虚实,于痘疮局部重视辨痘形、部位、顺逆、老嫩、疏密。并按发热、见点、起胀、灌浆、收靥、结痂落痂等阶段述其证治,兼述痘疮兼并证、痘中杂证、成人出痘之证治。此外,书中列述麻疹及兼变证治。附有插图,并以小字诠。重要内容多以歌诀概括,便于读者习诵。
贺铸词集
贺铸是北宋著名词人,今存词28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充实,名作迭出。贺词有音乐美,艺术造诣颇高,善于化用前人成句,兼有豪放、婉约之长,开辛弃疾、周邦彦词先河,在宋词发展上有重要作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他脍炙人口的名句,人称“贺梅子”。本书备搜贺铸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精彩评论,并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和研究贺铸词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李祘(1752年—1800年),即朝鲜正祖(조선 정조),朝鲜王朝第22任君主(1776年—1800年在位)。字亨运,号弘斋、万川明月主人翁,朝鲜英祖李昑之孙、思悼世子(后追尊庄祖)李愃之子。生母是惠庆宫洪氏(后追尊献敬王后)。李祘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被立为王世孙,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父亲李愃死亡(壬午祸变)后被过继给已故的伯父孝章世子李緈为嗣。乾隆四十年(1775年)代理听政,翌年继承王位,随即铲除反对派洪麟汉、郑厚谦等,颁布《明义录》,阐明自己的正统性。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罢黜权臣洪国荣,巩固了王权。任内朝廷分为“时派”和“僻派”,但李祘始终能驾驭朋党,稳固地掌握权力。李祘任内多有建树,他设立奎章阁,营建水原华城,创设壮勇营,实行通共政策,废止除六矣廛以外所有商店的禁乱廛权,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开始正视清朝,并吸收清朝文化。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者型君主,留下《弘斋全书》184卷,其作品数量居朝鲜半岛历代君主之冠。他执政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空前繁荣,与其祖父英祖统治时期合称“英正时代”,被认为是朝鲜王朝的中兴时期。 嘉庆五年(1800年),李祘薨逝,享年四十九岁。死后庙号正宗,谥号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清朝赐谥恭宣),葬于健陵。大韩帝国建立后,朝鲜高宗追尊李祘为帝,庙号正祖,谥号敬天明道洪德显谟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