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彝

- 姓名:蒋彝
- 别名:仁全,字仲雅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九江市
- 出生日期:1903年5月19日
- 逝世日期:1977年10月26日
- 民族族群:
蒋彝(Chiang Yee,1903年5月19日-1977年10月26日),原名仁全,字仲雅,又作重哑,笔名哑行者,原籍九江市,1955年加入美国籍。1922年,蒋彝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化工系,1926年,毕业后,分别任教于江苏海州十一中学和九江光华中学,年底北伐军攻占九江后,他便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白崇禧部进军浙、沪,任政治部书记长。后历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讲师,安徽芜湖、当涂、江西九江三县县长。1933年去英国伦敦,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教授。其间,他特别留意西方人对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看法,当他从西文书中了解到西人对这两门艺术有不少错误的概念,感到中国艺术在西方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介绍和解释,于是立志传播这两方面的知识。1937年,蒋彝出版《英国湖滨画记》,一举成名。1938年,中国政府送了两只熊猫运至英国伦敦博物园展览,蒋彝开始画熊猫,被欧美画家称为“熊猫人”,他是第一个通过绘画向英国和世界介绍中国珍贵动物——大熊猫的画家。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蒋彝一度供职英国情报局,担任翻译。1949年,他由伦敦移民牛津,以著书绘画为生。1955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语文教授,并申请加入美国国籍。1958年任哈佛大学联谊会讲座教授、哈佛大学爱默生特约讲座教授。其间,他还经常为波士顿的披巴德博物馆鉴定收藏中国文物。197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被授予终身教授荣衔。1972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并举办个人画展。1975年回到了阔别42年的祖国,与妻子、女儿团聚。1977年,蒋彝第二次回国访问,同年10月26日在北京首都医院逝世。遵照他的遗言,将其骨灰葬于庐山脚下马回岭公墓,以遂他平生“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夙愿。
蒋彝是国际知名的画家、诗人、作家和书法家。他的画涉及面很广,山水、人物花卉、鸟兽无所不及,一生作画三千多幅,所创画记体裁为世界所推崇。其书法研究有素,篆、隶、行、草各体皆擅,尤其行书见长。旅居海外四十余年,他始终保持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他撰写的英文遗著共25种:《湖滨画记》《战时画记》《约古郡画记》《伦敦画记》《都柏林画记》《爱丁堡画记》《牛津画记》《三藩市画记》《巴黎画记》《纽约画记》《波士顿画记》《日本画记》《中国画绘》《中国书法》《儿时琐忆》《金宝与大熊猫》《金宝在动物园》《明的故事》《鸟与兽》《中国的窗口》《大鼻子》《罗铁民》《野宾》《在缅甸公路上的人》《重访中国》。中文诗集有《蒋重雅诗》《重哑绝句》与《蒋彝诗集》。《中国书法》是他向西方传播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著作。
蒋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温热逢源
温病类著作。清柳宝诒撰。三卷。宝诒字孙,号冠群,江苏江阴人。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擅治温热。苏、常一带,妇孺皆知。柳氏学验俱富,编撰有《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话》、《素问说意》等书。因谓温病诊治之难,乃远绍经旨、典籍,旁摭前贤所论,参以己见,撰成此书。上卷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 中关于伏气化温之条文,博引各家精论,结合个人见解,详为注释。中卷选录吴又可《瘟疫论》、周禹载《温热暑疫全书》、蒋问斋《伏邪篇》、张石顽 《伤寒绪论》 中有关温热之条文,逐条评点,商榷辨正。下卷为作者对温热病理论的阐发,重点讨论伏气温病,其间附以验案以证其说。全书以伏气温病为中心,对其因、机、证、治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力倡邪伏少阴,独具只眼。论理精辟,辨证明晰,发展了伏气温病理论,是温病学重要文献。评论前人,时有武断之嫌,将吴又可所论之瘟疫亦视为伏气温病,是瑜中之瑕。此书原系未刊稿,后收编于《三三医书》 中,一九二四年刊行。另有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太上灵宝净明天尊说御殟经
太上灵宝净明天尊说御殟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宣称瘟疫疾病皆有鬼神主掌,以惩罚行恶之人,修道弟子及其眷属若不如法行善,亦罹其殃。故太上灵宝净明天尊降授避瘟神咒、御瘟神符、赤散雄丹。修道者依法诵咒佩符,服食神丹,可御瘟毒疾疫。
天仙正理直论增注
明伍守阳撰。守阳又与其堂弟伍守虚共注之。一卷, 分为九章。卷前有《道原浅说》一篇明“人所以得生之理”及养生炼丹之道。正文九章,即: (1)《先天后天二气直论》,明丹道只用先天,忌用后天;(2)《药物直论》;(3)《鼎器直论》;(4)《火候直论》;(5)《炼己直论》;(6)《筑基直论》;(7)《炼药直论》;(8)《伏气直论》;(9)《胎息直论》。此书于天仙至正之玄理, 明显直切地加以论述,系统地介绍伍柳派内丹修炼之法,谓使人无所疑惑,豁然明丹道之真谛,故称“正理直论”。收入《道藏辑要》毕集及《道藏精华录》中。
梧桐影
清人作之世情小说。题《寻私觅趋(趣)梧桐影》,亦题《新编梧桐影词话》,又题《新编觉世梧桐影》,十二回。未署撰者。刊本仅存啸花轩藏板本,由此可知是系清初作品,另有几种抄本。首卷议论性色二字。第二回叙和尚普占因强占叶心安之妻花氏被斩。自第四回起入正文,叙当时广为流传的三拙和尚和小官王子嘉事。三拙和尚与王子嘉专事奸淫,他们或同与某一贵夫人伙宿,或各行其事,淫秽无度。后经李御史私访,审明判决,处以死刑,人心称快
药房樵唱
元诗别集。3卷。吴景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八年(1358)宋濂序。据此序,可知本集为吴景奎之子吴履与门人黄琪编辑并刊行于世。卷1为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及词。卷末有附录1卷,内容包括:吴履撰《处士吴公行述》,黄溍撰《处士吴君墓志铭》,张顺祖撰《吴文可传》,叶仪、唐怀德、范祖干、苏伯衡、吴沈等人所撰《哀辞》。宋濂在序中评吴景奎诗作:“公时吞吐群机,陶熔庶汇,珠玉随风,冰雪在口。人争传于秀句,价欲等于兼金。”他一生刻意为诗,尤好论诗。近体诗时有唐人之风,词句清丽可诵。但由于编辑成集时失于筛选,收入了某些应景之作,如《偶成》:“挟才胜德世所薄,宁我负人天可欺。士之言行苟如此,圣经贤传将奚为?”被《四库全书总目》编者讥为“殆刘克庄所谓有韵语录,殊不入格”。这个批评是相当中肯的。
经学历史
清皮锡瑞撰。不分卷。书今传世。这是一本经学入门书籍,是“经学的导言”。皮氏在书中将上下二千余年的经学史划分为十个阶段: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经学变古时代;经学积衰时代;经学复盛时代。论说经学源流,学派兴替,诸家长短,各书得失。因为皮氏是今文学者,立场于今文学,所以他对宋学不满,对古文学也不绝对崇信;他是经学家而非史学家,所以史料搜集不完备,排比不妥善,每不能客观记述事实,而好主观议论。有中华书局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