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慧忠

- 姓名:南阳慧忠
- 俗姓:冉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浙江诸暨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775
- 民族族群:
南阳慧忠(?~775)唐代僧。浙江诸暨人,俗姓冉。自幼学佛,初习戒律,长通经论。闻六祖慧能大师之名,即踰岭叩谒,获其心印。既而游诸名山,经五岭、罗浮、四明、天目,而入南阳白崖山党子谷(白草谷),静坐长养,四十余年足不出山,而学者就之,恒逾百千。开元年中,玄宗钦其道誉,迎赴京师,敕住龙兴寺。未久逢安史之乱,师乃遁归。肃宗上元二年(761),再召赴京,住千福寺西禅院,公卿士庶参叩求法,不舍昼夜。代宗继位,优礼有加,迁住光宅寺。师博通诂训,普穷经律,虽受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礼遇,然天性淡泊,自乐天真。常慕南岳慧思大师之遗风,乃奏请于衡岳武当山建太一延昌寺,又于党子谷创立香严长寿寺,各请藏经一部以镇山。大历八年(773),又奏请度天下名山之僧,取通于经律禅三者之僧。后归南阳,于大历十年在党子谷示寂,年寿当在八十以上。谥号‘大证禅师’,世称南阳慧忠、南阳国师。
有关师之著名公案有国师三唤、无情说法、无缝塔等,另有九十七种圆相,由侍者耽源所传。又师与行思、怀让、神会、玄觉等四人并称为六祖门下之五大宗匠,与神会同于北方弘扬六祖之禅风,而批评当时于南方(江西)阐扬‘平常心是道’之马祖道一,并对南方禅者不重视经典而随意说法之作风予以驳斥,故于平日特别重视经律论与教学之研习。[宋高僧传卷九、景德传灯录卷五、传法正宗记卷七、禅宗正脉卷二]
南阳慧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金母求仙上法
《上清金母求仙上法》,唐代庐山道士李玄真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本篇内载九组神符,后附译注,解说符文读音含义,便于读者研究符箓文字。第十组神符,仅有译解而无符文。又有十九符,仅存符名,既无符文。亦无译解。
混唐后传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薛家将平西演传》、《混唐平西传》,又名《大唐后传》。八卷三十二回,卷之首五回,共三十七回。题“竟陵钟惺伯敬编次,温陵李贽卓吾参订”,恐系伪托。成书于明末。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芥子园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文德堂藏板本。1982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删节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芥子园刊本,199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话说隋唐小说丛书”排印芥子园刊本,1995年华夏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丛书”排印本。书叙唐太宗宠幸武才人,高宗立武氏为后。高宗崩,武氏改唐为周,自称神圣皇帝。李隆基平定韦后之乱,即位后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唐室中兴。玄宗宠幸杨妃,杨氏权倾天下。安史之乱起,马嵬坡贵妃自缢。肃宗即位,平定安史之乱。本书故事集中,寓意明确,但杂有消极迷信观念。有清芥子园刊本,近有1982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本,删去六回。
谈艺录
《谈艺录》虽成书于上个世纪40年代辗转流徙、国步艰危之际,然而钱锺书先生通今通古,学兼中西,因而此书兼收并采,纵论古代各家诗文之优劣得失,尤其是唐以后重要诗家,分肌擘理,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与哲思,是钱锺书先生《管锥编》最重要的著作。 然而钱锺书先生行文汪洋恣肆,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据统计,本书引述宋以来诗话130种,引述西方论著500余种,对于普通人阅读无疑障碍重重。本书分鉴赏论、创作论、作家作品论、文学评论、文体论、修辞、风格七个部分,遴选《谈艺录》原文一百余则,将所论诗人、作品、用典一一注明,每则之后有题解,以浅近的现代语体阐释每篇的命意,融会贯通,无疑为我们深入理解钱先生的原著开启了一道方便之门。
风俗通义校注
王利器撰。中华书局1981年初版。以《四部丛刊》影印元代大德本应劭《风俗通义》为底本,校以宋丁黼刊本等二十余种版本。是正清人辑而非佚者、割裂未当者,并依宋人苏颂《校风俗通义题序》中所言篇目,略为类聚。采用互见、互证之法,取应氏《汉官仪》印证书中说时王典制者,又从其《汉书集解》中采录可与本书相发明者,为证切要。正文十卷后,列有“佚文”、“附录”。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古印度无著著。汉文有三个译本:南朝陈真谛译《摄大乘论》三卷,北魏佛陀扇多译《摄大乘论》二卷,唐玄奘译《摄大乘论本》三卷,其中真谛和玄奘的译本影响较大。该书是对古印度《大乘阿毗达磨经》(未传入中国)的“摄大乘品”的解释论述,对比小乘,阐述大乘教义, 着重宣传*瑜伽行派的观点。此本为今人吕澂根据西藏传本重译。
二林唱和诗
二林唱和诗,一卷,清彭绍升集,罗有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