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宾

- 姓名:杨宾
- 别名:字可师,号耕夫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山阴(浙江绍兴)人
- 出生日期:1650年
- 逝世日期:1720年
- 民族族群:
杨宾(1650年-1720年),清代诗文家。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山阴(浙江绍兴)人。父杨春华为通海案牵连流放宁古塔。其时杨宾年纪尚幼,与弟杨宝依叔父生活。稍长,习为刑名钱粮等有用之学,糊口于四方。他精书法,工诗文,有名当世。康熙十八年(1679)被荐博学鸿词,坚辞不就。康熙帝南巡时,叩请代父戍边,意不得达。乃出塞侍父。父亡,按例不能归葬,他远走京城,哀请当权者,竟得破例。归乡后著《柳边纪略》5卷,记述塞外山川形势、地理沿革、风土人情甚为详备,受到世人重视。他的诗歌有很多记叙了远赴塞外的经历,描绘了道途的艰险、内心的苦痛。如《纳木窝稽》、《至宁古塔二首》、《换车行》等。沈德潜说这些诗“所录皆辛苦愁惨之音”(《清诗别裁集》卷20)。他还有些诗歌咏明清之际史事,流露出相当浓厚的民族感情。如《十八先生墓》、《题陶秋水传后》等。此外,他也写过一些游山玩景之作。他的古文善于叙事,所记多有关朝代更迭、沧桑变化。如《大错和尚传》、《魏雪窦传》、《万季野传》等都可补史书记载之缺。其诗文集有《唏发堂诗集》2卷、《文集》4卷、《杨大瓢文残稿》1卷。
杨宾著述甚丰,主要有《晞发堂诗集、文集》、《大瓢先生杂文残稿》、《力耕堂诗稿》、《大瓢偶笔》、《铁函斋书跋》、《家庭纪述》、《金石源流书要》、《存疑录》、《糊口编》、《大瓢日记》、《塞外诗》、《藩镇考》、《日富编》、《客舍钞存》、《游西山诗》等。
杨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落叶
散文集。徐志摩著。1926年6月北新书局出版。收《落叶》、《青年运动》、《话》、《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海滩上种花》等8篇散文。书前有《序》。书中8篇文章,其中有3篇是讲演稿。作者对于这第一本散文集,自谦地说:“我印这本书,多少不免踌躇。这样几篇杂凑的东西,值得留成书吗?”(《序》)作者认为,只有《落叶》一篇,多少有点分量,或许值得留存,其他几篇,“不是质地太杂,就是笔法太乱或是太松”。《落叶》中的散文,杂谈性的文字较多,充满着理想和激情。这些写于刚回国后的作品,表示了徐志摩的政治理想: 中国建成一个欧美式的社会。在《落叶》这篇讲演中,他说:“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人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这是政治性预言,这婴儿是指一次大的革命,他在盼望着一次法国式的大革命。徐志摩的理想终于幻灭了。《落叶》被称为徐志摩“浪漫期”的作品,在杂谈之中,充满了幻想和激情。同时,也表现了他思想的驳杂和幼稚。他不是思想家,却脱口而出地议论政治和时事; 他不是学者,却常常借题发挥讲艺术,讲外国作家。徐志摩曾引用他的友人的话说:“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为诗人; 思想之杂,使他不能为文人。”徐志摩承认,说这“真的辣入骨髓的看透了我”。但是必须看到,《落叶》真实地反映了20年代初徐志摩的思想,那种杂谈式的散文,虽则驳杂,读来却亲切有味,诗人的激情,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时的徐志摩,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还不够理解,他那不能实现的、不切实际的政治理想还没有破灭,一股激情还是相当感人的。《落叶》曾多次再版,后被陆小曼编入《徐志摩全集》,迟至1983年10月才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
南田画跋
又名《瓯香馆画跋》。中国画著录书,一卷,或作三卷。清代恽寿平著,寿平初名格,以字行,自号东园草衣,又号白云外史,晚号南田老人,武进(今属江苏)人。各种刊本互有出入,此据翠琅玕馆本,为叶钟敬辑录集本为之分类并稍作增补而成。分画跋及题画诗两类,画跋分画筏、画鉴、画品三种,题画诗名画余又析为上、下,画后题记为即兴之作,不以年次而以类分。全篇多题自作,间题名迹及王翚之作,其题跋虽片言只语,却富有美学哲理,奇妙无比。如谓“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又如“迂翁(倪瓒)之妙会在不似处,其不似正是潜移造化而天游,此神骏灭没处也。近人只在求似,愈似所以愈离,可与言此者鲜矣。”此书版本有三:一为《瓯香馆集》本,二卷,补遗一卷;一为《翠琅玕馆丛书》本、乃为叶钟敬辑,自谓“于收藏家及估铺,有先生画,必诣求观咏,跋必手录以归。友人知其好,不远数千里,亦钞录邮寄,久之遂成。”其实增外不多。一为光绪四年(1878)葛元煦《啸园》刊本,不分卷,总二百零三则。另外有《丛书集成》本(据《借月山房汇钞》本排印)及《画学心印》本。
画史
中国画评鉴著作。又作《米海岳画史》、《南宫画史》、《襄阳画学》。北宋米芾撰。一卷。主要版本有宋嘉泰刻本、明人翻刻南宋临安陈道人书籍铺本、《说郛》本、《王氏画苑》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美术丛书》本、《画品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画学集成》本等。本书标有目录为:晋画、六朝画、唐画附五代、国朝画。其实际内容并没有按所列目录排序,多以收藏之处排,实为随见随记;其间也有一些未见画作,乃随感随录。主要内容是辑录其平生所见名画,从三国吴曹不兴始,迄于北宋。评题真伪优劣,考订谬误,间有介绍画家绘画创作和艺术风格,考论故实服制,叙当时收藏赏鉴风尚,独具卓见,足资后学,被历代鉴赏者奉为圭臬。如其对五代入宋的山水画点评概括精准:“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范宽势虽雄杰,然深暗入暮夜晦瞑,土石不分,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关仝麄(粗)山,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色。董源峰顶不工,绝涧危径,幽壑荒回,率多真意。巨然明润郁葱,最有爽气,矾头太多。”不是绘画大家很难有此高见。每记画作详细记录画中梗概,于画题、装裱、印章、纸绢、收藏处等一一录入,实开后世著录之风,被视之为“著录名画之祖本”。
洪武圣政记
洪武圣政记,一卷,明宋濂撰。是书略仿《贞观政要》之例,标题分记。分《严祀事》、《正大本》、《肃军政》、《绝幸位》、《定民志》、《新旧俗》六类。而《新旧俗》下又分《申禁令》、《核实效》、《育人才》、《优前代》、《正礼乐之失》、《去海岳之封》、《严宫阃之法》、《厉忠节之训》、《刬积岁之弊》九子目。濂自为《序》,见所作《文宪集》中,盖当时奏御之书也。梅纯《损斋备忘录》曰:“本朝文章近臣,在洪武初,则学士宋濂,其所记当时盛美,有《洪武圣政记》。自永乐以后,则少师杨士奇,有《三朝圣谕录》。至天顺改元,则少保李贤,有《天顺日录》、《二录》。皆近有印本,而《圣政记》独亡,仅见其《序》文,惜哉。”据其所云,则此书在成化间已无传本,不知何以得存於今。然勘验文义,实非赝托。或纯偶未见,遽以为佚欤。然是书之不行於明代,亦可见矣。
地藏本愿经科注
地藏本愿经科注,六卷,清灵椉辑并跋,附经赞,陈镛赠言,日本妙幢净慧跋。简称《地藏本愿经科注》、《地藏经科注》。佛典注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日僧灵椉撰。是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注释书。将经文分科,并逐句进行解释。作者并撰有《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一卷、《地藏经科》一卷。书成后,即寄送日本悦峰师(与作者为同省人),贞享五年(1688)由日僧真常法师刻印流布。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五方便念佛门
凡一卷。隋代智顗撰。又作五方便门,尾题作五方便念佛观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系阐说念佛五门及其入方便之次第等。初说行者念佛时从浅入深之次第,即凝心禅、制心禅、体真禅、方便随缘禅、息二边分别禅;次叙圆观无浅深之浅深念佛五门之来意及入方便之次第;更举大宝积经卷一一六之一行三昧,及卷八十九之画像观礼文;终乃就化法四教而说行者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