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陈镒
  • 姓名:陈镒
  • 别名:字伯铢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丽水(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陈镒[yì],元代诗人。字伯铢。丽水(今属浙江)人。他生逢元代盛世,但不拘牵于仕禄,游学乡里,并以能诗知名于时。曾将居室题名为“绿猗堂”。他师从张翥,又受学于外舅周权,被认为“好学善为文,尤刻意于诗,翱翔湖海,与名公胜士游,闻见益广,赋咏亦工”(孔旸《午溪集序》)。陈镒后出任松阳教授。因曾建宅邸于午溪之上,就将自己的诗集题名为《午溪集》。《午溪集》10卷传本较少见,顾嗣立《元诗选》未收入陈镒的诗。他的诗以辞句清脱见长,但显得才气稍弱。集中应酬之作所占比例过大,是使得他的诗读之略感沉闷的原因,正如刘基等人曾指出的:如果把泛泛应景的诗删去一部分,或许更容易使人看出陈镒的才具。陈镒写诗虽然以淡雅为宗,以韦应物、柳宗元为效仿对象,但他的诗总体面貌仍然未能摆脱元末诗坛的影响。

陈镒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北斗九皇隐讳经

北斗九皇隐讳经

《北斗九皇隐讳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叙述存思北斗九星玉皇神君之法。书中列举北斗九星及其神灵之姓名、形相、官位、职司、治所。所谓九星即第一天枢星,阳明星之魂精;第二天璇星,阴精星之魂神;第三天机星,真人星之魄精;第四天权星,玄冥星之魄精;第五玉衡星,丹元晕之魄灵;第六开阳星,北极星之魄灵;第七摇光星,天关星之魂精大明,第八洞明星,辅星之魄精阳明;第九隐元星,弼星之魂明空灵。以上九星各有神主,分别为第一至第九玉皇君,皆上总九天上真,中统五岳飞仙,下领学仙之人。修道者常存念此九皇君名号、形象,告请福禄寿,制服凶逆灾,皆可如愿。本篇所载道法,与《上清河图宝箓》相似。

清微玄枢奏告仪

清微玄枢奏告仪

清微玄枢奏告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明时清微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科仪用于启奏清微真元妙化天帝、清微紫宸大华天帝、清微太初天君,以及清微派诸位祖师神灵,祈求保命延年,消灾度厄。其行仪节次有入坛、念天地经咒、梵符召将、燃灯、降神、谢恩、发愿等。

翰林要诀

翰林要诀

一卷。书学论著。元陈绎曾撰。着重实际方法的剖析,不作空疏的议论。此书共分十二章。计执笔法,血法,骨法,筋法,肉法,平法,直法,圆法,方法,分布法,变法,法书。前十一章各法中又分若干条目,如“筋法”中分“藏”、“度”,“平法”中分“偃”、“仰”、“平”、“勒”。各法中皆立种种名目,有本于前人者,有其自创者。十二章列举历代著名碑帖。

西望长安

西望长安

当代多幕话剧。老舍著。初载《人民文学》1956年第1期,连载于《陕西日报》1956年1月18日至3月25日。作家出版社1956年3月初版。群众出版社1979年7月出版。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的《老舍剧作全集》第 二卷、人民文学出版1987年5月出版的《老舍文集》第十一卷中,均收有《西望长安》。剧本写一个政治骗子栗晚成,从1951年起。4年的时间内跑过十几个城市,闯进十几个重要部门,不但混进了国家机关成为高级干部,而且钻进了共产党内;不但冒充了战斗英雄,而且受到周围一部分人的崇敬和庇护。最终在西安落入了法网。作者自称《西望长安》是个“讽刺剧”,意在讽刺某些机关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丧失革命警惕所造成的危害,“我只能讽刺这些缺点,而不能一笔抹杀他们的好处,更不能通过他们的某些错误而否定我们的社会制度”(《有关〈西望长安〉的两封信》)。刘仲平在《评〈西望长安〉》一文中,肯定了老舍的创作热情和讽刺分寸,同时也指出“整个剧本给人的回味却有点索然:仿佛一个会喝酒的人,指望慷慨的主人拿出一瓶上好的茅台来款待他,结果却只喝到一点掺了水的‘六十度’似的,令人感到不过瘾,期望没有得到满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于1956年在北京首次演出。

诗经通义

诗经通义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着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大布衣”。鹤龄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擅长笺疏之学,所撰《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一时甚有影响。所作诗文,宗杜甫、李商隐,感事伤时、沉郁顿挫,内容颇丰。后从顾致力经学,造诣颇深。鹤龄着述宏富,有《愚庵诗文集》、《读左日钞》、《禹贡长笺》、《春秋集说》、《易传义略》、《尚书埤传》及是书,并传于世。是书专主《小序》,而力驳废序之非,持论近于汉、唐。所采诸家,于汉用毛亨、郑玄,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清用陈启源。其释音,明用陈第,清用顾炎武。其凡例九条及考定郑玄《诗谱》,皆有条理。立说严谨,皆有根据。然鹤龄学问深博,往往嗜博好奇,引经繁富,伤于芜杂。有海源阁杨氏旧藏钞本《诗经通论》,可能朱氏所录是书副本,其小注二本多有不同。是书有雍正六年刊本,康熙乙巳(1665)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卷三、六,佚名,编号二七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