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彬

龙文彬
  • 姓名:龙文彬
  • 别名:字筠圃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龙文彬,字筠圃。江西永新人。少从刘绎游,为绎所器重。同治四年(1865),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光绪元年(1875),充校《穆宗实录》,赏加四品衔,并戴花翎。六年,乞假归。旋主讲友教、经训、鹭洲、章山、秀水、联珠、莲洲等书院,培植人才。所著《周易绎说》一书,经督学龙湛霖递呈,奉旨留览。“说经贯综汉宋之间,论学以诚敬为宗旨,言朱、陆、罗、王异同之故,皆有条理”(《清史列传》本传)。其为学,重身体力行,不立讲会。著有《永怀堂诗文钞》一○卷、《明纪事乐府》三○○首、《明会要》八○卷等。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六七。

龙文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皇家赌场

皇家赌场

《皇家赌场》是英国作家伊恩·弗莱明的第一部小说。该书出版于 1953 年,是第一本詹姆斯·邦德小说,为弗莱明的另外 11 部长篇小说和两本短篇小说集以及其他作者的众多续作邦德小说铺平了道路。故事讲述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在皇家莱索赌场赌博,试图让法国工会财务主管、俄罗斯特勤局成员勒·希弗尔破产。邦德的努力得到了本部门成员维斯珀·林德 (Vesper Lynd) 、中央情报局(CIA)的费利克斯·莱特 (Felix Leiter )和法国第二局的勒内·马西斯 (René Mathis)的支持。弗莱明利用他作为海军情报部门成员的战时经历,以及工作中遇到的人,提供剧情元素;邦德的性格也反映了弗莱明的许多个人品味。1952 年初,弗莱明在等待结婚期间在他位于牙买加的金眼庄园写下了这份草稿。他最初不确定这部作品是否适合出版,但他的朋友、小说家威廉·普洛默向他保证,这部小说很有前途。

诸真歌颂

诸真歌颂

辑众经歌颂。以出自 《真诰》者为多,其余亦大多出自六朝道经。疑辑于隋、唐。歌颂内容为描述仙境及劝人修仙等。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改称《南华真经》。《南华真经注疏》即指西晋郭象的《庄子注》和唐成玄英的疏。郭象将向秀《庄子注》述而广之,别为一书,以阐扬老庄思想,认为:“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苟足於其性,……小大虽殊,逍遥一也”(《逍遥游》注)。主张“物皆自然,无使物然也”。“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齐物论》注)郭象通过注《庄子》建立了其“独化”本体论的哲学体系。成玄英《庄子》疏既发扬了老庄的思想宗旨,又引入了佛教大乘空宗和性宗的学说,认为:“世间万法,虚妄不真”;“寻夫生生者谁乎?盖无物也。故外不待乎物,内不资乎我,块然而生,独化者也”。“是非彼我,生自妄心”(《齐物论》疏)。主张“境智两忘,物我双绝”,“能”、“所”与是非双遣。提倡修道的方法应是“善恶两忘,刑名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迁,养生之妙,在乎兹矣”(《养生主》疏)。郭象的《庄子注》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作,成玄英的疏则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收入《正统道藏》第507—519册。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

驳建立孔教议

驳建立孔教议

近代章炳麟撰。发表于1913年12月《雅言》第1卷第1期。该文针对袁世凯的“尊孔祀孔”和康有为等建立孔教会、定孔教为国教等复古逆流,指出“近世有倡孔教者,余窃訾其怪妄”,表示了反对“立孔教为国教”的鲜明态度。客观评价了孔子,给予其历史应有的地位。作者指出:“中土素无国教”,“盖自伏羲炎黄……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人思自尊,而不欲守死事神,以为真宰。此华夏之民,所以为达”。提出孔子原本应是学校诸生尊崇的对象,“犹匠师之奉鲁班,缝人之奉轩辕,胥吏之奉萧何”。他是学子所尊崇的老师,但不是供于清庙、圜丘的神灵,故不应以神祇灵鬼事之。中国素无宗教,“禘之说孔子不知”。“孔子亦不语神怪,未能事鬼”。认为孔子对于中国历史的功绩主要在于:“制历史、布文籍、振学术、平阶级”。因此,“孔子于中国为保民开化之宗,不为教主。世无孔子,宪章不传,学术不振,则国沦戎狄而不复,民陷卑贱而不升。”针对康有为等人建立孔教是对西方宗教的抗衡的说法,指出:“欲立孔教者,是忘孔子所以当尊,而以不当尊者坫之。”而欲建树孔教,以抗衡耶稣路德之法,更是“犹素无创痍,无故灼以成瘢”。进而指出:“愚以为学校瞻礼,事在当行。树为宗教,杜智慧之门,乱清宁之纪,其事不便”。反映了作者对“孔教会”的“尊孔祀孔”观的批判。所论在当时有一定影响。曾收入于《太炎文录》初编。后收入《章太炎全集》(198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沙门袒服论

沙门袒服论

慧远撰,“袒服之辩”主要发生在慧远与何无忌之间。慧远专门有《沙门袒服论》作说明,在《沙门袒服论》一文中,慧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回答:第一,沙门袒服虽是方外之俗,但礼仪制度本是因时因地而设,不应定一唯一标准。现在中国没有朴素的古礼,在异邦风俗中或许可以见到,袒服本身并不能说明其不合礼制:“是以天竺国法,尽敬于所尊,表诚于神明,率皆袒服,所谓去饰之甚者也。”第二,分辨贵贱,以生进德尚贤之念。“佛出于世,因而为教,明所行不左,故应右袒。”第三,偏袒右肩,符合人体习惯。“人之所能,皆在于右,若动而不顺,则触事生累。”第四,人的形体有左右,即如理的邪正一样,袒服可闲邪存诚:“袒服既彰,则形随事感,理悟其心……是故世尊以袒服笃其诚而闲其邪,使名实有当,敬慢不杂。” 总之,袒服是天竺之古法,“斯乃如来劝诱之外因,敛粗之妙迹”,如果反对的话,不也是在反对古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