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宗沂

汪宗沂
  • 姓名:汪宗沂
  • 别名:字仲伊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歙县人
  • 出生日期:1837
  • 逝世日期:1906
  • 民族族群:

汪宗沂(1837一1906)安徽歙县人,字仲伊,号韬庐处士。同治三年(1864)优贡,光绪二年(1876)举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山西即用知县,告病辞官归里,专心读书著述。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后,持所著谒见曾国藩,曾延用为忠义局编纂。因师李联琇受汉学,师方宗诚受百家之学。李鸿章为直隶总督,曾延宗沂入幕参议兵农诸政。居五年辞归,先后主讲安庆敬敷、芜湖中江、歙县紫阳诸书院。光绪二十一年由安徽学政保举学行,特旨赏加五品卿衔。汪宗沂少好经世之学,曾师事临川李联琇。并受考据之学于仪征刘毓崧,受义理之学于桐城方宗诚。治学以经为主,旁及医术、兵法,声韵、音律,均有所建树。晚年好道家言。“诗不求工,亦往往可诵”(王赓《今传是楼诗话》)。


一生著述很多。治《周易》,以为《说卦》三篇,今佚其二,古籍引《易》而不见今本者即《说卦》逸文,辑《十翼逸文》一卷。又以王弼扫象数,虞翻注参道家,故于李鼎祚《集解》外复辑韩婴、孟喜、周生、蔡景君之说及《史记》、《淮南子》、贾、董、杨、刘之书以己意抉择,撰《周易学统》九卷。辨别今古文尚书,著《尚书合订》上下卷。以为《逸礼》三十九篇均为周礼,著《逸礼大义论》。又谓《论语》齐论有《问王》、《知道》二篇,因匡衡尝述齐论出于后仓,后仓有《曲台记》,故小戴《礼记》中《冠义》以下七篇均为齐论逸文,撰《逸论语》一篇。此外有《孟子释疑》、《管乐元音谱》、《声谱》、《汉魏三调乐府诗谱》、《金元十五调南北曲谱》。辑《伤寒杂病论合编》、《葬经校注》、《龙经校注》。壮喜论兵,以今之《六韬》非真帙,武侯阵图、李靖兵法亦沦佚,乃钩稽典籍所引,辑《太公兵法逸文》一卷,《武侯八阵兵法辑略》一卷,《卫公兵法》三卷。刺取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奏议中论兵语,辑为《三湘兵法》。辑佚书有《何氏姓苑辑本》。校订之书有《急就章写校本》、《韬庐隶谱》。诗文有《韬庐诗略》、《韬庐文稿》。生平事迹见刘师培《汪仲伊先生传》(《碑传集补》卷四一)、章梫《汪宗沂传》(《碑传集三编》卷三三)、《安徽通志稿·列传五》、《民国歙县志》卷七、卷一五、《皖志稿·集部考·词曲》、《民国皖志列传稿》卷五等。

猜你喜欢的书

御制广寒殿记

御制广寒殿记

北京之万岁山在宫城西北隅周回数里而崇倍之皆奇石积迭以成巍巍乎矗矗乎巉峭峻削盘回起伏或陡绝如壑或■〈山上欺下〉岩如屋左右二道宛转而上步蹑屡息乃造其巅而飞楼复阁广亭危榭东西拱向俯仰辉映不可殚纪最高者为广寒殿崇栋飞檐金铺玉砌重丹迭翠五彩焕焉轶云霞纳日月高明闿爽而北枕居庸东挹沧海西挟太行嵩岱并立乎前大河横带于中俯视江淮一目无际寰中之胜槩天下之伟观莫加于此矣

异邦与故国

异邦与故国

日记集。蒋光慈著。1930年1月现代书局出版。这是作者旅居东京的日记,起于1929年8月25日,止于当年11月9日。前有极短的《序》。日记中间有失记的地方; 也许是作者公开出版时抽掉了,因为《序》中说“这是我在东京养病时一部分的日记”。这册日记的一部分,曾发表于《拓荒者》创刊号上,题为《东京之旅》。《异邦与故国》是部极好的抒情散文。1929年8月,作者迫于国内的险恶政治形势和个人处境,又加以肺病缠身,所以东渡日本去治病和创作,而日记中流露出的却是爱国的挚情,却是对政治和文艺动向的关心。日记的主调是对故国之思,书名为《异邦与故国》,也表明了这一点。日记的收束是:“呵,我应当归去,我应当归去,重新投入那悲哀的祖国的怀抱里!”这爱国的挚情,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异邦与故国》又是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日记册。日记真实地记录了当年蒋光慈的革命工作和创作活动。首先,他组织了太阳社东京支社。大家开座谈会,交流有关国内及日本文坛信息,交流创作经验,讨论修改文稿。其次,蒋光慈结交日本文艺界朋友,特别是与日本著名评论家藏原惟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再次,蒋光慈完成了长篇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的创作和苏联小说《一周间》(里别津斯基作)的翻译。最后,日记记录了蒋光慈阅读苏俄文学理论著作的情况。这些真实的日记和珍贵的资料,对我们研究蒋光慈的思想和创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日记]

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日记]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日记],鲁山君、燕山君、光海君王位被废黜,因此不称实录,称“日记”李㦕(1476年11月23日—1506年11月20日),朝鲜王朝第10代君主(1495年—1506年在位),是朝鲜成宗李娎的嫡长子,朝鲜中宗李怿的异母兄,生母为废妃尹氏(齐献王后)。李㦕乳名无作金,幼年时母亲被废黜并遭赐死,因此他从小被贞显王后抚养。他在八岁时被立为王世子,十九岁继承王位。在位期间,他追求绝对王权,先后发动两次“士祸”(戊午士祸、甲子士祸),屠戮朝臣,士林和勋旧两派都被打压。到了在位后期,他愈发荒淫无道,其暴政导致人心尽失。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一日,朴元宗、成希颜、柳顺汀等大臣发动政变,废黜李㦕,拥立其异母弟晋城大君李怿即位,是为中宗,史称中宗反正。李㦕之子皆被赐死,他本人也被废为燕山君,流放乔桐岛,两个月后病死,时年三十一岁。李㦕在朝鲜半岛历史上以暴君著称,他是朝鲜王朝继鲁山君(朝鲜端宗)之后第二位废主,死后无庙号、谥号、陵号,后世一般以他被废后的封号“燕山君”(연산군)来称呼。

原强

原强

中国严复著。原发表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天津《直报》。系甲午战争后,作者主张自强变法一系列论文中之最重要者。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进化论观点和积极提倡西学思想。阐明国家强弱存亡之大要在民力的强弱、民智的高下和民德的好坏,并据此考察当时中国所处的时势,尖锐指出:中国“民力已苶(nie)、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认为救此危亡,“要政”在效法西方国家“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改革旧制,更革人心风俗,而其根本则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就是增强人民的体力,禁止吸食鸦片,革除女子缠足的陋俗;开民智,就是设学堂,讲西学,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新民德,就是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强调变法乃“最亟而不可稍或辽缓者”。自强保种又“必朝廷除旧布新”。同时提出自上而下实行改良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作者在该文收入《侯官严氏丛刻》时作了较大的修改,增添了将近一半文字,主要是对“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作了具体的阐述。现收入《严复集》。

楞严经宝镜疏科文

楞严经宝镜疏科文

楞严经宝镜疏科文,一卷,清溥畹撰。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十五卷。清代自融撰,性磊补辑。此书意在续宋惠洪《禅林僧宝传》,收自宋建炎元年(1127)至清顺治四年(1647)521年间的著名禅僧传记,共94篇(其中二人合传、三人合传各一篇)、97人。传记的排列不依宗派法系,而是依年代先后排列,始于佛灯珣禅师,终于忠州吹万真禅师,为南宋至明末的禅宗史传。卷首有林友王、崔秉镜的序,以及自融的自序。卷末有清康熙三年(1664)性磊的后叙,以及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重刻记。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