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亭长

南风亭长
  • 姓名:南风亭长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南风亭长,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是一位清代侦探小说作家。于宣统元年七月初一(1909年8月16日)开始于上海环球社的《图画日报》创刊号上连载侦探小说《中国侦探罗师福》。宣统元年十二月初六(1910年1月16日),该作品连载到第二案的第九章时,突然断更。《图画日报》的编辑称“稿未寄到,不得不暂停数日”,但第九章之后的稿件从未寄到,《罗师福》也就此没有了后文。像晚清-民国时期的很多侦探小说作家一样,《罗师福》的作者南风亭长也使用了笔名。目前关于他的真实身份和生平事迹还有待考证。习斌在《晚清稀见小说鉴藏录》中写道:“南风亭长为上海环球社部员,其人生平不详。”而据文学评论家华斯比考证,南风亭长可能系演员及剧作家陈大悲早年的笔名。据华斯比考证,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文献上最后一次出现“南风亭长”这个名字,是在1911年6月2日的《申报》上。在一篇介绍中国青年会慈善募捐演出的报道中出现了这样的记载:“许少甫、南风亭长、张廷荣、林步瀛、张尔云诸君合演之《哀鸿泪》一剧,座客为之惨然下泪……”这一记载也说明南风亭长应如陈大悲一样,是一位表演家。

南风亭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銮坡集

銮坡集

诗文集,明正德间《宋学士文集》本,20卷,明初宋濂著,前有杨维桢、贝琼二序。包括翰苑前集10卷,翰苑后集10卷。所收诗文,大致都是他做翰林学士时所著。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属今浙江)人。《銮坡集》为《宋学士文集》的第一部分。《宋学士文集》(又名文宪集),为四库全书之一。

古今医案按选

古今医案按选

医案。清俞震辑,王士雄选。四卷。震有《古今医案按》已著录。士雄有《温热经纬》已著录。士雄认为“俞氏所辑,虽不如续案之网罗繁富,而所附近案暨按语颇可补魏氏之未逮”,遂选其优善者,分类编辑,成书于咸丰三年(1853)。载案按病证分为八十六门,多为内科杂病验案。每案依原貌录出,仍附俞氏按语,后附王氏评按。王按以简捷语言阐明案中辨证之理,或评论方药,指出其精华与不足。咸丰五年,杨照藜又加评语,逐案评析,周详细致。足资临证参考。有光绪三十年(1904)刊本,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本书为《王旭高医书六种》之一。系本徐大椿《兰台轨范》通治方而著,并附以自制新方,均编以歌诀而成。全书约一万二千字。初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共载有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黑地黄丸等百五十首方剂,以内伤杂病为主。均以同类方剂类编,歌诀中包括药物组成、主治证候、加减衍化等内容。又博采诸家之精论,阐发制方之理,说明方剂出处、衍化来源、剂型、用量。间有王氏评论,文字不多,切中肯綮,颇多启迪。可供临床运用及方剂研究之参考。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本。

溪山馀话

溪山馀话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本书载录明朝朝章典度及人物事迹。其中不少内容如经筵进讲、漕运、官民田、漕运、南曲、北曲的记载,都是很宝贵的,价值较高。本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所选该本标点整理。

律吕新论

律吕新论

二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录甚多,有《周礼疑义举要》等书。是书上卷首论蔡元定的律书,次论五声、黄钟之宫、黄钟之长、黄钟之积、十二律、三分损益、二变声、变律。下卷首论琴,次论四清声、旋宫、乐调、造律、候气,最后为律吕余论。该书大旨以琴音立说。古人都以管定律、汉代的京房作准定数,由十二律生成六十律,后又生成三百六十律,这是以弦求声之开端。江永之说大约便根源于此。然而管音弦音在生声取律上稍有不同,所以难免有点牵强。然而其论黄钟之积、论宋儒算术之错误、论律生于历诸条都能自出新意。江永深精算法,所以对律度都能推算精确。至于定黄钟之宫,则根据蔡邕之《月令》中的章句以校定《吕氏春秋》的讹误,并纠正《汉书·艺文志》删削的错误。江永能发前人所未发,所以其说可以作为一家之学。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写的一部政论文汇编。又名《吕览》。约成书于秦王政六年。原书分“十二纪”六十篇,“六论”三十六篇,“八览”六十四篇,加“序意”一篇,计有一百六十一篇。但因“八览”亡一篇,故现存一百六十篇,合为二十六卷。《吕氏春秋》一向被视为先秦杂家的著作,但这是综合各家思想之所长,具有基本统一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的著作,而不是各种思想学说的机械拼凑。本书以道家为主,儒家为辅,兼采墨、法、名、农各学派学说,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可以说是杂家的代表作品。书中保存了先秦各学派的许多资料,汇集了先秦各派比较进步的思想,如道家的“贵生”、墨家的“薄葬”、法家的“察今”、农家的“上农”等,惟于鬼神迷信所不取。此外,还保存了不少古史旧闻,以及天文、历数、农医、音律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是一部有多方面价值的古代文献。《吕氏春秋》是从先秦向西汉过渡时期的产物,要了解先秦和秦汉的哲学史、思想史,都不能离开《吕氏春秋》。它的许多珍贵的思维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东汉高诱曾为此书作注,对本书的整理和保存作出过重大贡献。近人许维遹(yu)根据七十九家校注作的《吕氏春秋集释》考证比较详,颇利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