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

- 姓名:杨秀清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广西桂平县紫荆山人
- 出生日期:1823年
- 逝世日期:1856年
- 民族族群: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太平天国东王,前期军事统帅。广西桂平县紫荆山人。家极贫寒,幼丧父母,“伶仃孤苦,困厄难堪”。他历受生活磨砺,虽不曾读书,但谙于世事,富于权谋。1844年加入拜上帝会后,极为热心会务。1848年冯云山陷狱,洪秀全离开广西,拜上帝会濒于瓦解。秀清假天父下凡,发号施令,稳定团结众心,又设法营救冯云山脱险,使拜上帝会危而复安。他疾恨当世“富儿当权,豪杰绝望”,遂与洪秀全等密谋革命,坚决反清。1851年1月金田起义,秀清主持军事,分别“男行女行”,按《太平军目》之制编立军伍,制定营规,严格施行。又在军中贯彻“十款天条”,禁止私藏银两。故太平军建立之始,即组织严密,号令分明,纪律优良,迥异于同时期其他农民军。
太平军广西起义阶段,己弱敌强,杨秀清根据此情况,采取战略防御方针,转战武宣、象州与永安州等地。每被困,辄乘虚蹈瑕,于转进中消灭敌军,保存和壮大自己。如从新墟突围,大败向荣于平南县官村;永安突围后,设伏于古苏冲内,聚歼清军四总兵官与所部五千人,使敌丧胆而不敢撄其锋。在永安之时,杨秀清被褒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并授权节制诸王,于是身系太平天国军政之全权。随后,他与西王颁布《奉天讨胡檄》等三篇文告,传檄三江两湖,号召士农工商归顺天王,同心同德以灭清。湘桂各地之天地会风起云从,太平军人数剧增至五万余人,声势大振。1852年夏,在道州军事会议中,诸军多怀土重迁,欲仍返广西。秀清力排众议,主张“直前冲击,循江而东,略城堡,舍要塞,专意金陵,立为根本”。他这种战略进攻的重大方略,为天王洪秀全所采纳施行。太平军即挥师东取郴州、桂阳等六城,旋又北围长沙。然而清方援军四集,太平军力攻81日不能克,势将被反包围。秀清先机睿识,早命石达开扎营湘江之西岳麓山等地,连舟为浮桥以通两岸,隔江相护。1852年11月30日,秀清率全军趁雨夜撤围而去,清方逾日尚不知其所向。太平军撤围后,张疑兵示形南下,诱清军追之湘潭,而主力却西趋宁乡,破益阳,欲沿洞庭湖边往常德。及在临资口得民船数千只,秀清诡称天父所赐,立即下令改道顺流而下,破岳州,兵分水陆,赶下湖北,进取武汉三镇。武汉为九省通衢,军事要冲。太平军水路先破汉阳,继克汉口,连夜搭浮桥两座通南岸,与陆路军合围武昌。秀清遣兵狙击向荣援师于洪山,掘壕筑垒,使不得与城内通。此时建立水营,以控制武汉、长江水路,又令土营穴地于文昌门。1853年1月21日地雷轰发而克武昌。秀清传檄安民,严明纪律,市旅不惊,商户进贡者络绎如织。随后即决策沿江东下,略取江南,于是破九江,夺安庆,取芜湖,不盈月而抵南京。陆师占雨花台,水营围控西北江面,实力攻打,1853年3月19日遂克南京。此时天王与秀清尚计议分军镇守江南,欲取河南为业。有管驾老水手进言谓:河南水小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南京城高池深,龙蟠虎踞,况有水营万艘,擅长江之利,攻守皆宜。秀清采其策,请天王摆驾入城,改名天京,建都于此。计自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不期年而纵横江南六省,迭克名城,建都立业。这种在历代战史上罕有的辉煌战绩,固然由众多因素造成,但杨秀清战略决策正确,战役多谋善断,指挥灵活机动,实居首要关键。故《武昌纪事》有谓:“贼所依赖者,秀清一人而已”。
1853年5、6月间,天京城守初定,即与天王部署实行北伐与西征。此时太平军水陆总不过二十万人,清军虽屡失利,但主力未被歼,马步兵力数倍于太平军。杨秀清不审度敌我势力对比,迷惑于前此之大胜利,即将有限之兵力一分为三,既守天京,又同时进行北伐与西征。林凤祥、李开芳所率北伐军,号称九军,实仅二万余人。因将士用命,一路滔滔,于1853年10月底攻到天津,按洪、杨之命“在天津扎着”,以待援军。1854年初,北伐军自静海南撤,饥寒交迫,被困阜城。秀清先命曾立昌等七千人北援,军至临清州溃灭。后派燕王秦日纲去救,亦自舒城败回。北伐军退据连镇与高唐州,久被困,粮尽援绝,终于全军覆没。故李秀成称之为“天朝十误”之首,这是杨秀清战略性的大误。西征军初时因兵单将弱,攻南昌久不克,秀清乃命撤围占九江,增兵西进蕲、黄,东取庐州。1854年春,西征军重占武汉,入湖南。这时曾国藩督湘军水陆东下,击败太平军于湘潭、城陵矶与武汉,势甚猖獗。10月,东王急命秦日纲率韦俊等镇守田家镇,以保西线战局。湘军陆路夺半壁山,水师经血战而破田家镇江面防线,进围九江。东王派翼王石达开督师于湖口,厚集兵力与“将骄兵疲”的湘军决战。1855年1月,大破湘军水师,九江解围。遂乘势西进,4月太平军三克武昌。又略取江西、湖北各府州县,安民造册,选举乡官,建立各级地方政权,粮赋则“轻取之,善取之,民遂有相向之意”, “俨然有王者风”。
太平天国克复南京等城后,面对管理大城市与工商业的新问题。杨秀清秉承天王旨意,将天京居民“分别男行女行,百工亦是归行”,即实行拆散家庭,取消私人工商业的方针。此举违背当时历史条件与民众意愿,不久嗟怨之声四起。他警觉其误,遂开设“买卖街”,准许私人营业,又启奏天王恢复家庭完聚,解决了此矛盾。1854年夏,天京城粮储告匮,东、北、翼三王联衔上奏章,请施行“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经天王批准,即于同年秋在皖、鄂、赣各郡县实施。由于太平天国革除了浮收勒折之弊,业户负担大为减轻,民间皆“踊跃输将”。各地将银粮布帛源源解济天京,使军民衣食充裕而圣库有所储备。自太平天国建都天京,英、法、美各国公使先后皆来访问,杨秀清派北、翼两王与有关人等接待,采取独立自主、平等外交的方针,在答复英国公使包令书中表示:“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皆兄弟也!”开放与友好的态度,远非清方所能及。
1856年春,杨秀清主持、指挥了击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大战役。先命秦日纲率精锐万余东援镇江,破清军围师。旋又分道渡长江,东西夹击江北大营,踏平其营垒“一百二十余座”。大获全胜后,全军即渡江南返,杀苏抚吉尔杭阿于高资,破九华山清营七八十座,进至天京燕子矶、尧化门一带。东王严命次日开攻,不得停留,“不奉令者斩!”于是各部遵命进战。先是,东王已命翼王石达开率精锐三万余人自江西回援,此时已赶到天京,从西路进攻。城中太平军亦从各门突出,分道进击。1856年6月20日,清军江南大营全线崩溃,向荣逃往丹阳,忧愤自杀。杨秀清组织与指挥大战役之智虑周详、坚决果断,类皆如此。
杨秀清为政,颇能体察民情,及时调整政策。如改“科派”为“照旧交粮纳税”;改变公营为设买卖街许商民自由贸易;改变“天京大兵营”,恢复家庭生活等。其用人赏罚得当,颇能选拔贤能。林凤祥、李开芳以智勇兼备而专北伐之重任;陈玉成、李秀成初本为兵,以战功卓著拔为丞相,为太平天国后期储备了人才。他治军严于训练教育,明于赏罚。在所颁《天情道理书》中,向将士灌输“小天堂”、“地上天国”的奋斗目标,教育士兵“修好练正”、“忠勇坚耐”,故太平军思想素质较高。他注重战士训练,使号令严明,阵法娴熟。又总结太平军突战经验,制订《行军总要》,规定行军、宿营、警戒、扶持伤病员等要令,贯彻于军中。故太平军好整以暇,从容致敌,虽有败创如蓑衣渡、田家镇之役,但军心如铁,团结不散。东王军令严,信赏必罚,“无令敢入民房者,斩不赦!”故太平军在武汉、南京各城,秋毫无犯。其行军,“饮水亦投数钱”,故所经闾里安堵,民心佩服。
杨秀清才奇而量未广,功高自傲,不知谦抑,他与洪秀全、韦昌辉等领导人之间,矛盾日益激化。1856年夏,杨秀清逼天王封其为“万岁”,韦昌辉暗结秦日纲、陈承镕等,于9月2日凌晨突然将其杀害。从此,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位能够统筹驾驭军政全局的领袖,势转衰落。
杨秀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锦绣万花谷
宋人所编类书。编者姓氏不详,据卷首淳熙十五年(1188)自序,知为宋孝宗时人。分前、后、续3集,各40卷。分类隶事,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前集245类,后集326类,续集1至14卷46类,15至40卷则全为类姓。书中所录,琐屑丛碎,参错失伦,颇为陈振孙所讥。其中地理一门止列偏安州郡,类姓一门征事仅及数条,而古人称号之类,又创立名目,博引繁称,皆有乖体要。然而此书征引古籍甚多,如《职林》、《郡阁雅谈》、《雅言系述》、《云林异景记》等,皆散佚已久,赖此书存其大略。每类后用《艺文类聚》例,附录诗文,佚文逸诗,往往为他书所不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正集、续集各40卷,而无后集,所见当非完帙。而书中纪年类载宋理宗绍定、端平年号,帝后诞节类载宋宁宗瑞庆节、理宗天基节诸名,并称宋理宗为“今上”,知南宋时已有所附益,非淳熙原本之旧。明代秦汴刻本,又多别集30卷,是秦汴以己意增删而成。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即据秦汴刻本著录。按《新唐书·杨贵妃传》:“每十月,帝幸华清宫,五宅车骑皆从,家别为队,队一色,俄五家队合,烂若万花,川谷成锦绣。”书名本此。有明弘治七年(1494)华燧会通馆活字本、明嘉靖十四年(1535)崇古书院刊本等善本行于世。
经穴汇解
(日本)原昌克编著。成书于1893年(日亨和癸亥年)。8卷,本书引用书籍28种,以《针灸甲乙经》为主,分部、分经,详考穴位,共收单、双穴1000余个,附图近60幅,经穴之外又收集奇穴263个。其中“经脉流注”部分,对各经的循行、交会、骨度分寸绘列图像,较以往书籍详细。是一部考证穴位的专书。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静明月光童子演说。宣称一切众生若「兴十恶心,迷五毒行」。死后入地狱,「饥渴苦卒,烦躁闷绝,纵遇清冰,悉变猛焰」。无法解脱。天尊乃说「甘露通真咒」一首,谓地狱亡灵闻听此咒,即自然快乐,伙食甘露。又说「净酆都破地狱升天神咒」一首,使地狱亡魂解脱三涂五苦。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清修《四库全书》资料最完备、最详尽的原始资料汇编。主要内容包括:(一)乾隆帝为纂修《四库全书》及禁毁书籍所颁发的谕旨,以及嘉庆帝为办理空函书籍所颁发的谕旨;(二)军机大臣及四库全书馆总裁、总纂等官员关于内府藏书的拣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编纂、审阅、覆校《全书》情况及对各级纂校人员进行考核、议叙奖赏、记过罚傣和缮写并误情形的奏折、奏片、信函、清单:(三)各地总督巡抚及学政、盐政等有关征集、采购、私人进献图书、查禁书籍等情形的奏折、奏片、咨呈、书目清单;(四)办理《四库全书》空函书籍的奏折等。此外,还附录了同治、光绪年间有关抖晒、清查文津阁全书的奏折和书目清单,以及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名单等。共收录的档案史料二千多件,几乎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全部资料。这些档案多系首次披露,从各个侧面如实地反映了《四库全书》的纂修历史,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珠江名花小传
名流和者数十辈。玉珊生制《珠江纪事》序,余又为记,以传其事云。
因果本起经
因果本起经,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收于房山石经第0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