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允交

黄允交
  • 姓名:黄允交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黄允交,《杂纂三续》作者,明代人,出生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黄允交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家诫要言

家诫要言

一卷。明吴麟征(生卒年不详)撰。海盐 (今属浙江)人。天启二年 (1622)中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殉难。此编皆为吴麟征居官时,寄训子弟之书。由其子吴蕃昌摘录其语,辑为一帙,故名 《要语》。吴蕃昌字仲木,儒学家刘宗周的门人。

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

五卷,南北朝时期医家龚庆宣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该书序文称此书是南北朝时的刘涓子从神仙那里得来的,故题名为《刘涓子鬼遗方》,其实可能是由刘涓子收集草创,经龚庆宣整理成书。全书共五卷,扼要地总结了治疗金疮、痈疽、疮疖及其他皮肤病的经验。第一卷总论痈疽的鉴别,诊断。其他四卷则论述外伤、痈疽、疮疖、湿疹、疥癣等外科及皮肤病的病证及治疗,收录各种处方一百四十馀篇。在外伤治疗方面,着重运用止血、收敛、止痛、镇静和解毒等方法。在治疗外痈疽方面,正确运用各种杀菌药物如黄连、黄芩、雄黄、水银、丹砂等,并配合使用软膏及膏药。该书所载用水银治疗皮肤病,在医学上是最早的记录,比国外使用水银软膏要早六百年。关于以白纸引流排脓办法,是中医用药捻的最早记载。书中论述内服大黄汤治疗肠痈时,指出:“脉数浓成不可服此方”,这对防止穿孔很有意义。该书的丰富内容,反映了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我国外科学所取得的成就,至今仍有研究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读画斋丛书》辛集本、《三三医书》第二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影梅庵忆语

影梅庵忆语

笔记。清冒襄撰。不分卷。襄字辟疆,号巢民。室号“影梅庵”。如皋(今属江苏)人。幼有逸才,明末副贡,授台州推官不赴。明亡后屡拒官吏荐举,隐居不仕,著有《巢民诗集、文集》。此书为其妾董小宛而作,成书于顺治十年(1653),约一万二千字。谓小宛为秦淮名妓,后居吴门,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聪慧异常,善识才俊。初见辟疆,矢从甚坚,才子名姬,极一时之盛。及既嫁之,佐夫著述,敬事长夫人,贤德识大体。一卷三十九则,中有杜濬的评语。有《如皋冒氏丛书》、《赐砚堂丛书》等多种版本。常见的有《香艳丛书》、 《说库》等本。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本,有赵苕狂的长篇考证文字,对了解本书的原委、内容及影响很有参考价值。

剧说

剧说

古典戏曲论著汇辑。6卷。清人焦循撰。本书所收的有关戏曲的评论文字,是从近200部前人的杂著或专著中辑录出来的,其中也包含有焦循个人的一些见闻。本书旁搜博引,其所引用的典籍有的早已失传,有的是罕见的珍本,焦循用了极大的功夫,剔捡搜寻,汇集成6卷内容极为丰富的戏曲史料。其中有关于戏曲的起源、流变,剧情取材的本事,剧本演出的盛况、反响,戏曲角色的扮演,道具的使用,戏曲作者和演员的生平、逸事等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称得上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史的必备书籍。所不足的,是辑录者对资料有顺手拈来之嫌,缺乏分类编排,因而内容显得杂乱无章。《剧说》存有稿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又有《读曲丛刊》本,以后的《曲苑》、《重订曲苑》、《增补曲苑》、《国学基本丛书》、《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等本都属于《读曲丛刊》本系统。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了《剧说》单行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并据稿本做了比勘。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二比丘裸形叫唤,虚空藏问佛,佛召七佛各说一咒,虚空藏亦说一咒,亦与《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同。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

一卷,唐不空译。说千手观音之念诵法。中唯白衣,大白,多罗,及根本四咒前五六句,与流通大悲咒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