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又朴

- 姓名:王又朴
- 别名:字介山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直隶天津人
- 出生日期:1681
- 逝世日期:1763
- 民族族群:
王又朴(1681-1763),直隶天津人,字介山。雍正元年(1723)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吏部主事,外放历任河南分司,陕西、江南泰州通判,池州、徽州知府,不久致仕归里。幼读朱子《周易本义》,不信朱子“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年至六十以为卦爻辞有非彖、象《传》而不能明者,于是著《易翼述信》十二卷,专以《彖传》、《象传》、《文言》解释经义。诗文有《诗礼堂文集》五卷,《诗集》七卷。
王又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国富论
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该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以分工为分析的起点,依次论述了交换、货币、价值等一系列经济问题。第一次创立了比较系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书中强调劳动是国家财富的真正源泉,国家财富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它批评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力倡经济自由主义。大约从1767年起,斯密就着手该书的写作,1770年完成了初稿,但由于健康原因到1773年才完成原稿。之后,他又在伦敦花了三年时间修改补充,终于在1776年3月9日初版问世,以后经斯密自己修订又出了四版。《国富论》出版后,立刻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不久就被译成几国文字出版。1902年,严复将其译成中文 (译名《原富》) 介绍到中国; 1931年,郭大力、王亚南重新翻译这本书,并将书名改为《国富论》。该书的基本思想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发展的条件,目的在于寻找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书中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这主要靠发展分工; 二是增加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这主要靠增加资本。围绕这一基本思想,全书首先树立正面的理论体系,然后对历史经验和过去各种错误的经济学说及政策进行评论和批评; 它以对私人经济的讨论为主,兼及国民财富。全书除序论外,共分五篇三十二章。这本书不仅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理论原理,而且还探讨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经济政策以及财政学。它的出版,标志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已经建成,因而在人类经济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康熙诸罗县志
清周仲瑄主修,陈梦林总纂。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纂,翌年脱稿,付梓延至雍正二年(1724)。钟瑄字宣子,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康熙举人,官诸罗县令。梦林字少林,福建漳浦人。由诸生从军, 曾修漳州、漳浦二志。此系台湾省第一部县志,十余万字。十二卷。分封域、规制、秩官、祀典、学校、赋役、兵防、风俗、人物、物产、艺文、杂记十二志。此志体例较为完备,内容亦较翔实,为清代台湾较早编成及较佳之县志,有“模范志书”之称。
天道与人文
竺可桢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一位卓越的大学教育家,许多文史工作者在选用素材时,都有“六经注我”或堆砌编排的特点,其最终分析可能失之偏颇。竺可桢选用材料十分讲究,对历史的分析基本上做到了唯材料是举。《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变迁的分期,既不是根据温度变迁的周期,也不是根据历史朝代的不同,更不是根据纪年方式的变更。而纯粹是“根据手边材料的性质”。把气候时期分为“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这种分期方式与气候变迁本身并无关系,表面上看来极不合自然逻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最方便实用且能最接近客观真实的一种方式,典型地体现了他所反复提倡的“求是”精神。
东园丛说
三卷,南宋李如箎撰。卷首有自序,作于绍兴壬子(1132),谓“仆顷年僻居语儿之东乡,既无进取之望,又不能营治资产,日与樵渔农圃者处,羹藜饭糗,安分循理,亦足以自乐。时时披阅文集,省记旧闻,随手笔之,遂成卷帙。其间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历数之说,无不有之。”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分《春秋说》、《易说》、《书说》、《三礼说》、《诗说》、《左传说》、《语孟说》、《天文历数说》、《杂说》等九个部分,共一百一十八条。其间有称宋高宗庙号者,且论天文历法之处似为后世之说,宋人可能没有达到那种水平。四库馆臣怀疑是后人因如箎书名捃摭旧文、益以所见,伪为此书。此书虽然真伪尚待进一步考证,但其内容考证典核,多有可取,足资研治古代经史及科技的学者参考。版本主要有《指海》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爱庐医案
清·张仲华撰。张氏医案最早整理本名《爱庐方案》,共分76门,100余案,刊于咸丰年间。1882年柳宝诒从抄本中选录24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外疡、妇人等18门。张氏医案记述治疗经过较详,审证、用药、列方契合病情。
华严经海印道场九会请佛仪
华严经海印道场九会请佛仪,一卷,唐一行,慧觉依经录,宋普瑞补注,明木增订正,读彻参阅,正止治定,钱谦益序,毛凤苞序,佚名序(缺末页)。嘉与后目合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