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英

杨朝英
  • 姓名:杨朝英
  • 别名:字英甫,号澹斋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四川青城人
  • 出生日期:1280前后
  • 逝世日期:1351后
  • 民族族群:

杨朝英(1280前后~1351后)中国元代散曲家。字英甫,号澹斋。四川青城人。据元代邓子晋《太平乐府序》载:“昔酸斋贯公与澹斋游,曰:‘我酸则子当澹。’”知其与贯云石友善,并因其戏言而取号。朝英在其所编散曲集《阳春白雪》卷端亦署“青城后学澹斋杨朝英”,然读者多不知青城所在。考其所作小令〔湘妃怨〕“寿宫额得魁名”之用韵,“真文”与“庚青”不分,此乃蜀人口中习惯;又,朝英所编《太平乐府》,作序者邓子晋自署籍贯为“巴西”,子晋本不作散曲,故以乡人身份作序之可能性极大;由此观之,朝英应为蜀之青城人。或云其为“山东青城人”,疑非是。朝英所编《阳春白雪》,书前有贯云石序,贯云石卒于泰定元年(1324),若杨朝英编订此书时年四十左右,则其生年当在1280年前后;邓子晋所作《太平乐府序》,文末署“至正辛卯”(1351),故知朝英卒年当在此年之后。元代张子翰《题杨英甫郎中澹斋》诗云:“前年作郡守,今年署郎位。迹居喧扰中,兴在潇洒地。”由此可知朝英乃仕宦中人,曾任郡守、郎官等职。


杨朝英为元代著名散曲家,元代杨维桢在《周月湖今乐府序》中称道说:“士大夫以今乐府鸣者,奇巧莫如关汉卿、庾吉甫、杨澹斋、卢疏斋”;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其曲如“碧海珊瑚”;可见其在元明曲坛的重要影响。其所存散曲,隋树森《全元散曲》辑有小令二十七首。其代表作如〔正宫·叨叨令〕《叹世》“昨日苍鹰黄犬齐飞放”,将仕宦与隐逸对比,感慨世道险恶,对仗精工又不失自然流利。其写景之曲,如〔双调·清江引〕“秋深最好是枫树叶,染透猩猩血”,写江南秋景,境界如画,耐人玩味。


杨朝英之曲学贡献,主要在于辑编了《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二书(合称“杨氏二选”),前者是现存最早的元代散曲选集,后者较前者晚出三十年左右,不仅元人散曲多赖二书以传,而且,由两书所收的作家和作品,还可考订部分元代曲家之创作活动年代以及部分作品之产生年代,故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猜你喜欢的书

远离尘嚣

远离尘嚣

《远离尘嚣》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远离尘嚣》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芭思希芭·埃弗汀与三个男人一奥克、波德伍德和特洛伊之间的故事。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田园牧歌式的封建宗法制社会急剧瓦解,恬静的乡村生活已不那么平静了。勤劳朴实的加布里埃尔在趋于赤贫的情况下爱上了女农场主芭思希芭并做了她的羊倌。可是轻佻的芭思希芭却醉心于乡村中一个唐璜式的浪荡不羁人物特洛伊。特罗伊曾引诱过一位天真无邪的姑娘范妮,后来又抛弃她与芭思希芭结了婚。另一个农场主波德伍德像疯了似的爱着曾“引诱”过他的芭思希芭,后来他杀死了特洛伊,陷入精神错乱,被判终身监禁。最后芭思希芭与对她忠心耿耿的加布里埃尔结了婚。 小说中,哈代对于当时的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加以描绘,在田园牧歌式的情节中添入了现实主义的因素,将当地的动人风景和雇工的艰辛生活全都一一叙说,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康熙辽阳州志

康熙辽阳州志

知州杨镳修,奉天府(今沈阳)经历施鸿纂。清康熙二十年(1681)抄本。二十八卷。镳字莲峰,河南洛阳人。康熙举人,官辽阳知州。施鸿字则威,福建邵武人。官奉天府经历。著有《澂景堂史测》。此志康熙二十年(1681)成书,约三万字。例目仍因旧志规范,各目简略。附州城图、东京(今辽阳)城与治图各一。《辽海丛书》据北京图书馆藏抄本付印。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抄本。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

黑龙江乡土志。清富尔丹纂修。一册,不分卷。富尔丹,满洲正红旗人。官副都统。宁古塔,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城,清初为吉林将军驻守处。是志为修《吉林通志》提供资料而奉檄编撰,光绪十七年(1891)成书,约七千六百字。首冠长顺修志令全文。正文分沿革、城池、驿站、仕宦、官署、田赋、坛庙、疆域、桥梁、渡口、古迹、山川、物产、户口十四目。是为宁古塔第一部以调查材料为主的志书。所记人口、田赋、城池、桥梁、渡口等均有确数,列历任将军、副都统五十九人姓名、籍贯和任期等。为考证清代东北版图变化和吉林、黑龙江沿革的重要材料,然亦偶有失实之处。有光绪十七年(1891)抄本藏辽宁省图书馆。

棠阴比事

棠阴比事

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宋代桂万荣编。1211年刊行,以后一再重刊,受到各朝统治阶级的重视。本书是在和凝、和㠓编撰的《疑狱集》和郑克编的《折狱龟鉴》两书的基础上选编出一部分,并从正史、野史、名人笔记中选出一些案例,合编而成的。原书分2卷,共144条,明朝吴讷又将它删去64条,剩80条,增补50条,共130条。内容有:原编“棠阴比事”包括小事函首、乖崖察额、彦超虚盗、吕妇断腕、王珣辨印、钱推求妇、程琳烓灶、孔察代盗、裴均释夫、曹摅明妇、魏涛证死等案例故事;“棠阴比事续编、补编”包括有寒朗悟帝、素立守法、李峤列枉、高柔察色、提举辩明、师泰折狱、筠守释诬等案例故事,介绍了封建社会执法、断狱、量刑等情况,总结了古代司法检验和审判的经验,其中许多案例,通过实地勘验调查案情原委、取得确凿证据等,对现存司法机关侦察破案、判罪量刑,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在当时对于指导司法活动,减轻人民讼累、避免冤案错案发生,加强封建统治,具有一定意义,它还流传到日本,被译为日文,对传播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入中论颂讲记

入中论颂讲记

演培法师著,福建莆田广化寺出版。《入中论颂》是依华严的十地行果与般若的毕竟空理而组织成的,在菩萨的大行中,显示诸法的真理,从诸法的真理中,以明菩萨的大行,真可说是做到了实践与理性的统一。 演培法师用白话文综合讲解《入中论颂》的要义为使修学者能契合于经义,修习无我的正观从而达到生死的解脱。 本书依华严的十地行果与般若的毕竟空理而成,乃中观论著。

华严感应缘起传

华严感应缘起传

佛教感应集。清弘壁辑。一卷。记述《华严经》之结集、流传、研究及持诵《华严经》的传说和史实。内容大多采自《华严经疏演义钞》、《付法藏因缘经》、《华严经传记》、《华严经感应传》、《华严悬谈会玄记》等书。分十个部分叙述:(1)“九会说经”,介绍《华严经》的结构;(2)“围山结集”,述文殊师利与阿难赴铁围山结集《华严》类经典的情况;(3)“天龙护藏”,讲《华严》类经典的规模、收藏地点等;(4)“龙树诵出”,讲龙树诵出《华严经》的情况;(5)“流传西域”,讲《华严经》在西域各国流传的传说;(6)“法领请归”,讲晋僧支法领到西域取《华严经》的经过;(7)“觉贤初译”,讲佛陀跋陀罗译出“六十华严”的经过;(8)“喜学重翻”,讲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的过程;(9)“正彰感应”,主要从《华严经疏演义钞》中录出持诵《华严经》的灵验神异事迹;(10)“续集感通”,主要从《华严经感应传》和《华严悬谈会玄记》中录出的持诵《华严经》的灵验神异事迹。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