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辅

靳辅
  • 姓名:靳辅
  • 别名:字紫垣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33年
  • 逝世日期:1692年12月26日
  • 民族族群:

靳辅(1633年—1692年12月26日),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馆编修,改内阁中书,迁兵部员外郎。康熙初年,自郎中四次迁升为内阁学士。康熙十年(1671),授安徽巡抚,疏请行沟田法,以十亩为一畘,二十畘为一沟,沟边垒土为道,道高沟低,涝则泄水,旱以灌田,会三藩乱起,没有施行。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经常决口,后来竟改道与淮河合流,从今天的苏北地区入海,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变成了沙洲。为此,康熙十分关注,他曾把“三藩、河务、漕运”作为他要亲自抓好的三件大事,并书写成幅悬挂在宫中大柱上。康熙十六年,高家堰决口三十余处,淮水全入运河,黄水逆上至清水潭,淹没七州县,康熙任靳辅为河道总督,靳辅提出分段治理黄河全面方案,但需银二百一十四万八千多两,民工十二万多人,因当时平定三藩之战未息,经费筹措困难,未果行。十七年,靳辅上疏,改征驴马运土,可减少民工之半,把毕工日期由二百日延长为四百日。疏入被批准执行。是岁,吴三桂死,康熙促诸将进兵,为了军资所需,靳辅又修改计划,筑东西长堤两道,挑新河八百四十丈,疏积水,山阳、高邮等七州县民田出水,恢复耕种,并请名新河为“永安河”。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帝亲自巡视治河工程,对靳辅多有指示,亲书《阅河堤诗》赐之。康熙二十五年(1686)工部劾靳辅治河九年还没有成功。康熙认为“河务甚难,而辅易视之,若遽议处,后任者益难为力,今姑宽之,仍责令督修。”康熙二十七年(1688)春,给事中刘楷、御史部琇交章论辅,经廷辩后,被罢官。是时黄河中游工程峻工,康熙派人勘察,中河商贾舟楫不绝。康熙认为对靳辅的处理不当。康熙二十八年(1689)帝巡视黄河,特奖辅所治河深堤固,官复原职,康熙三十年,靳辅病,上疏乞解任,十一月卒,谥“文襄”。三十五年,允江南士民请求,为靳辅建祠河畔。

靳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柳如是集

柳如是集

《柳如是集》对文化史女性篇章中何以出现这种奇人奇文进行了富有诗意的诠释。奇女子柳如是的诗词百余首,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的完整呈现,袒露了柳氏自己的灵魂,表现她对人生、爱情、中华文化真谛的真实感受和无悔的追求。

樵香小记

樵香小记

二卷。清何琇撰。何琇字君琢,号厉庵,宛平 (今北京市) 人。雍正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中,论六书,颇与旧说异同。如秃字当从禾的会意。如射字从身从寸为籀文,象手持弓形之意,其说都有独创。书中收辑《学问大旨》一书,皆尊从阎若据、顾炎武、朱彝尊、毛奇龄诸家思想。收入《守山阁丛书》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金山钱氏据墨海金壶刊版重编增刊本。清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鸿文书局据清钱氏本影印。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据清钱氏本影印。《四书全书》本。

红牡丹

红牡丹

本书以主人公的情感生活为线索,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小说通过牡丹在婚恋生活上的曲折经历,表现了一个清末的少妇在寻求爱情过程中的大胆追求,细致地刻画了情爱世界的奥秘。虽然,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清末,但书中人物的意识却是现代的。书中实际上是以古喻今表现了一种适合现代西方文化观念的女性意识。作者在书中所表现的价值观,与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十分接近。书中对爱情的哲理性的剖析,隽永妙语,含义深刻,引人深思。

中国史纲

中国史纲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本书叙述了从商朝到东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全书按照朝代顺序编写,但并未均衡笔墨,而是按作者自己的标准选取各朝代重大事件作为主题,着力叙述“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全书内容丰富,不仅讲述王朝更迭、政治兴衰,也描述了文化经济的盛衰,还介绍了民俗生活,可谓包罗万象。作者笔下没有艰晦涩难懂的学术词语,也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而是以其通俗的文笔、飘逸的文风,将上千年历史描绘得温婉动人,使读者既享受传统历史的博大精深,又领略了文字的优美生动。

郑氏史料初编

郑氏史料初编

本书(一册一八八面一一二、八○○字)分三卷,由「明清史料」乙编、丁编及戊编汇辑而成。盖「明清史料」中存有台湾郑氏关系档案甚富,总计不下五百余伴。此等原始文件,为研究郑氏史事之最好资料,因名「郑氏史料」。此为「初编」,系属关于郑芝龙之史料,共收二十八件;以后分别就郑成功、郑经及其子克塽关系史料续辑,称为「续编」与「三编」。本书卷一、卷二,收录明崇祯年间二十一件档案。由卷一所收十件中,可见郑芝龙受抚前后东南沿海所受寇祸之情况及郑之龙协剿闽粤寇盗李芝奇、钟凌秀之经过并与荷兰人之接触;由卷二所收十一件中,可知郑芝龙剿减海寇刘香老之经过及崇祯未年闽、浙海上情形。卷三,收录清顺治九年至十年及十八年档案六件;由此,可知郑芝龙降清后之境况暨被满清用作的饵招降成功及其下场。此外,续出之「明清史料」辛编尚有十二件与郑芝心龙有关之文件可为本书补充,见第一七四种「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书后「附录」;「壬编」亦有用于郑芝龙史料,后更集编为「郑氏史料初编补辑」,附录于第二九六种「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书末:分见前述两种篇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简称《六学僧传》。佛教史书。元至正九年至二十六年(1349—1366)昙噩撰。三十卷。书前有自序。此书以“六度”分科,每科又分为二,合计十二科。每科前有小序,阐明立科宗旨;每科末有“赞”,作为一科的总结。全书共收录东汉至北宋初年一千六百七十三人的传记。资料主要采自梁、唐、宋三部《高僧传》和《五灯会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