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泌

冯泌
  • 姓名:冯泌
  • 别名:字仁可,号东里子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冯泌,清印学家。生卒年不详。字仁可,号东里子。古仪人。在篆刻美学思想上,认为印章为“字学之一”。其根源于“圣人之心画”,其社会功用,同文章一样,均在于表明百王治法之信用。指出印章独推秦汉的原因,在“其时犹近古,而遗文流传至今未磨”,具有永恒的魅力。至于六朝参以朱白,唐宋专尚朱文,元明更用朱叠官印,则“古法无复存矣”。强调文彭、何震、朱简、顾听等篆刻家的出现,使“私印一道,骎骎乎返古之盛”。批评当时“矫揉造作,败坏成规”的审美风尚,提出“揆正之法”,“虽在师古,然使规规于古,不能自为一印”,决非普遍适用的理论。强调“取古法而神明之”的观点,在比较古印章的朴与华、圆劲与方板、有意无意与着迹太甚的不同理想追求之后,指出不必尽返古初审美风格,而应做到“存朴茂于时华之中,运圆劲于方板之外”,使古今结合,潜心求通。又主张“独辟门径”,提倡敢于“荡越范围”的创新精神,在传统篆刻美学规范基础上,淹贯始终、与古为化,在雄放的风格中,保持谨严的精神;在不规规于古的创作中,处处体现古人的风范。认为“不能放而求放,则真放”,在传统与创新的互相牵制的关系中,求得“自为一家”。其美学思想,集中于《东里子论印》中,原附于秦爨公著《印指》后,现收录于《历代印学论文选》。

冯泌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旧式地主

旧式地主

短篇小说,果戈理著,《旧式地主》讲述了旧式地主阿法纳西·伊凡诺维奇·托斯托古勃和其妻子普利赫里娅·伊凡诺芙娜·托斯托古勃的简单、质朴、自然的一生。两位地主待人热情大方,对仆人尤其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均以佳酒美食相待,夫妻之间更是相敬如宾,平等互爱,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彰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自然生活。

法帖刊误

法帖刊误

书法著作。北宋黄伯思撰。二卷。黄伯思为北宋著名学者,著有《东观余论》。在此书以前,著名书法家米芾将《淳化阁帖》加以鉴定。一一评其真伪,为鉴定自古以来法书真迹奠定了基础。但米芾多以意断,考证不够。伯思取芾之所定,重为订正,以成此书。前有徽宗大观戊子(即大观二年,1108)自序。知此书作于此年。自序说,米芾疏略甚多。或伪迹甚著,而不觉者,如李怀琳所作《卫夫人书》、王羲之《阔别稍久帖》之类。有审为伪而评不当者,如知《伯英夫人诸草帖》为唐人书,而不知乃书晋人帖语之类。有评虽当,主名昭然,而不能辨者,如以田畴字为非李斯书,而不知乃李阳冰《明州碑》中字之类。有误著其主名者,如以晋人章草《诸葛亮传》中语,遂以为即诸葛亮书之类。“其论多确,其他亦指摘真伪,率有依据。”(《四库全书提要》)末有政和中王珍评翰二跋。据跋知伯思官洛中时,观王珍家所藏阁帖而作此书。后收入《东观余论》中。宋人鉴赏精妙当数米芾,黄伯思又以博学精思刊订其误,遂使古代法帖得以流传后世,二书之功也。

奇方类编

奇方类编

方书。清吴世昌撰。二卷。世昌字半千,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此书为搜集常见之单、验方编辑而成。上卷分头面、须发、耳目、口鼻、牙齿、咽喉、心肾、噎膈、痰嗽、脾胃、血症、臌胀水肿、痢泻、疟疾、风瘫、疝气诸门;下卷分伤暑、伤寒、痔漏、损伤、疮毒、急治、保养、补益、小儿、杂治诸门。凡二十六门,附录经验秘方。共载方七百三十余首。有内、外、妇、儿各科方剂。以病证为纲,下列诸方,方简且药物易得,便于应用。可为临床参考。有康熙五十八年(1719)刊本。

正一指教斋仪

正一指教斋仪

正一指教斋仪。全称《正一指教齐宿启仪》。相传汉末天师道有指教斋法,徒改编为指教齐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正一指教斋宿启仪,主斋仪者自称系天师阳平治左平酆都功臣,仪中包括威仪十二法。

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

诗总集。南宋计有功编。八十一卷。有功字敏夫,自号灌园居士。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宣和进士,曾官右承议郎、知州等职。为保存有唐一代诗作而编是书,自序云:“闲居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有中华书局65年点校本。收唐代诗人一千一百五十余家,内容极为繁富。唐代很多作家作品到宋代已日渐湮灭失传。计氏编撰此书的目的,主要为保存唐代诗歌文献。其编纂方法:按年代顺序分人编排,凡唐代诗人,有名必录。对每个诗人,凡事迹可考者,多具生平简历,使“读其诗,知其人”。对每一诗人的作品,或摘佳句,或录全篇,或记本事,或采轶闻,或列品评。其编纂原则主要是收集诗歌,采辑资料,述而不作。

王法正理论

王法正理论

全一卷。弥勒菩萨造,唐代玄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此论乃弥勒菩萨述说佛对出爱王说王者之正道正理,故称王法正理论。内容引世尊说帝王之九种过失、九种功德、五种衰损门、五种方便门、五种可爱法、五种能引可爱法,并说三士区别、四种补特伽罗、三种受欲补特伽罗、三圆满、四语、三种受欲、三种贪染等。与不空所译王法正论经同本,皆为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