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

萧伯纳
  • 姓名:萧伯纳
  • 全名:乔治·伯纳德·萧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爱尔兰都柏林
  • 出生日期:1856年7月26日
  • 逝世日期:1950年11月2日
  • 民族族群:

萧伯纳,全名乔治·伯纳德·萧(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英国剧作家。1856年7月26日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小公务员的家庭。从小爱好音乐和绘画。童年时由担任神职的叔父指导学习,1870年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因家境困难,未能继续升学。1871年到一家地产公司当抄写员,后当会计。1876年他移居伦敦母亲处,一面为《明星报》和《星期六评论》周报撰写音乐和戏剧评论,同时勤奋读书并尝试写作小说。


1879年他写出第一部小说《未成熟》,但遭到出版社审稿人的拒绝,当时未能出版。1884年费边社成立,他加入该社,并成为该社的组织者之一。此后,他写了大量关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小册子,编辑和写了《费边社会主义论文集》,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1884至1888年,他完成了5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1884)、《不合理的婚姻》(1885)、《凯雪尔·拜伦的职业》 (1885—1886)、 《无理之结》(1885—1887)和《艺术家的爱情》(1887—1888)。


从90年代开始,在易卜生作品的影响下,萧伯纳由小说创作转向戏剧创作。1891年他发表了《易卜生主义的精华》,评论易卜生的戏剧创作。1892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个剧本《鳏夫的房产》。从这时起,到1950年他的《为什么她不肯》止,在长达50余年的过程中,萧伯纳共写了51个剧本。


在20世纪以前,萧伯纳发表了10个剧本,分别收入3个戏剧集。第一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收有《鳏夫的房产》 (1892)、 《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和《荡子》(又译《好逑者》) 3个剧本。前两个剧本提出了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刻画了几个卑鄙的资本家人物。第二个戏剧集《愉快的戏剧》,收有《武器与人》(1894)、《康蒂坦》(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 4个剧本,提出了文明人类关心的问题,如真、善、美等。第三个戏剧集《为清教徒写的戏剧集》,收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丽奥佩特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3个剧本。其中前两个是历史剧,而《凯撒和克丽奥佩特拉》是较好的一个。


进入20世纪以后,在萧伯纳所写的大量剧本中,比较重要的有:《人与超人》(1903)、《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04)、《巴巴拉少校》(1905)、《医生的困境》 (1906)、 《皮格马利翁》 (1913)、 《伤心之家》(1919)、 《圣女贞德》 (1923—1924)和《苹果车》(1929)等。


由于对人类文化的卓越贡献,萧伯纳于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31年他访问过苏联,在莫斯科度过他的75寿辰。1933年他访问美国和中国,在上海他会见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林语堂等人。


晚年,萧伯纳过着隐居生活。1950年11月2日因跌伤不治,在伦敦近郊逝世,终年95岁。

萧伯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曼丽

曼丽

庐隐的第2个短篇小说集。1928年由古城书社出版。收入1927年9月以前四、五个月里写的18篇,如《房东》、《风欺雪虐》、《曼丽》、《憔悴梨花》、《一幕》、《时代的牺牲者》、《雷峰塔下》、《寄梅窠旧主人》、《月夜孤舟》、《愁情一缕付征鸿》等。自序中说是她“从颓唐中振起的作品,是闪烁着劫后的余焰”。作者想走出社会来,重新估定人生的价值;这是时代的震荡,因此取材较以前宽了一些,感情也蕴蓄深挚了一些。在形式上,不炫奇弄巧,写得流利自然,但词藻过多,结构也有些散漫。茅盾发表在《文学》第3卷第1期的《庐隐论》中说: “《曼丽》集中除了几篇小品而外,大多数表示了作者颇想脱落那《或人的悲哀》以来那件幻想的sentimental的花衫,而企图从新估定人生的价值。于是在《时代的牺牲者》,在《一幕》,在《憔悴梨花》,这几篇里,庐隐把婚姻问题和男女问题不当作单纯的恋爱问题而当作社会问题提了出来。在《风欺雪虐》和《曼丽》中,庐隐给我们看‘恋爱失败后转入革命的女子’,以及大革命时代一个女子的幻想和失望。在《房东》里,庐隐怀疑了近代的‘都市文明’,感染起‘怀乡病’来。这些,都是《海滨故人》集子里没有的。这些,虽然观察得并不深刻,意识也不大正确,可是这些到底表示了作者颇想从她自己的‘海滨故人’的小屋子里走出来。”

武陵记

武陵记

南朝齐、梁时期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市)地区方志。

童年的悲哀

童年的悲哀

现代短篇小说集。鲁彦著。1931年6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内收《童年的悲哀》等短篇小说14篇。其中《童年的悲哀》通过雇工阿成哥帮助一个小孩走进艺术境界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劳动者美丽的灵魂。善良的阿成哥虽是“粗人”,却“多才而又多艺”。他拉得一手好胡琴,将“我”带进了美的音乐的世界中,让“我”感到说不出的幸福。不久,他被疯狗所咬,终于离世而去。“我”也因此觉得“看不见幸福的一丝微光”。作者在《我怎样创作》中指出,“《童年的悲哀》这一集子是继承着《黄金》那一集子的。《柚子》时期的热情到这时几乎完全没有了。它变成了乐观的希望”,同时也“倾向于体验一切坏的恶的一面”。因此,《童年的悲哀》等作品的问世,表明作家已拓展了以前的创作题材的范围。

黑龙江省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

黑龙江省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

周树模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至宣统三年十二月任黑龙江巡抚,其间奏稿共309篇择要节录为《抚江奏稿》,内容涉及当时黑龙江省政治制度、行政规划、文化事业兴办、外交及垦荒等内容。本文摘录了奏稿中的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一文,奏报了黑龙江省沿边荒务酌拟的变通办法,共拟定招民垦荒章程五章,包括招民方法、授地原则、资助和奖励规则等。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中国人所撰佛教文献,作者不详。刊刻於南宋赵智凤镌刻的宝顶山石窟大佛湾北岩观经变像龛。 全国石窟中观经变并不鲜见,但变像与变文并列的不多;规模如此宏大、内容如此丰富则甚为罕见。特别是「十六观」的造像取材,他处多以刻韦提希夫人像为正,本龛却刻了十六个不同阶层的男、女人物像,并把各观想中经文浓缩成二十字的偈颂刊刻在图旁,为各处石窟所罕见。

坏相金刚陀罗尼经

坏相金刚陀罗尼经

一卷,元沙啰巴译。此陀罗尼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一切烦恼魔障,故名坏相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