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 姓名:戚继光
- 别名:字元敬,号南塘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山东登州人
- 出生日期:1528年11月12日
- 逝世日期:1588年1月5日
- 民族族群: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山东登州人。世代将门之后,元末,其六世祖戚祥从朱元璋首义,转战南北,征云南时阵亡。朝廷追念其功,授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五传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文武全才,且为人正直,作官清廉,这些都对戚继光有很大影响。戚继光自幼聪明勇敢,尤喜玩军事游戏,他立志长大后当一名文武兼备的统兵大将。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戚景通病逝,十七岁的戚继光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活。
这时正是倭患严重的时候,戚继光下定决心,要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在此期间,他又参加了山东的乡试,得中武举。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升任“署都指挥佥事”,全面负责山东的防倭事宜,自此走上了抗倭斗争的战场。倭寇即日本海寇,他们同内陆的奸商相勾结,驾着海船,不断侵扰和掠夺我国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倭患远在明初就已出现,当时明政府为了防御倭寇曾修筑许多城,并派兵驻守。明中叶以后,朝政日渐腐败,武备松弛,倭寇乘虚而入,洗劫乡村,攻打城市,扰乱东南沿海人民的安宁,并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浙江沿海是当时倭患最严重的地方,海盗王直与倭寇合流,经常抢掠沿海地区,几年之内,江浙吏民死在倭寇之手的不下数十万人。这期间,戚继光在山东备倭二年多,将营伍中的积弊,渐渐革去,充分显示出一位良将的卓越才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戚继光被调到抗倭斗争最激烈的浙江战场,他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紧密配合,几次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收复了岑港、桃渚等地,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戚继光驰骋在浙东前线,在抗倭战斗中立下不少战功。
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戚继光担任分守台州、金华、严州等地的参将。次年四月,倭寇再次入侵浙江沿海一带,戚继光带领军队连战连捷,基本消灭了浙东的倭寇。在几年来的抗倭战斗中,戚继光越来越发现官兵缺乏严格的训练,战斗力不强,纪律败坏。于是戚继光亲自到义乌县招募新兵,经过严格训练,这支新军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纪律严明,受到群众拥护,人们称之为“戚家军”。“戚家军”在战斗中不断壮大,成为抗倭战斗中一支所向披靡的长胜军,不断地打击倭寇,收复众多失地,歼敌无数。经过多年的战斗,终于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明穆宗(1567~1572)时,名臣张居正入阁,他决心加强北方的防务,调任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务”,为巩固明代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1582年,张居正逝世,反张势力攻击张居正及其改良措施,戚继光受到牵连,调离蓟州。后戚继光上书要求辞官。由于他为官清正,所以退职后生活艰难,加上心情抑郁,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戚继光一生过着紧张的军旅生活,但他还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和写作,著有诗文集《止止堂集》以及《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优秀军事著作,总结了自己的战斗经验,在古代的军事科学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戚继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当时人民的爱戴与后世人民的敬仰,有关戚继光与“戚家军”的英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猜你喜欢的书
英国史
英国通史专著。乔·麦·特里维廉著。1926年出版。后多次再版。中译本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端升译。乔·麦·特里维廉(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1876—?),英国史学家,曾任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主要学术著作有《英国史》、《安娜女皇治下的英国》、《英国社会史》、《十九世纪英国史》、《加里波第和意大利的形成》以及布赖特、格雷等人的传记。本书分为6卷,前有著者序,后附1770年以来的内阁和参考书目。中译本约60万字。第1卷:种族的混合,自最古迄诺曼征服;第2卷:民族的造成,自诺曼征服迄宗教改革;第3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及海权,推铎尔时期;第4卷:国会的自由及海外膨胀,斯图亚特时期;第5卷:海权华族政治及工业革命的初期、自乌得勒支迄滑铁卢;第6卷:机器时代的海权及民主政治的趋近,汉诺威王朝的后期。本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并广泛采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可以收集到的各种史料,行文流畅生动,但作者是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历史学家,也有很大局限性。书中赞美英国的议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颂扬自由党及其活动家,为英国的殖民政策作辩护,完全不谈英国的阶级斗争和人民运动,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本书作为英国通史专著曾颇受推崇,广泛为欧美选为英国史大学教材,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财产·法律与政府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1801—1850),十九世纪法国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作者坚持自由市场的基本原理,肯定自由贸易,对种种试图限制自由市场运转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书中还包括了巴斯夏对法律、博爱、公正、掠夺、贸易差额、社会主义等广泛内容的理解。这本文选是写给普通公众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阐明了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的原理。
医庐医话录存
医话,卢觉愚著。全书以医话形式辑录,不拘泥于传统医案的刻板体例,内容涵盖内科、妇科、儿科、伤寒温病等多个领域,既有对经典理论的独到阐释,也有对疑难杂症的临床辨析。书中大量真实病案记录详实,如针对岭南湿热气候引发的温病治疗,卢觉愚既遵循《伤寒论》辨证体系,又结合地方环境特点调整治法;对于妇科经带胎产诸疾,他融合脏腑学说与气血理论,注重调畅情志与药物协同。尤为可贵的是,面对清末民初西医东渐的冲击,卢觉愚以开放姿态探讨中西医理异同,例如尝试用西医解剖学印证经络学说,或借细菌学解释疫病流行规律,展现出一代医家立足传统、求索创新的精神风貌。
妇科玉尺
成书于1775年。清代沈金鳌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年铅印本。本书系妇科专著,全书共6卷,分月经、胎前、临产、小产、产后、带下、崩漏、妇女杂病8篇。炮制多在方药的脚注下。有关炮制药物80余种,记述较简单,但对妇科主药香附的炮制非常讲究,有童便醋艾制:香附一斤各半,童便、醋各浸九日,和净熟艾四两,加醋五碗,砂锅内炒干;酒醋盐童便制:香附一斤,用酒、醋、盐、童便各浸一分,焙,治妇女劳伤气血,诸虚百损(滋阴百补丸);盐姜醋栀子童便制:能调和经脉,香附一斤分四制,一盐水姜汁煮,略炒,主降痰,一醋煮,略炒,主补血,一山栀四两同炒去栀,主散郁,一童便洗,不炒,主降火;七制香附:香附米十四两,匀七分,一同当归二两,酒浸,一同蓬术二两,童便浸,一同丹皮、艾叶各一两,米泔浸,一同乌药二两,米泔浸,一同川芎、延胡各一两,水浸,一同三棱、柴胡各一两,醋浸,一同乌梅、红花各一两,盐水浸,各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晒干,只取香附为末,治月事不调,结成癥瘕或骨蒸发热。此外,明矾麸炒黑治气块(苍术香附丸)亦见于本书。
鲁春秋
一卷。清查继佐(1601—1676)撰。继佐字伊璜,一字敬修,号舆斋、东山钓史,浙江海宁人。人称东山先生、朴园先生。崇祯举人。工文史,擅书画。曾任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明亡后从事编撰明史。因庄廷“明史案”发生,牵连入狱,获释后改名左尹,号非人。著有《罪惟录》、《鲁春秋》、《东山国语》、《国寿录》等。书记鲁监国事,始于郑遵谦等拥立鲁王于台州张阁部,止于张煌言北征失利,为清军所执殉国止。于鲁监国事首尾完备,而隆武、永历两朝史事,亦间涉及,并详载大江南北各地义兵情况。继佐据事直书,极为翔实。有些史事,他书罕见记载,颇可补史传之缺。书前有自序及门人沈起后序。有张氏《适园丛书》本。
诗说解颐
四十卷,明季本著。包括总论二卷,正释三十卷,字义八卷。征引该洽,不肯剽袭前人,多自申其说。其改定前人旧说,必反复援引根据,著明所以然。其解《南山》篇“必告父母”句,以为是鲁桓公告父母之庙;《九罭》篇“公归不复”,以鸿北向,则不复与兴为解;《下泉》篇“郇伯”,以为指郇之继封者而言,“皇父卿士”章,谓以宠任为先后,故崇卑不嫌杂陈;《頍弁》篇的“无几相见”句,为兄弟甥舅自相谓。如此之类,都可备解《诗》的一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虽间伤穿凿,而语率有征。尚非王学末流以狂禅解经者比也。存此一编,使知姚江(王阳明为姚江人)立教之初,其高足弟子研求经传,考究训诂乃如此。亦何尝执‘六经注我’之说,不立言语文字哉。”今存《四库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