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 姓名:戚继光
- 别名:字元敬,号南塘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山东登州人
- 出生日期:1528年11月12日
- 逝世日期:1588年1月5日
- 民族族群: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山东登州人。世代将门之后,元末,其六世祖戚祥从朱元璋首义,转战南北,征云南时阵亡。朝廷追念其功,授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五传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文武全才,且为人正直,作官清廉,这些都对戚继光有很大影响。戚继光自幼聪明勇敢,尤喜玩军事游戏,他立志长大后当一名文武兼备的统兵大将。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戚景通病逝,十七岁的戚继光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活。
这时正是倭患严重的时候,戚继光下定决心,要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在此期间,他又参加了山东的乡试,得中武举。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升任“署都指挥佥事”,全面负责山东的防倭事宜,自此走上了抗倭斗争的战场。倭寇即日本海寇,他们同内陆的奸商相勾结,驾着海船,不断侵扰和掠夺我国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倭患远在明初就已出现,当时明政府为了防御倭寇曾修筑许多城,并派兵驻守。明中叶以后,朝政日渐腐败,武备松弛,倭寇乘虚而入,洗劫乡村,攻打城市,扰乱东南沿海人民的安宁,并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浙江沿海是当时倭患最严重的地方,海盗王直与倭寇合流,经常抢掠沿海地区,几年之内,江浙吏民死在倭寇之手的不下数十万人。这期间,戚继光在山东备倭二年多,将营伍中的积弊,渐渐革去,充分显示出一位良将的卓越才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戚继光被调到抗倭斗争最激烈的浙江战场,他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紧密配合,几次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收复了岑港、桃渚等地,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戚继光驰骋在浙东前线,在抗倭战斗中立下不少战功。
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戚继光担任分守台州、金华、严州等地的参将。次年四月,倭寇再次入侵浙江沿海一带,戚继光带领军队连战连捷,基本消灭了浙东的倭寇。在几年来的抗倭战斗中,戚继光越来越发现官兵缺乏严格的训练,战斗力不强,纪律败坏。于是戚继光亲自到义乌县招募新兵,经过严格训练,这支新军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纪律严明,受到群众拥护,人们称之为“戚家军”。“戚家军”在战斗中不断壮大,成为抗倭战斗中一支所向披靡的长胜军,不断地打击倭寇,收复众多失地,歼敌无数。经过多年的战斗,终于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明穆宗(1567~1572)时,名臣张居正入阁,他决心加强北方的防务,调任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务”,为巩固明代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1582年,张居正逝世,反张势力攻击张居正及其改良措施,戚继光受到牵连,调离蓟州。后戚继光上书要求辞官。由于他为官清正,所以退职后生活艰难,加上心情抑郁,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戚继光一生过着紧张的军旅生活,但他还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和写作,著有诗文集《止止堂集》以及《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优秀军事著作,总结了自己的战斗经验,在古代的军事科学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戚继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当时人民的爱戴与后世人民的敬仰,有关戚继光与“戚家军”的英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猜你喜欢的书
雅各的房间
《雅各的房间:闹鬼的屋子及其他》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同年,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问世,这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两件大事。此前,弗吉尼亚•吴尔夫发表了《远航》和《夜与日》两部在风格上较接近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小说。《雅各的房间:闹鬼的屋子及其他》通常被认为是她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她尝试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一个开端,也是她后来著名的竟识流小说《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和《海浪》的前奏……
宋代中国的改革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 。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本书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与价值之所在。
通雅
明清之际方以智著。五十二卷。另卷首三 卷。1639年已有草稿,1643年修改完毕,最后“缀集”於 流离岭南期间。1664年于福建建宁初刻,四十卷。该本 已佚。今见最早刻本为康熙丙午(1666)夏日龙眠(在桐 城境内)姚文燮作序本,即“此藏轩刻本”。此书仿《尔雅》体制,分为疑始、释诂、天文、地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事制、礼义、乐曲、乐舞、器用、衣服、宫室、饮食、算数、植物、动物、金石、谚原、切韵、声原、脉考、古方解共24类,每类之中又有子目。卷首末附有专论音韵训诂的文章八篇。内容主要是辨证词语训诂,考证古音古义,议论方言俗语,并论及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典章制度及各物、医学等。分类编写,广征博引,考证精细,是明代的小型百科全书,可供研究古汉语及词源者参考。
三槐书屋诗钞
诗集。四卷。清金朝觐撰。朝觐,字午亭,号銮坡,一号西侯。锦州镶黄旗人。肄业沈阳书院。嘉庆辛未 (1812)进士,官四川崇庆知州。是集收诗五百余首,多有咏东北山川风物者。有 《辽海丛书》本。
逸老堂诗话
诗话。明人俞弁撰。二卷。弁字子客,余未详。此编成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室名名书。有明人写本, 未署撰人, 后经卢文弨、黄荛圃等人收藏、题跋,但知其姓,近人丁福保考明作者名字。内容杂记诗坛轶事,亦有考评诗句多条。“虽无大过人处,而叙述亦斑驳可喜。”关于该书的写作情况,作者自序云:“性疏懒,平居自粝食粗衣外,无他嗜好,寓情图史,繙阅披校,竟日忘倦……扁一室曰‘逸老堂’,日居其中铅椠编帙,未尝去手,意有所会,欣然笔之。久而成帙,勒为二卷,藏诸箧笥,因名曰《逸老堂诗话》。”此书内容,论诗、考证、品评、谈史皆有,以名物考证为多。作者反对“世人但知宗唐,于宋则弃不收”的倾向,意在纠正复古派之偏颇。宋代以后,论者多以白居易诗好用俚语,求老妪能解,失于粗俗,因此而“蔑裂弗视”,作者称此为“妄言”
西方发愿文
一天一遍发愿文,坚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