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重奉

武重奉
  • 姓名:武重奉
  • 别名:
  • 性别:
  • 国籍:越南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12
  • 逝世日期:1939
  • 民族族群:

武重奉(Vũ Trọng Phụng 1912~1939),越南作家、学者。祖籍兴安省美豪县(今美豪市),笔名天虚。自幼在河内长大。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6岁便辍学赚钱养家。但比较幸运的是受到了比较好的小学教育,学习了法语与越南国语字。武重奉18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7岁死于肺痨。他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展现了惊人的才华和旺盛的创作力,留下了近30篇短篇小说、9篇长篇小说、9篇报告文学、7部戏剧以及丰富的文学批评、政治、社会、文化议题的文章。长篇小说《红运》(1938)是其最为成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小说讲述了来自社会底层的男主人公红毛阿春一步步爬上上流社会的故事,生动地描绘出20世纪初期越南社会各阶级的人物形象,并以犀利的笔锋将西方思想与东方传统文化的矛盾、官僚阶级与平民阶级的矛盾、法国殖民者与越南人民的矛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长篇小说《暴风骤雨》(1936)是武重奉的另一部代表作,也是引起人们争论最多的一部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大地主、资本家兼议员发家致富的罪恶史。有人认为作者的思想受S.弗洛伊德的理论和É.左拉、G.de莫泊桑作品中消极成分的影响较深,故作品的思想内容有较为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武重奉的其他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决堤》(1936)、《中头彩》(1938)等,报告文学《害人的陷阱》(1933)、《寻嫁洋人的行当》(1934)、《过年》(1938)等,短篇小说《男人的嫉妒》《娶丑妻》《猎猴》等。

武重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罪与罚

罪与罚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它揭露了酗酒、卖淫、杀人、犯罪等资本主义的社会病态,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社会哲学问题。尽管作者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唯心的”、“空想的”,但是却发人深思。主人公拉斯科尔尼可夫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典型。他原是个聪明、正直、诚实、才华出众的大学生。但他非常高傲、自命不凡,性情孤僻。他总是单枪匹马与生活搏斗,结果屡遭失败。现实生活教育了拉斯科尔尼可夫。在这个社会上,靠诚实的劳动是很难维持生活的。经过思考,他确信,人有平庸和非凡的差别,非凡的人完全可以否定法律和道德,有权为所欲为,成为统治者。这样既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又可获得普遍的尊敬。为了证实自己这一理论的正确性,检验自己是不是一个非凡的人,他杀死了一个放印子钱的老太婆,想用她的钱来周济社会上的穷人。他把杀人犯罪当作反抗社会的手段和摆脱现状的出路,实质上这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反映。但是,这种个人反抗的手段并不能替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打开一条出路。拉斯科尔尼可夫在杀死老太婆之后,曾企图逃避惩罚,但他又感到杀了人就等于毁灭了人性,于是便陷入极端的痛苦和矛盾之中。拉斯科尔尼可夫所受到的真正惩罚既不是来自警察的追捕,也不是来自政府的惩治,而是来自良心的谴责。灵魂深处展开了“善”与“恶”的激烈斗争。他要清洗自己的罪过,就得顺从妥协,忍受苦难。最后终于在索尼亚的感召下自动投案自守。对社会问题的哲理探索、对人物犯罪前后心理过程的细腻描绘,构成了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神魔列国志

神魔列国志

《神魔列国志》愣严阁主 著。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的精怪故事甚至连古希腊神话都有所涉及。可以说作者的知识层面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在如此众多的素材之中作者作到了主次有序,杂而不乱,所有的的故事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在进行,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复兴道路。

台湾诗钞

台湾诗钞

本书分编二十五卷,乃选抄诸家有关台湾史事之诗篇辑成。有关台湾诗篇,除见已刊各种「方志」及第六四种「台湾诗乘」(连横撰)外,另见已刊专集者合共近三十种(书目详本书「弁言」);其余未刊专集与零篇,尚不在少数。由于编刊主旨侧重于搜存史料,对于偏具文学价值之诗作难尽收入;因于已刊诸篇以外,选集台湾史事之诗,作为「补遗」。本书选集原则,以提供兼具史料价值之诗篇为准。凡讽咏台湾或与台湾相关之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体诗,均在收罗之列;而于描绘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其辑编方式,系按作者分目;并于每一作者名下,分别缀以略历。至于分卷,首以时代为先后,次以史事为单元,或参以地区再加划分;后者如日据时期诗人辈出,又区为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澎湖等卷次。附录有二:一、各种未刊诗集序跋;二、「台湾文献丛刊」巳刊台湾诗作索引。

越公其事

越公其事

战国中晚期竹简,汉文珍贵古籍,存藏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全篇共七十五支竹简,经释读共有十一章(有分章符号),同传世文献的记载相比,内容性质相似,皆属于记录勾践灭吴故事的“语”类文献,并且首尾部分几乎雷同,可能有共同的史料来源。清华简七《越公其事》提供了新的吴越争霸史事材料,与此前的记载存在一些不同,表现为:(1)越使者至吴求和之记载,与《左传》同,异于《国语•吴语》。(2)吴国主和者不同。(3)无越王至吴服事及卧薪尝胆、西施至吴的情节。(4)越国图强之策不同。(5)越国灭吴的记载有独特处。《越公其事》关于吴越争霸事件记载的整体时间序列、地理背景不明显,叙事风格与清华简《系年》等不同,而更近似于《韩诗外传》、《说苑》。但其中的一些记载,对探讨春秋末期吴都所在,也有一定文献价值。

东宫备览

东宫备览

古代有关王子教育读物。六卷。南宋陈模撰。此书为任秘书省正字时所上,取经史典籍中有关训课皇储的旧文整理而成,故以《东宫备览》为书名。全书共分二十条,分别为始生、入学、立教、师傅、讲读、宫僚、择术、广诲、谨习、主器、正本、问安、友悌、戒逸、崇俭、辨分、正家、规谏、几谏、监国等。前有进书表和序各一篇,上宰相札子二十余条。

中级佛学教本

中级佛学教本

中级佛学教本,三十八课,方伦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