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彭年

- 姓名:陈彭年
- 别名:字永年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抚州南城(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961
- 逝世日期:1017
- 民族族群:
陈彭年(961~1017)北宋真宗时参知政事。字永年,抚州南城(今属江西)人。雍熙二年(985),中进士,历仕州县。御史中丞王化基荐其才,为卫尉寺丞,迁秘书郎,授大理寺详断官。坐事出监湖州(今属浙江)盐税,寻又停官。真宗即位,复为秘书郎。咸平三年(1000),迁秘书丞,知金州(今属陕西)。四年,奏请置谏官、择法吏、简格令、省冗员、行公举。景德元年(1004),直秘阁。后为杜镐等荐,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预修《册府元龟》。三年,迁右正言,充龙图阁待制,加刑部员外郎。与戚伦参定考试条式,多革旧制大中祥符元年(1008),与丘雍举奉诏修订《切韵》,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三年,改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兼秘书监,编次《太宗御集》,赐勋上柱国。六年,为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同修国史。加给事中,迁工部侍郎。附王钦若、丁谓,朝廷典礼,无不参预。九年,拜刑部侍郎、参知政事,判礼仪院、充会灵观使。天禧元年(1017)大礼,为天书仪卫副使,又为参详仪制奉宝册使。进兵部侍郎。是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僖。敏学强记,详练仪制,然素奸谄,时号“九尾狐狸”,溺志爵禄。著有《江南别录》等。
猜你喜欢的书
六朝事迹编类
城镇志。2卷。张敦颐著。此书前有绍兴三十年(1160)自序。详此书体例,盖为补《金陵图经》而作。敦颐字养正,安徽婺源人。绍兴进士,历官南剑州教授,舒、衡二州知州。著有《柳集音辨》。六朝皆都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敦颐因览图经、实录,疑所载六朝事迹尚有脱误,遂取吴志、 《晋书》及齐宋诸史传,与碑记参订,考以六朝史实、金陵遗迹,分门编类,于绍兴三十年(1160)编撰成书。约六万字。分总叙、形势、城阙、楼台、江河、山冈、宅舍、寺院、庙宇、坟陵、碑刻等十四门。引据颇为详赅。名为2卷,而篇页颇富,征引也较详博。其中碑刻一门,尤有资于考据。
抱玉岩
短篇小说。作者祝兴义。发表于《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故事中的女教师彭稚凤发现听自己讲课的大学新生中有她的心上人,原来中学的教师沈岩。沈岩的父亲在“文革”中被打成学术权威而自杀。沈岩以卖菜为生,由于才学出众被请到中学代课,成为彭稚凤最敬仰爱戴的老师。沈岩创作了一篇“抱玉人”的故事,彭稚凤讲这个故事参加会演成功。1973年,这对师生同堂参加了大学招生考试,但沈岩因父亲冤案而落选。彭稚凤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正值冤案昭雪后沈岩考入大学。师生关系尽管颠倒,有情人心中却不平静。作品巧妙地提出了重视人才的问题,反映了十年浩劫造成的文化损失与人际关系变迁。
三支比量义钞
三支比量义钞,一卷,唐玄奘立,宋延寿造,明明昱钞,相宗八要解第七。
菩萨戒本疏
亦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律学著述。唐新罗僧义寂述。二卷(或卷下分“本”、“末”作三卷)。系《梵网经菩萨心地品第十》卷下偈颂以后经文的注释书。初科简略标旨归,次释题名,再次随文解释。释十重戒时,以五句辨释文义:制意释名、具缘成犯、判业轻重、学处同异、就文解释。释四十八轻戒时,随文所分为五段,“段段皆说离恶摄善益生义”。作者认为:“前三十戒多为摄善,后十八戒多为利生。”见载于日本《续藏经》及《大正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二卷。唐代释智俨撰。此略疏首先以五门分别,即教典所出,藏摄分齐,所诠宗趣能诠教体、释经题目和分文解释。所释元魏菩提留支译《金刚般若经。科判甚细,足见作者心机。其科判以四疑为纲骨,以解行为次第。四疑是说明如何发生何佛之心,如何向往从佛之行,如何修佛意旨,如何克服杂念邪心。疏中以“住”指实相般若,以“行”指观照般若,以“降伏心”指文字般若。通晓其住、行所为,皆以唯识真如为体。藏摄分齐,叙述大般若经部帙。此略疏有一定新意,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对解经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常见版本是金陵刻经处本。
四谛经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昔时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诸比丘宣说四谛之法。本经为中阿含分别圣谛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