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多德

- 姓名:希罗多德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古希腊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484
- 逝世日期:前430/420年
- 民族族群: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前430/42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后世称其为“史学之父”。生于小亚细亚哈利卡纳苏斯。出身贵族之家。早年受爱奥尼亚文化的熏陶,受过良好教育。成年后,因参与推翻本城邦僭主的政治斗争,遭迫害,移居萨摩斯岛。后本邦僭主被推翻,一度重返故乡。正当而立之年,即离开故乡四出探访,广事游览,行踪甚广:东抵两河流域,南临埃及,北访黑海沿岸,西达意大利南部,其间到处寻访古迹,搜罗天下散失旧闻。前447年(一说前445年)抵雅典,与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等人过从甚密,并参与雅典的文化活动,对当时的雅典的民主政治颇为心折。前443年移居图里伊城,旋取得该城邦的公民权。在雅典,经友人鼓励,即决心撰写希波战争全史,后潜心著述,卒时全书可能尚未最后完稿。传世之作为《历史》 (即《希腊波斯战争史》)共9卷,系西方第一部正式的历史著作。《历史》前5卷,尽述西亚、北非及希腊诸地区之历史掌故、山川形势、风俗习惯等。第5卷第29节至结束,则专记希波战争,止于公元前478年。全书史料宏富,叙事流畅,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兼存。本书有中译本。在西方史学史上,希罗多德的出世,标志着古典史学的发端与西方史学的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在:1.他的《历史》奠定了记叙体史书的基础,其书以希波战争为中心,编织史事,串联成篇,纳入了一个大体完整的体例之中,并把历史的真实性与编纂的艺术性结合起来,构成了一部记述希腊人与异邦人的历史巨著。这种体例经修昔底德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把编年与记事结合起来,成为日后编纂历史的正宗体裁,影响历久不衰。2.希罗多德具有广阔的视野。他的《历史》内容丰赡,材料宏富,诸如山川地理、民族分布、经济状况、政治制度、趣闻轶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举凡人类社会生活所发生的一切都被他所囊括,向读者展示了古代世界近20个国家与地区的民族的风貌,他写的实际上是当时希腊人所知道的世界史,具有最初的世界眼光。他的世界眼光,还突出地表现在他拜东方文明为师及古希腊从东方文化汲取营养以助自己发展的观点上。他从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习惯成自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彼此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尊重。他进而认为,东方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摇篮,十分重视东方文化对希腊人所带来的影响,为此,他曾被诬为“亲蛮派”。希罗多德的《历史》包含有最初的文化史之意蕴,可称为西方最早的文化史。在史学上,他奠立的社会文化史的传统虽一度被埋没,但到了18世纪“回到希罗多德去”的口号终于又重被提出,他的这一史学传统对于近现代西方史学的影响难以泯灭。3.他主张考订史料,辨别真伪,在西方史学史上最先开始运用历史批判方法。他声称:“我的责任是在报导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并不一定就相信这些事是真实的。——我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他引用诸说,逐一估量,仔细核对,使之互相参证,引导读者明辨真伪,择善而从。不过,由于他的“有闻必录”,容易失之轻信,故其书所载也有失实与谬误之处,但他的批判能力仍处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之上。此外,《历史》常有梦兆、灾异、神示等记载,但亦不能掩盖他的人本观念, 《历史》毕竟是一曲人的而非神的颂歌,这是他历史观中的本质特征。希罗多德史学的产生,在西方史学思想与史学方法上,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对后世的西方史学产生了久远的而又深刻的影响。
希罗多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猎人笔记
著名小说《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优秀作品之一。全书共25个短篇,自1847年起在俄国进步刊物《现代人》上陆续发表。小说以俄罗斯中部地区的自然景色为衬托,以农民与地主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广泛深入地描绘了19世纪中叶俄国农村的习俗风貌,展示了在罪恶的农奴制度下人民苦难的生活图景。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淳朴、心地善良、聪明能干的农奴形象,如善于营生的霍尔和对大自然有高度审美感的卡里纳奇(《霍尔与卡里纳奇》);无师自通的天才歌手雅可夫(《歌唱者》);热情真挚,品德高尚的农家女阿库丽(《幽会》),等等,同时也描绘出一幅幅逼真的地主贵族肖像,其中有刚愎自用,骄横专制,奢华无度的彼得·伊里奇伯爵(《莓泉》);被别林斯基称之为“举止温文尔雅的恶棍”宾诺奇金(《总管》)等。小说文字流畅而富有音乐性,其充满诗意的笔调,精确地再现了恬静优美的俄罗斯风光,表现出浓厚的抒情色彩。作品发表之初,其强烈的反农奴制倾向及温和的人道主义思想,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注视,当时的进步思想界称其是对农奴制的“一阵猛烈的炮火”,是“一部点燃火种的书”。作品成集出版后引起了沙皇政府和地主贵族的极大恐慌和仇视,作者因此而被沙皇放逐。继《猎人笔记》之后,屠格涅夫除写了许多诗歌,剧本,散文和书简外,还创作了《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多部著名长篇小说。
梁启超文集
文集,梁启超著,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是我国晚清文学界革命的旗手。1899年,他率先提出“文界革命”和“诗界革命”的口号,1904年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竖起了中国文学革命的大旗。本文集根据湖南省社科院图书馆藏1902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饮冰室文集》铅印本上下册和1922年石印本《饮冰室全集》20册精选,所选文字分政论、传记、随感、讲演、书信、诗词六类,每类文字又按编年排列。
昭惠周后诔
《昭惠周后诔》全文上千余字,是李煜传世作品中最长的一篇;此文作于大周后辞世之后,是为悼念她而作,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肺腑。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李煜对于周后的感情之深、之真。文中共用了十四个“呜乎哀哉”,22个“哀”字。 四字一句,仅有几句是六字、七字对仗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其中“抆血抚榇,邀子何所?”“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等句极言作者心中的酸楚悲痛。读至最后,一句“呜乎哀哉”收束全文,使人也不觉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读罢此文,我们还可看出李煜文笔的老练——行文极其流畅,引用典故、借用诗句似乎是“信手拈来”,并无晦涩、牵强之感;可见,多年的诗词创作与艺术熏陶对他的文章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汉官旧仪
则其为卫氏本书,更无疑义。或后人以其多载官制,增题“官”字欤?原本转相传写,节目淆乱,字句舛讹,殆不可读。兹据班、范正史,综核参订,以谳其疑。其原有注者,略仿刘昭注《百官志》之例,通为大书,称本注以别之。又考前后《汉书》纪志注中,别有徵引“旧仪”数条,并属郊天、祫祭、耕籍、饮酎诸大典,此卷俱未采入。盖流传既久,脱佚者多。谨复蒐择甄录,别为一篇,附诸卷尾,以补本书之未备云。
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略称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分为六品:(一) 除破一切恶业陀罗尼品,(二)一切爱乐法品,(三)和阿伽陀药法令人爱乐品,(四)含药品, (五)眼药品,(六)火唵陀罗尼药品。本经与菩提流志所译之如意轮陀罗尼经为同本异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
亦称《金刚经注解》。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注释书。成书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内容为两部分,先明《金刚经》五重义:一初释法名、二辩实相体、三明无住为宗、四论断疑为用、五判大乘为教相;后依经文顺次注释,注文前加“注”字。自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始,将经文分为二十七段,谓之“二十七疑”,每一疑加一标题,再一一予以详释。见载于明《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及《嘉兴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