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普佐

马里奥·普佐
  • 姓名:马里奥·普佐
  • 别名: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纽约州纽约市
  • 出生日期:1920年10月15日
  • 逝世日期:1999年7月2日
  • 民族族群:

马里奥·普佐(mariopuzo,1920年10月15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1999年7月2日卒于纽约州湾岸市),美国小说家和编剧,他在《教父》(1969年)中虚构了一个黑手党家族--科莱昂斯家族,该书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在全球售出约2100万册,催生了三部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电影,并使书中人物成为当代美国的文化神话。


普佐在纽约的地狱厨房长大,父亲离家出走后,他辍学去找工作。他成为了一名铁路办事员,但早已怀有作家梦。二战期间在德国服完兵役后,他回到纽约,在新社会研究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在担任公务员期间,普佐开始为男性杂志撰写纸浆故事。他的前两部小说《黑暗竞技场》(TheDarkArena,1955年)和《幸运的朝圣者》(TheFortunatePilgrim,1964年)获得好评,但买者寥寥。


就在那时,普佐决定写一些能让他赚够钱养家糊口的作品。虽然他个人对有组织犯罪并不了解,但深入的研究为他提供了所需的细节,《教父》描写了家族的紧密联系以及犯罪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普佐与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合作完成了《教父》(1972年)及其两部续集(1974年和1990年)的剧本。前两部获得了九项奥斯卡奖,其中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奖。


普佐还参与了前两部电影《超人》(1978年和1980年)和《棉花俱乐部》(1984年)的剧本创作。他的其他小说包括《傻瓜去死》(1978年)、《西西里人》(1984年;1987年拍成电影)和《最后的唐人》(1996年;1997年拍成电视连续剧)。普佐的最后一部作品《Omerta》于2000年在死后出版;他认为该书与《教父》和《最后的唐人》同属他的黑手党三部曲。

猜你喜欢的书

狂人回忆

狂人回忆

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作品。它是居斯塔夫·福楼拜晚年写的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其中一篇,《狂人回忆》是一篇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小说,没有十分具体的故事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我”在年少时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里面有不少“我”对人生、对爱情的思考。

秋之韵

秋之韵

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作品。它是居斯塔夫·福楼拜晚年写的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其中一篇,《秋之韵》也是使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不过却是“别人”的手稿,讲述了“我”和一个妓女邂逅的爱情,妓女放荡的一生。当中也有许多对人生、对欲望等各种思索,例如,写“自己”的迷惘:“我找不到一样能适合我的东西,我也找不到一样自己能胜任的东西。努力工作,完全献身于一种思想,一种雄心,可怜的庸俗的雄心,去获得什么地位,什么名声吗?获得之后又怎样?”

慧因室杂缀

慧因室杂缀

《慧因室杂缀》是一本民国时的笔记本史料。作者没有确切的考证。其中有讲钱法变更的,如咸同光宣四朝钱法之变更等。

退斋笔录

退斋笔录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侯延庆(号退斋居士)撰。一卷,有《说郛》本、 《历代小史》本等。本书录北宋至南宋初年的朝野异闻,今存者有王安石、蔡确之逸事,建炎间金人南侵时的传闻。所录皆注明说者的姓名。《说郛》另录有作者的《退斋雅闻录》,各条文字比前书为短,内容则多为异闻杂记,亦记及北宋臣寮轶事,未详与前书为一书之异名,还是两种书。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

这本札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全书共分成十七卷,胡适先生将他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或者把和朋友谈论的问题,或通信、或面谈的大概写在其中,有时也将自己想的问题、思想的材料、步骤、结论记在里面,还有他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等等。这样赤裸裸的记载,至少可以写出一个不受成见拘缚而肯随时长进的青年人的内心生活的历史。《胡适留学日记》记录了十七卷留学期间的札记。十七卷札记是作者在美国留学时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记和杂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出增壹阿含等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