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夫

周洁夫
  • 姓名:周洁夫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镇海县
  • 出生日期:1917年11月
  • 逝世日期:1966年8月24日
  • 民族族群:

周洁夫(1917年11月-1966年8月24日),现代作家。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镇海县。父母早亡,寄居在姐姐家里,勉强读完了小学。十四岁起,在上海一家洋酒食物店当了六年的学徒和店员。其间,接触了新文艺和苏联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救亡团体到江苏做宣传工作。开始写短诗。1938年4月,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调至军事部门工作。1945年随部队到了东北,曾在尚志县作过一段时期的地方工作。后调至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自卫报》工作至解放初期。在报社他当过记者、编辑、副社长。1951年到中南军区政治部从事专业创作。1955年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任创作员。1957年,曾作为中国作家访苏代表团团员访问了苏联。六十年代初期曾任解放军文艺社副主编。1964年调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主要作品有:反映边区大生产运动的长诗《开垦》(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短篇集《追击》、《海上》、《老战士》(1950年,上海杂志公司),《坚强的人》(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篇小说《祖国的屏障》(1958年,作家出版社)和《十月的阳光》(1960年,作家出版社),长篇小说《走向胜利》(1954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散文集《访苏散记》(1959年,作家出版社)及报告文学集《钢铁的连队》、《人民的炮兵》等。他的作品语言朴实,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周洁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海滨寄简

海滨寄简

《海滨寄简》是新加坡华文文学先驱连士升晚年书信体散文集,收录作者1950至1970年代致亲友的百余封长信。这些跨越二十载的鸿雁传书,既承载着海外游子的乡愁絮语,更凝结着一位文化学者对东西文明的深邃思考。 全书以"海滨"为精神坐标,将南洋特有的湿热季风化作文字的温度。作者与友人探讨《浮生六记》的闲适美学,却在椰影婆娑间品出不同于江南烟雨的南洋况味;论及《论语》中的"仁者乐山",笔锋忽转至马六甲海峡的潮汐涨落。这种将中华文化基因嫁接于南洋水土的独特视角,使传统经典在赤道阳光下焕发新生。

东山存稿

东山存稿

七卷。《附录》一卷。元赵汸(1319—1369)撰。汸,字子常。休宁 (今属安徽)人。长于经学,所著有《周易文诠》。晚年筑东山精舍,时人称东山先生。明洪武二年(1369) 曾预修 《元史》。汸门人汪荫裒辑其遗文为一编,后范准又收集补缀。但并不完备。又有嘉靖间鲍志定序,此本乃鲍志定之父所编,诗一卷,文六卷,附录一卷。《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有元 代,经术莫深于黄泽,文律莫精于虞集。汸经术出,于泽,文律得于集。其渊源所自,皆天下第一。故其议论有根底,而波澜意度均有典型,在元季亦翘然独出。诗词不堪留意,然往往颇近元祐体,无雕镂繁碎之态。”有《四库全书》本。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汪荫刊本、明抄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德化李氏木犀轩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均题名 《东山赵先生文集》。

缸荷谱

缸荷谱

《缸荷谱》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荷花专著,作者为清代上海人杨钟宝(字瑶水),自序题记于嘉庆戊辰(1808)。全书一卷,约2800字。有农学丛书本、艺海一勺本和农荟本。这是我国植物学史和农学史上唯一的一部专门论述缸荷的品种及其特征和树艺技术的著作。文字流畅且简明扼要。论述精辟、具体。反映作者不仅汲取了历代人民对荷花品种培育的经验,而且更有作者亲漪缸荷的心得体会,从实践中总结出来,故而读之使人颇得要领。是一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缸荷品种和树艺专谱。在我国植物学史、农学史上应有其相应的位置。《郑堂读书记》认为此书为荷谱佳作。

捕蝗考

捕蝗考

捕蝗专书。一卷。清陈芳生撰。成书于清顺治四年(1648年)或稍前。陈芳生,字漱六。生卒不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本书分“备蝗事宜”和“前代捕蝗法”两部分。“备蝗事宜”共十条。其中,前三条抄录徐光启于明崇祯元年著《屯盐疏》“除蝗”部分的第九条中前三项,后七条全部抄录董煟《救荒活民书》卷三。“前代捕蝗法”在形式上以宋元明三代史实置于所抄录徐光启《屯盐疏》之前,事实上,宋代的《宋熙宁诏书》抄自《救荒活民书》。

御选唐宋诗醇

御选唐宋诗醇

唐宋诗总集。四十七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敕编。高宗性好诗文,常与沈德潜等谈论诗文,曾于乾隆三年(1738)编定《唐宋文醇》。后有感于“文有唐宋大家之目,而诗无称焉者”、“有文醇不可无诗醇”,因选唐宋诗成就突出者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陆游六家,“以见二代盛衰之大凡,示千秋风雅之正则”。此书认为,李杜一时瑜、亮,千古稀有;乐天平易,最近乎情;奇创而不诡乎理者,莫过昌黎;录此四集,足以观有唐一代之诗。而宋诗不足以匹唐,仅选两集,因山谷多生涩,而选苏诗以示北宋诗坛之功;录放翁诗以见南渡以后诗之大成。谓六家为唐宋诗中之醇醪实不为过。全书有太白八卷,少陵十卷,乐天八卷,昌黎五卷,东坡十卷,放翁六卷。未作笺注,然每诗后皆有评点语,有引前贤之评,亦有时人所评,均极精炼中意,于理解体味诗作皆有点化作用。此书流传很广,多用于家塾学习之课本,故版本颇多。有乾隆十六年武英殿刻本(《四库全书》据以著录),此为初刊,台湾大学有藏。乾隆二十五年内府又刻有四色套印本,圈点品评则更为显目,台湾故宫博物院有藏。后世多次重刊,有乾隆二十五年书业堂重刻本,光绪七年(1881)浙江谭钟麟重刊本和江苏局本,等等。

临清寇略

临清寇略

该书专记清乾隆三十九年山东清水教首领王伦聚众攻占临清,起兵反清一事。俞蛟当时客居临清,故其所记多为亲历,史料价值极高。今据民国石印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