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释澹归

- 姓名:今释澹归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1614
- 逝世日期:1680年
- 民族族群:
今释澹归(1614—1680年),法名性因。俗姓金,名堡,字道隐,号卫公。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崇祯九年(1636年)参加乡试中举,27岁时进士及第,曾任明临清知州。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清兵陷杭州,遂与里人姚志卓于余杭起兵抗清。旋兵败,入闽,隆武帝授礼科给事中。隆武亡,改事永历帝,上《时政八失疏》,有“直臣”之称,授兵科给事中。时朝臣树党相争,他为楚党,与袁彭年、丁时魁、刘湘客、蒙正发号为“五虎”,屡上疏攻讦。后为吴贞毓等所倾,下狱拷讯致残,经严起恒等力救免死,谪戍清浪卫,移居桂林。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桂林陷,遂绝世事,削发为僧,法名性因、今释、澹归。后至广州海幢寺人天然和尚门下,曾任伙头、知客等职。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朝遗臣李充茂见复明无望,准备回归故乡,行前将其兄李永茂(此时已故)在仁化县的产业丹霞山施予澹归。康熙元年(1662年),澹归至丹霞山开辟道场,建佛堂精舍,名为别传寺,自充监院,亲撰《丹霞山新建山门记》,《丹霞施田碑记》之一、之二。后又建曲江会龙庵、仁化准提阁、始兴新庵、南雄龙护院,合为丹霞四下院。澹归在丹霞山弘法士5年,从之学禅者众。别传寺盛时有僧几百。康熙十九年(1680年)圆寂。据说死前作一偈,曰:“人俗人僧,几番下火,如今两脚捎空,依旧一场仫【(情-青)+罗】。莫把是非来辨我,刀刀只斫无花果。”并留下遗嘱: “收遗骨投于江流。”门人不忍投弃,奉骨灰葬于丹霞海螺岩。澹归文武双全,精通诗词、书法,尤其擅长草书。他又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僧人,忧国忧民,每以诗文言志,撰成《岭海焚余》、《徧行堂集》、《千山剩人禅师语录》等;还曾参与《韶州府志》、《曹溪通志》的编修。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南韶连兵备道李璜偶以公事过丹霞别传寺,见寺中有厨,封锁甚固,强行启厨,发现所藏澹归诗文集,内有谤毁清廷之语,遂上奏清廷。清廷下令毁澹归骨塔及碑志,其遗著、墨迹全部销毁,地方志乘所刊澹归诗文尽行铲削,参与刻书及作序之人亦受惩治,别传寺改作十方常住,澹归支派僧人全部被逐。
清代曹洞宗僧。浙江仁和人,俗姓金。一名性因,又作恬因。字澹归。号甘蔗生、茅坪衲僧、借山野衲。原为崇祯年间之进士,明亡后,遂为僧,参天然是禅师得曹洞心法,粗衣蔬食,超然本色。初居丹露禅院,暮年以请藏归吴。康熙十七年(1678),结茅于平湖。十九年,示疾,秋八月端坐说偈而化,世寿六十七,法腊二十九,弟子奉舍利建塔于匡庐。所撰疏注甚多,另有遍行堂正续集。[宗统编年卷三十二、憺园文集卷三十二]
猜你喜欢的书
你我
散文集。朱自清著。列为“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除《自序》外,收1924年8月至1934年秋所写散文29篇。分2辑。甲辑为随笔,12篇,系叙事、抒情、写景、说理之作。文章不落窠臼,变化跌宕,富于诗意。如《扬州的夏日》轻盈灵动,余韵悠然;《给亡妇》如怨如诉,深挚感人。乙辑为序跋与读书录,17篇,系为俞平伯的《燕知草》,夏丐尊、叶圣陶的《文心》,丰子恺的《子恺漫画》、朱光潜的《谈美》等所作的序跋,以及为孙福熙的《山野掇拾》、白采的《白采的诗》、叶圣陶的短篇小说、老舍的《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李健吾的《一个兵和他的老婆》、茅盾的《子夜》等所作的评论。
骨董十三说
一卷。明董其昌撰。是编首言“骨董”字义,进论其本义、类别及其见识与杂说,实为骨董概说书。若以内容而别,可分十七则。系董氏临平湖(在浙江余杭县临平山东南)舟行途中所撰,天启元年 (1621) 成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杨文斌刊行。有 《静园丛书》本、《美术丛书》本。
东园丛说
三卷,南宋李如箎撰。卷首有自序,作于绍兴壬子(1132),谓“仆顷年僻居语儿之东乡,既无进取之望,又不能营治资产,日与樵渔农圃者处,羹藜饭糗,安分循理,亦足以自乐。时时披阅文集,省记旧闻,随手笔之,遂成卷帙。其间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历数之说,无不有之。”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分《春秋说》、《易说》、《书说》、《三礼说》、《诗说》、《左传说》、《语孟说》、《天文历数说》、《杂说》等九个部分,共一百一十八条。其间有称宋高宗庙号者,且论天文历法之处似为后世之说,宋人可能没有达到那种水平。四库馆臣怀疑是后人因如箎书名捃摭旧文、益以所见,伪为此书。此书虽然真伪尚待进一步考证,但其内容考证典核,多有可取,足资研治古代经史及科技的学者参考。版本主要有《指海》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新民歌讲稿
《新民歌讲稿》是废名对"新民歌"的解读和理解,是建国后废名诗评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本讲稿延续了废名诗评的一贯风格—古今纵论且重视情感,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非常具有个性,也对当时的创造思维和创作方法给予了反思。在本讲稿中,废名乐于将古典诗歌与新民歌进行比照,从而通过互相阐释来解释和评述新民歌,其中提的最多的古典诗歌中的诗人包括陶渊明、谢灵运、李商隐、王维、杜甫等,也从侧面表明废名对田园诗和晚唐诗非常熟悉和热爱。
广施无遮道场仪
中国僧人所撰典籍。着者不详。卷数不详。宋代大理国阿吒力僧用科仪。 本科仪无题名,内容不见於历代大藏经。现标题为整理者拟名。本科仪为佛教密宗无遮道场仪文,是研究佛教中国化和中国佛教早期科仪的重要资料。 本科仪与《大黑天神道场仪》一样,於1956年8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凤仪北汤天董氏宗祠发现,背面抄有大理国写本宗密撰《圆觉疏》,现藏云南省图书馆。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日本慈忍题记,快道题记,略云千手观音法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