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

- 姓名:刘吉
- 别名:字祐之,号约庵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博野(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1427
- 逝世日期:1493年12月24日
- 民族族群:
刘吉(1427-1493年12月24日)明孝宗时内阁首辅。字祐之,号约庵,博野(今属河北)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编修,充经筵官。《寰宇通志》成,进修撰。宪宗时,召纂《英宗实录》,迁侍读学士,入值经筵。累官礼部左侍郎。成化十一年(1475),以原官兼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务。旋晋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十八年,遭父丧丁忧,有诏起复,他三疏恳辞,而暗中嘱托贵戚万喜为言。《文华大训》成,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后又进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与万安、刘珝同为辅政,宪宗失德,无所规正,时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谣。二十三年,孝宗即位,言官弹劾他与万安、尹直均是小人,应当罢官,他深为衔恨。万、尹去位,他独留任为首辅。恐人攻己,乃建议超迁都察院官吏,以此笼络言官;又对不附己者予以斥逐,台署为空。见孝宗贤明,同列大学士徐溥、刘健均正直,两人有所论建,他也署名其上,又时为正论,以窃取美名。历晋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少师兼华盖殿大学士。为人多智数,善附会,颇自缘饰,锐于营私,言官时有弹劾。居内阁十八年,被人称作“刘棉花”,谓其经久耐弹。他怀疑此语出自落第举子,因请举人三试不中者,不得再参加会试。弘治五年(1492)去位退休,此令也就不行。年六十七卒,赠太师,谥号“文穆”。
刘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草山残梦之十:日暮途穷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写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逃离大陆写起,直至蒋客死台湾,描写了蒋家父子及蒋氏家族在台湾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活动及心理状态。《草山残梦第十集 日暮途穷》:进一步渲染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各方面的问题和危机不断加剧,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蒋介石等人虽然仍在努力维持,但已经明显感觉到大势已去,未来的前景一片黯淡,描绘了一种绝望和无奈的氛围,预示着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即将走到尽头。
元艺圃集
元诗总集。4卷。明人李蓘编选。《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总集类。卷首有明万历十年(1582)五月李蓘自序,万历十年八月李蓘再序。李蓘编有《宋艺圃集》,本集是其续编。4卷之中共收入118位元代诗人的625首诗。据李蓘自序,他编选本集时因为家乡地僻少书,所选难以尽括一代之长。而本集选入诸家,也确有不够确当之处,比方未选入杨载之作,再比如收入了某些一般认为不应归于元代的诗人之作,编选次序也颇有可议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本集似随见随选抄,与《宋艺圃集》相同。但本集却体现出编选者李蓘的眼界颇为不俗。他在自序中曾认为宋诗痼于理,元诗邻于词,这是相当深刻的见解,所以它以去取不苟为其特点。《四库全书总目》说它“以云备一代之诗,诚为不足;以云鉴别,则较之泛滥旁收,务盈卷帙者,精审多矣”,这是十分中肯的评语。本集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十年原刊本。
洋务续记
清李凤翎撰。一卷。作者于咸丰十年(1860)入广东巡抚耆龄幕,办理对外交涉,遂据探报材料及询问有关人员,记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占广州的史实,比较简略。作者自言是继《洋务权舆》一书而辑录。有同治八年(1869)刊本。
尚理编
一卷。明代景隆撰。正统五年(1440),应天府五圣庙道士缪尚诫绘制一幅黄龙禅师与吕洞宾的讲礼图,名之曰《神化图》,并附解说谓黄龙禅师深羡吕洞宾的道法。景隆作《尚理篇》以驳其伪,以免世人为其所惑。
般若心经注
般若心经注,一卷,中天竺提婆注并序。
佛说阿弥陀经
全称《佛说阿弥陀经》。一卷。中国佛教净士宗所宗的净土三部经之一。公元1世纪北印度地区盛行阿弥陀信仰,出现了本经梵文原典。中译本有后秦鸠摩罗什译,1卷。收入《大藏经》。还有刘宋求那跋陀罗的《小无量寿经》、唐玄奘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还先后被译成日、英文字。本经约2000余字。经中描绘了住在无比美妙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汉译“无量寿”或“无量光”)的广大神通,及其所在的充满金、银、玻璃、车渠、赤珠、玛瑙、七宝装饰、天雨宝花、香风、宝水滋养的极乐世界。在这个往生的世界里,阿弥陀佛化为神鸟,发出悦耳的和雅梵音,诸佛、菩萨等上界神祇过着舒适悠闲、烦恼俱无的天堂生活。世俗众生只要一心念颂阿弥陀佛的名号1—7天,心中趣向净土,即可在临死之际“心不颠倒”,往生极乐国土。本经文字生动,内容浅显,故在民间流传极广,影响甚大。中国宋代以后,本经成为佛教寺院每天的“日课”,和净土宗信徒的必读课本。净土思想还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国,成为当地僧人的重要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