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星焕

- 姓名:谢星焕
- 别名:字映庐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西南城人
- 出生日期:1791
- 逝世日期:1857
- 民族族群:
谢星焕(1791-1857),清医家。字映庐。江西南城人。祖、父皆业医。承家业。学宗李东垣、喻嘉言,施治数十年,颇富经验。如于痿躄拘挛,认为肺焦固易产生,而湿热不攘亦易致之;至于筋急拘挛之形虽与痿躄驰长稍异,而筋受热伤则一,故于痿躄拘挛症悉从阳胜阴伤、燥气焚金、热盛筋急之旨治之。又如痰饮之辨,力排以悬饮、支饮、溢饮为端绪之说,以为不若以内饮、外饮为纲纪,外饮者可涌吐,内饮者可攻涤,颇发前人之未发。子甘澍(字杏园)继其业,著有《医学集要》,并辑成其父验案《得心集医案》六卷(1861年)。
谢星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武溪集
诗文别集。北宋余靖撰。二十卷。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天圣进士。少以文学称乡里。曾官右正言、桂州知州、集贤院学士、工部尚书。范仲淹被贬时,谏官御使均不敢言。靖上书反对,与尹洙、欧阳修同被贬逐。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称为“四谏”。为官廉洁,有政绩。谥曰襄。是集乃其子屯田员外郎仲荀所编,周源为之序历元及明,几经湮没。成化中丘濬抄自内阁,始传于世。此本为嘉靖十三年(1534)重刊本。含诗二卷,序、论、记四卷,寺诗三卷,制诰二卷,判词二卷,表、启四卷,杂文一卷,墓志二卷。计收诗百余首,文三百余篇。靖为皇祐、嘉祐间名臣,狄青讨平侬智高,靖为之摩崖作记,以旌武功,颇为当时推重。其奉命使辽,撰《契丹官仪》亦可与史传参证,具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彷徨
短篇小说集。鲁迅著。北新书局1926年8月出版。收1924至192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十一篇。包括《祝福》、《在酒楼上》、《肥皂》、《长明灯》、《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离婚》等。这些作品揭示了农村复杂的阶级关系,写出农民深受政治压迫、经济剥削、精神奴役,从而根本上否定和批判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思想。书中还着重对接受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探索,批判他们个人主义的软弱性,同时还讽刺和鞭挞了封建余孽。作者在此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他在寂寞孤独中坚持战斗、探求真理的精神和对中国社会问题和出路问题的思考。《彷徨》在艺术上比《呐喊》更臻圆熟,尤其是擅长用“画眼睛”的白描手法来塑造人物,寥寥几笔,神形毕现,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唐两京城坊考
城镇志。清徐松(1781—1848)撰。五卷。松字星伯,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坐事谪戍伊犁。致力史地研究,成绩卓著。著有《西域水道记》、《新斠注地理志集释》、《汉书西域传补注》等书。嘉庆十四年(1809)奉诏纂辑《全唐文》,于《永乐大典》中得元《河南志》,并取宋敏求《河南志》原文,合以程大昌《雍录》,李好文《长安志图》,兼采金石、传记,旁及唐人诗文集、笔记中有关唐代两京城坊记载,重加撰述,于嘉庆十五年(1810)成书。卷一前冠西京地图六幅,卷五前冠东都地图四幅。叙述长安、洛阳二京城坊、里巷、宫殿、苑囿、官署、渠道分布,尤详于诸坊内廨宇、寺观及贵族官吏宅邸。搜罗考核,用力甚勤。对研究唐史及两京故实,足资参考。时人张穆为之校补。于宋敏求《长安志》、《河南志》之外所增补内容皆未加说明或注明出处,是其不足。有《连筠簃丛书》本,《畿辅丛书》本;《丛成集成初编》本。另清程鸿诏撰有《唐两京城坊考补记》一卷,收入《藕香零拾》丛书,可资参考。
真迹日录
书画著录著作。明代张丑编撰。五卷。主要版本有乾隆二十八年池北草堂刻本、《知不足斋》刻本、《四库全书》本、《述古丛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艺术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等。本书为《清河书画舫》续著,对于所见历代书画赏鉴的汇录。由于采取随见随记方法著录,所以没有按书画作者时代顺序排列,基本上是以各家所藏为序。著录书画名迹的作者名称、款识题跋,间有品评赏鉴之语。与《清河书画舫》相比,有所简略。其中与《清河书画舫》重复著录的书画,有数十件,乾隆年间《知不足斋》本刊刻时皆删去,而存其目。对于字句有详略异同者,则两本并载。本书汇录的题跋和作者的评鉴足资研究者参考。对于了解古代书画名迹在当时收藏流传情况及鉴定考证也有一定意义。
正一指教斋仪
正一指教斋仪。全称《正一指教齐宿启仪》。相传汉末天师道有指教斋法,徒改编为指教齐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正一指教斋宿启仪,主斋仪者自称系天师阳平治左平酆都功臣,仪中包括威仪十二法。
潜园琴馀草简编
本书(一册一七○面一○二○○○字)不分卷,林占梅撰。占梅字雪村,号鹤山;淡水竹堑人。以席前人遗荫,饶于财。少从丈人游京师,学日殖。后于里居建潜园,延款宾客,文酒极一时之盛。综其阅历,清道光二十一年英人犯鸡笼,倡捐助防,获奖以贡生加道街。二十三年又捐款防堵八里坌口,谕功以知府即选。二十四年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豊三年林恭事变,会办全台团练,并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四年,又以克复「艇匪」黄位所踞鸡笼功,加监运使衔。同治初年戴潮春之变,输财召募,复大甲、克彰化,均与其役;事定,加布政使衔。福建督、抚奏请简用;辞不出。平居善琴,每藉以自遣;以此,所著诗稿称「潜园琴馀草」。「琴馀草」所咏,咸豊以降诸事蹟颇多涉及,而以戴潮春事件为最。今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存有「林鹤山遗稿」「潜园琴馀草」八册抄本,本书据以选编。稿本未定卷次,分年排比。本书仍依原序辑为一编,所取除上述涉及咸豊以降诸事蹟以外,以酬唱、纪胜、感怀之作为多;偶亦及于香奁、竹枝,存其别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