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

陶华
  • 姓名:陶华
  • 别名:字尚文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余杭人
  • 出生日期:1369
  • 逝世日期:1463
  • 民族族群:

陶华(1369—1463),字尚文,号节庵道人。明代医家。浙江余杭人。陶氏自幼习儒,旁通百氏。据说他曾遇良师,授以秘藏医籍,研读之后,遂精于医。陶氏临证精于切脉,随证制方,不拘原法,每遇奇疾,巧施方法,每能应手而愈。据《杭州府志》记载:“一人患病周食羊肉。涉水,结于胸中,其门人请曰,此病下之不能,吐之不出,当用何法·陶曰宜食砒一钱。门人未之信也,乃以他药试之。百计不效,卒依华言,一服而吐,遂愈。”陶氏曾悬壶于杭州,治伤寒证常一剂而愈。有记载云他非重金聘请不到,故有“陶一帖”之称,系医中之贫者。永乐间(1403~1424)征为医学训科,宣德间(1426~1435)致仕。其著作有《伤寒六书》(即《伤寒琐言》《陶氏家秘》《明理续论》《杀车槌法》《一提金启蒙》《证脉截江网》各一卷)、《伤寒全生集》(一名《伤寒活人指掌全生集》)。此外,据《浙江通志》《余杭县志》《医藏书目》以及《明史·艺文志》《医学入门·历代医学姓氏》《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记载,陶氏著作尚有《伤寒治例点金》二卷、《伤寒治例直指》二卷及《伤寒直格标本论》一卷、《伤寒段段锦》但均已佚。陶华在《伤寒论》研究方面的独特之处是发挥较多,而于仲景本论发明较少。可以说他是学仲景而出于仲景,是攻伤寒而不是局限于治《伤寒论》。

陶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本草便读

本草便读

药学著作。四卷。清·张秉成撰。刊于1887年。本书将常用药物580种,参照《本草纲目》分为山草、隰草……等24类。每药之性味功治皆编成一、二联或三、四联语以为概括,然后附注文进一步阐解。每药以一二联,或三四联对语简介主要功治,其下又夹注诸药之临床应用要点、炮制、形态、宜忌等。药物分类仿《本草纲目》,卷首列《用药法程》,即药性总论。全书内容简要,便于诵读。

一班冗员的生活

一班冗员的生活

张资平的小说《一班冗员的生活》全面细致的反映了一群留日学生精神和物质上的苦难和痛苦。C君生活困顿,整天为了节省开支费尽心思;言君是颇有民族气节,不穿日本服,不说日本话,心怀大志,希望能救国;程君却因恋爱耽误学业,被取消官费,难以忍受贫困的折磨,无奈之下回国。

琼琚佩语

琼琚佩语

《琼琚佩语》的作者是清初时期的参政大臣魏裔介,魏裔介是清顺治三年的进士,曾官拜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入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入阁处理国家大事之时年仅四十余岁,当时须发皆黑,所以得以“乌头宰相”之美称。魏裔介为满汉融合有非常大的贡献,等到时局稳定之后选择急流勇退,在其晚年辞官回家潜心著书,《琼琚佩语》便是在此时期写作而成。书中有许多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其处事立身的金玉良言,在后世影响深远,其处世至学思想对后人亦帮助颇大。

仁学

仁学

谭嗣同著。撰写于1896—1897年(光绪二十二至二十三年)。共两卷,五万多字。作者杂揉佛教哲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经济学说以及自先秦以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其特点是把孔子的“仁”按照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需要加以改造,一方面赋予它资产阶级政治伦理观念的内容,另一方面把它看作回答世界本源问题的哲学范畴。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痛斥两千年来的专制制度是“大盗”之权,封建君主是独夫民贼,“三纲五常”是封建统治者“箝制”人民的工具。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表示同情,痛恨曾国藩及湘军的暴行。但书中杂揉科学与宗教、唯物与唯心,出现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该书在作者生前未公开发表。1899年,梁启超将该书部分内容发表在《清议报》上,几乎同时,唐才常又将全文陆续发表在《亚东时报》上。1901年秋,由“国民报社出洋学生编辑所”署名发行单行本。次年又有《清议报全编》本。1954年收入中华书局新版增订本《谭嗣同全集》。

大悲启请

大悲启请

大悲启请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四三。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大乘佛教经典。全经共分3品,第1德行品赞颂诸菩萨的功德,讲述此经的说法因缘;第2说法品,讲述修行“无量义”法门的方法,认为修行此法门可使菩萨速成无上菩提(觉悟);第3十功德品,颂赞此经的功德。内容讲众生“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故,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此一法者,即无相也”。称世界万有“性相空寂”,认识于此,可速摆脱*轮回,达到解脱。与《妙法莲华经》、《观普贤经》合称“法华三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