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森

- 姓名:王德森
- 别名:字宝书,号玉堂
- 性别:男
- 朝代:晚清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56
- 逝世日期:1943
- 民族族群:
王德森(1856—1943),晚清民国昆山人,祖籍安阳(今属河南)。字宝书,号玉堂,又号严士、鞠坪、漱六、岁寒居士、岁寒老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例贡。曾于昆山、高淳、苏州、正仪等地书院与私塾任教。三十四年任江苏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教习,寓居苏州大新桥巷。清亡业医,精内外妇儿诸科。与张一麐、张茂炯、吴梅等友。富藏书,精制艺,有才名。曾将《保赤要言》增辑续补为《保婴要言》。与赵诒琛辑刊潘道根《隐求堂日记》《晚香书札》。与纂《昆新两县续补合志》。著有《劝孝词》《市隐庐医学杂著》《岁寒文稿》《岁寒诗稿》《养正庸言释义》《吴门新竹枝词》等。
王德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经或问前集
清游艺撰。艺字子六,号岱峰,福建建宁人。约在康熙年间,为解答有关天文、气象、地理等问题,参阅古今中外有关著作百余种,写成此书。分前、后二集。共述七十二个问题,比较全面地解释自然变化的一些道理,其中对风、雨、云、雷、电、露、霜、雾、虹等现象论述清晰,为介绍西方气象科学知识的早期著作之一。有书林大集堂刊本、《四库全书》本,及日本享保年间抄本。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明汤显祖作。论述了戏剧的产生与发展、戏剧的力量和作用、演员的修养和表演诸问题。认为“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因此,戏剧起源于“情”。指出戏剧的力量和作用,在于表现人生、表现历史的极大可能性,能够“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万物之途,攒古今之千变”,从而说明戏剧可以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在舞台上创立一个意象中的世界;还指出戏剧具有感发人情、陶冶性灵、启迪良知的伟力。总结了表演艺术的规律性,即要求演员全身心献于艺术,“一汝神,端而虚”,“绝父母骨肉之累,忘寝与食”;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与艺术修养,“动则观天地人鬼世器之变,静则思之”,“少者守精魂以修容,长者食恬淡以修声”;有求真而传神的艺术表演,“微妙之极,乃至有闻而无声,目击而道存”;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引起联想,进入完全忘我的境界,“舞蹈者不知情之所自来,赏叹者不知神之所自止”。载于《汤显祖诗文集·玉茗堂文之七: 记》。
随隐漫录
宋代笔记。5卷。陈世崇著。本书多记南宋朝廷典章故事、士林轶事及诗词佚文。如卷1记紫宸殿上寿仪,卷3记孟享驾出仪等,颇有史传所末及者。卷1末条记宋亡后二年(1281)之事。第2卷论汉平帝、后晋愍怀太子妃等条,皆借古事以寓故国黍离之悲。书中所记诗话杂事,亦多可采。关于其父陈郁的诗词佳句,采摭尤多。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松窗杂录
又名《松窗录》、《松窗小录》、《松窗杂记》、《摭异记》等。李浚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为“《松窗录》一卷”,无撰人姓名。《通志》同。《崇文总目》传记类著录为李浚撰。《郡斋读书志》杂史类作“韦睿撰”。《文献通考》小说家作“韦浚撰”。《宋史·艺文志》小说家类作“李浚《松窗小录》一卷”。据现存本书前小序,作者自称名“浚”,书名为《松窗杂录》,则书名当以此为正,作者应是李浚。《顾氏文房小说》本、《历代小史》本、《四库全书》本、《奇晋斋丛书》本都题唐·李浚撰。重编《说郛》中收杜苟鹤《松窗杂录》1种,内容与本书不同。原本《说郛》与《唐人说荟》中收《摭异记》,却正是李浚《松窗杂录》的内容。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顾氏文房小说》本排印(与《杜阳杂编》、《桂苑丛谈》合订为一册)。全书16条,记唐初至唐文宗时轶事,其中半数与唐玄宗有关。虽然有一部分可作史料参考,但不可尽信,因为经传闻加工,已属小说家言。如“苏瑰有子,李峤无儿”的记载,《资治通鉴考异》已指出其错误,说苏瑰任宰相时,其子苏颋已任中书舍人,不可能在童年随当宰相的父亲去见唐中宗。李浚生平不详,《全唐文》卷816收李浚《慧山寺家山记》1篇,作于乾符六年(879),应是晚唐人。
针灸逢源
清代李学川编撰。刊于1822年。6卷。卷一、卷二,选集《内经》中有关针灸的条文;卷三,收集历代各家的针灸论述和歌赋;卷四,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腧穴及经外奇穴的考证,载经穴三百六十一,奇穴九十六;卷五、卷六,为各科疾病的针灸取穴,还包括一些诊法、推拿内容;卷六论述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及药物治疗,附有验方,反映了作者针药并施的治疗思想。
无量寿佛赞注
无量寿佛赞注,一卷,宋 元照撰,戒度注。大智律师所制赞词。文约义丰。旨趣宏远。唯心之道尽於此矣。尝慨吾宗二三豪杰注释流行。随言取解暗乎指归。有抑乎作者之意。深可惜焉。偶诸同道。以愚曾习山家之教。薄究斯宗。再命笺注。愚虽不敏。有异前闻。遂采经论格言。直申厥旨。庶几少悟西迈之资粮。非特沽出蓝之誉也。览者取长其理。无取长其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