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师辙

- 姓名:蒋师辙
- 别名:字绍由,一字遁庵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上元(今属南京市)人
- 出生日期:1847年
- 逝世日期:1904年
- 民族族群:
蒋师辙(1847年-1904年),字绍由,一字遁庵,号颍香。江苏上元(今属南京市)人。其先世居溧阳,至高祖始迁上元。其父蒋永龄官山东霑化县知县,故随宦任所。同治间寓居归德,同治十二年(1873)选贡。光绪十七年(1891)举顺天乡试副榜。往来于河南、河北者十余年,曾主朐阳书院讲席。光绪二十四年始援例为安徽知州,时已年逾五十。二十五年署寿州,次年移凤阳,二十八年调桐城,二十九年,授无为州知州。仅七阅月,卒于任所。所至有政声,卒后,“民为巷哭罢市,建祠树碑,丧归奠送至数十百里”(邓嘉缉《蒋绍由墓志铭》)。蒋师辙年十四、五岁学为古近体诗,尤喜为词。与兄师轼(幼瞻)并有诗名。陈融《颙园诗话》云:“绍由同治戊辰(七年)客商丘,与兄又瞻、梁西桥、席星府倡和,有‘梁园四子’之目,后又为‘石城七子’之一。精说文,工书。”诗多作豪放语,词尤甚,不为格律所缚。自云其词“粗豪处正如健儿横长槊出入十万军中,飒爽酣战,无复纪律”(《青溪词钞·自序》)。曾行淦谓其“久以诗名于时。其词导源北宋,尤深入秦(少游)、柳(永)之室,言近而旨远,泠然而深于情。虽才气奔放间涉苏、辛之域,而无其粗豪之失”(《清溪词钞·序》)。邓嘉缉谓其“学涉多通,撰著凡十余种”(《墓志铭》),多散佚。推《清溪诗选》二卷、《清溪词钞》一卷传世。生平事迹见邓嘉缉《蒋绍由墓志铭》(《续碑传集》卷四五)、陈融《颙园诗话》等。
著有《青溪诗选》三卷、《青溪词钞》等,修《临胊县志》、《鹿邑县志》、《江苏水利全书》、《江苏海塘志》等书,并曾因受台湾巡抚邵友濂之邀来到台湾,著《台游日记》一书记录此行。
蒋师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经学讲演录
范文澜著。载近代史研究所编《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全文分经学的开始、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宋学、明清经学四部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扼要通俗地阐明了经学的产生、演变及其社会历史根源。指出,章学诚称 “六经皆史” ,《说文》和班固又各以 “常” ,“直” 释经,皆有所偏。实际上,所谓经,即孔子教授学生的课本。孔子 “述而不作” ,根据各种文献整理出易、书、诗、礼、乐、春秋六书,称六经,此即经学的开始。六经各有其专门内容。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孟荀两派,明显对立,反映原始儒学中保守派与适时派的矛盾,西汉后期到唐代,演变为今、古文之争。今古文之争,实际上是齐鲁之争。西晋永嘉之乱,今文消失。南北朝时期,南北各继承魏晋与东汉学风。唐初,钦定《五经正义》,(孔颖达撰) 统一南北经学,儒生凭《正义》应试,经学无从发展。由于靖内乱和反宗教需要,宋学兴盛起来。宋学以伦常为基础,同时与佛道结合,虽重气节,但流于空疏,成为明王朝覆灭的原因之一。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主张经世致用,学、思结合,是有清一代经学、史学的开创者。由于雍正乾隆间,文字狱日烈,于是专事考据的乾嘉学派一时风行。道光以后,西汉今文经学昌盛,讲微言大义,好作引申附会。本书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史的重要的学术专著。
三十六法
又名《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一卷。书论。唐代欧阳询撰。此书是作者结合临书体会传授法书技法的专著。凡列三十六品目,目下先谈技法要点,次举实例,某些品目还征引他说以助理解,从用笔的方方面面谈结字方法。此书条目清晰,述说简明扼要,有理论也有实例,是法书专著中谈论结字的佳作。诸本不同,大致为:排叠、譬就、顶戴、穿插、向背、偏侧、挑、相让、补空、覆盖、贴零、粘合、捷速、满不要虚、意连、覆冒、垂曳、借换、增减、应副、撑住、朝揖、救应、附丽、回抱、包裹、却好、小成大、小大成形、小大、大小、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左短右长、褊、各自成形、相管领、应接等三十六种。又与《八诀》合称《欧阳率更书三十六法八诀》。和释智果《心成颂》相比,有许多新突破。一方面把对生命力的追求(“斜正如人”)与字体结构相联系,比《心成颂》更深一层。另一方面,对字体结构分析也更趋细致明晰,如“附丽”、“包裹”、“意连”诸条均为《心成颂》所无。又如“勿令偏侧”是正题,而“偏者正之,正者偏之”是反题,正反相合,比《心成颂》所言之“回展右肩”等更概括、更明确。今人宗白华认为从这“三十六法”中可窥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些基本范畴,并指出它是从真书的结构分析出字体美的构成诸法,一切是以美为目标。为了实现美,不怕依据美的规律来改变字形,就像希腊的建筑,为了创造美的印象,也改变了石柱形,不按几何形的线。《佩文斋书画谱》在题后注云:“诸本都附欧阳询后,今考篇中有高宗书法、东坡先生及学欧阳者等语,必非唐人所撰。”今人则认为,可以是因欧字结体特佳,故后人托其名。传世主要版本有《墨池编》本、《书苑菁华本》、《说郛》本、《汉溪书法能解》本等。近人邓散木有《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一书行世。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初雪
短篇小说。作者路翎。载《人民文学》1954年第1期。这是一篇反映抗美援朝战斗生活的作品。志愿军司机刘强和助理司机王德贵,奉命将一批朝鲜妇女儿童从前沿护送到后方。一路上,他俩机智地避开敌机的扫射轰炸,战胜了初冬雪夜的严寒、疲劳和伤痛,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小说以饱蘸激情的笔触,通过细腻的艺术刻画,表现了我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感情世界和现实境况中,声息相通、血肉相连的情谊。
唐宋传奇选
本书是1963年之前张友鹤先生编选,唐宋传奇专指唐宋时期的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进化而来的,其中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南柯太守传》、《莺莺传》等。本书由张友鹤先生选注,程毅中先生作序。选目精当,版本可靠,注文详尽,每篇还附有题解和作者介绍。同时为帮助学生阅读,新增了由专业学者撰写的导读和知识链接部分,是了解唐宋传奇概貌的精当的选读本。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简名《老君堂》。杂 剧剧本。元郑光祖作,一作无名氏作。剧中人 物史皆有之,唯情节多属无稽。剧写秦王李世 民率部经北邙山,偷观金墉城,为李密部将程 咬金所追赶,避入老君堂中。咬金斧劈庙门,擒 获以献李密,囚之南牢。唐大司马刘文静往求 放秦王,密不允,亦囚文静。后密出征沧州,命 魏徵、徐、秦琼守金墉。密因出征大捷,恩赦 牢囚,唯“南牢二子,不放还乡”。徵等三人皆倾 心于唐,密议由徵改诏书之“不”字为“本”字, 释放世民、文静归唐。未几密败,部将皆降唐, 李靖单缚咬金待命。秦王至,盛誉咬金尽忠其 主,亲释其缚,奏准重用。咬金感激涕零,愿效 忠秦王。元明间无名氏《魏徵改诏风云会》杂 剧,情节略同。今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本,未题作者,卷末有明董其昌跋文:“乃系元 人郑德辉笔”;而《录鬼簿》、《太和正音谱》郑名 下均无著录,故今人或疑非郑作。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一卷,唐景净述,清韩泰华题记,编号二一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