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吉士

赵吉士
  • 姓名:赵吉士
  • 别名:字天羽,又字渐岸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休宁人
  • 出生日期:1628
  • 逝世日期:1706
  • 民族族群:

赵吉士(1628—1706),字天羽,又字渐岸,号恒夫,安徽休宁人,入籍钱塘。清顺治八年(1651)中举,十八年简选推官。康熙七年(1668)正月十四日改授交城知县,三月二十八日到任,至康熙十二年(1673)十月卸任离交,共5年半。在知县任内,开渠、植树、修路、筑城、葺署、挖湖、兴学、均徭、劝农、修志等颇有治绩。他居官清廉,在交城任内,重修衙署捐银860两,修北门城垣捐银51 2两,重修靖安营捐银534两,开凿甘泉渠捐银1 000两。“家计半为官赔”,是难能可贵的。但在镇压交山农民起义军活动中,他是主要策划者和指挥者。并因此而擢升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后历河南司、四川司主事,康熙二十年(1681),奉使征扬州关钞,又调通州中南仓主管,纂修盐漕二书。二十五年受康熙皇帝面试,擢户科给事中。后受命勘河,因不称旨而罢官,复补国子监学正。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月,卒于北京。作品有《续表忠记》、《寄园寄所寄》、《杨忠公列传》、《录音韵正伪》、《牧爱堂编》,诗作有《万青阁全集》。曾主持编纂《交城县志》、《徽州府志》。


赵吉士,清代诗文作家。字天羽,号恒夫、寄园。钱塘(浙江杭州)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康熙七年(1668)官山西交城知县。以功擢户部主事。二十五年,升户部给事中。二十七年以事罢职。不久补为国子监学正。其京城居所,自名为“寄园”,在宣武门外下斜街,极花木楼台之盛,常招聚一时名俊游宴吟唱。吉士富诗才,于汉翔赠诗4首,他依韵酬答。后凡遇他题,皆叠此韵,竟积成律诗1800余首。虽率易牵强,但才气可觇。他的诗歌重辞采,往往“雕绘满眼”(吴振棫《国朝杭郡诗辑》),情感却多为所掩,难以动人。如《家阆仙太常谪辽手札偶自北至感赋》:“香城分手两年余,雪窖冰天绝寒居。公荐预催千里驾,四家断送一函书。尔今严谴贫兼病,我久屏居懒复疏。长日闭门餐馎饦,可曾饱吃混同鱼。”诗中显然想表达对被贬谪友人的同情,但缺乏激情,平淡无奇。吉士亦能文,最有名的著作是笔记《寄园寄所寄》。它汇集了古今书籍的各种异闻1800条左右,涉及治乱、伦理、风俗、山水、名物、诗文、人事、神鬼、异物等诸多方面。“采掇颇富而雅俗并陈,真伪互见”(《四库全书总目》卷133)。曾流行一时。诗文集有《万青阁全集》8卷,《林卧遥集》3卷。其他著作还有《续表忠记》8卷。


赵吉士祖籍徽州休宁,年幼时随父避战乱寄籍杭州。其字天羽,又字恒夫;号渐岸、寄园。顺治八年中举人,康熙七年谒选太原交城的知县,因为平定叛乱有功被擢升为户部山西主事,后历任直大夫、朝议大夫,官至户部给事中时已年近甲子。由地方官到中央官,可谓官运亨通,直至“钦命堪巡两河还,台班有与君忤者,劾君父子各占籍以仕,吏议落职”[1]罢职闲居终老。赵吉士一生的仕途与其政治思想、理念是惺惺相惜的。目前学界尚未有论著对赵吉士政治思想进行探究,本文拟用归纳、分析法对此做一较为深入的考察。欲深入了解赵吉士的政治思想,有必要了解时人对赵吉士的评价。虽然赵吉士因为勘河不称旨而被罢官,落得了个“晚节不保”,但是从时人为其作传,录其功绩,可以看出对其持肯定态度。最有影响力首数清史稿循吏传,用了千余字为其作传并肯定到:“上官知其能,不拘以文法用卒成功,治交城五年,百废具举……祀交城名宦”。

赵吉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瓶花斋集

瓶花斋集

《瓶花斋集》是明代袁宏道撰诗文集,十卷。瓶花,插在瓶中供人观赏的花。作者好插花,故以之名斋。明曾可前《瓶花斋集序》:“石公《瓶史》,以谐谑为文章,余读而好之”,“顷又示余《瓶花斋集》。瓶可以史,复可以文,可以诗,瓶何事物,乃能发石公奥心如许耶?”明陈继儒《题袁石公瓶史后》:“花寄瓶中,与吾曹相对,既不见摧于老雨甚风,又不受侮于钝汉粗婢,可以驻颜色、保令终,岂古之瓶隐者耶?”

南丰文钞

南丰文钞

十卷。宋曾巩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刊行于此。是本也坤所选编并加评语,红黑二色套印本,盖万历年间所刊。曾巩文10卷,计疏、札、状6篇,书15篇,序31篇,记、传28篇,论、议、杂著7篇。

学仕遗规

学仕遗规

作者雍乾名臣陈宏谋将“先儒格论编采成书”,以“警醒俗学浮靡之弊习,有裨经世利济之实学”。《学仕遗规》在清末民初被列为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

女镜

女镜

元时于子曰人知镜局于器也而不知实具不器之用人知镜用于人也而不知实操察人之权可以照一人亦可以照千万人可以照一室亦可以照千万室随其所至而以明应之有余也非不器乎一人之妍媸此照千万人之妍媸此照一室人千万室人之髙下长短此照随其镜也非逹而在上者之镜则穷而在下者之镜也澄江夏孝廉习池力行古道鋭志纂修乃独有取于女镜者何意嘅吴中之闺行多内则之不讲乎其所辑古昔之哲后贤妃令母贞女计四百七十有七人厘为八卷

戎幕闲谈

戎幕闲谈

轶事小说集。唐韦绚撰。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此书是韦绚在文宗大和中为李德裕从事时,记录李德裕的一些日常言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是韦绚做西川巡官时,记李文饶所谈。李德裕字文饶,曾于大和四年至大和六年迁西川节度使,韦绚当在此时为西川巡官。《说郛》录有此书,书前有韦绚自序。序曰: “赞皇公博物好奇,尤善语古今异事。当镇蜀时,资佐宣吐,亹亹不知倦焉。乃谓绚曰: ‘能随而纪之,亦足以资于闻见。’《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1卷。《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原书已散佚,现存残本1卷。有《类说》本、《说郛》本、《旧小说》本。《太平广记》引本书共15则。

丛林两序须知

丛林两序须知

全一卷。明代僧费隐通容(1593~1661)撰,法嗣百痴行元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内容包括总引、西序、东序。西序又分:(一)首庭须知(西堂通用),(二)书记须知,(三)藏主须知,(四)知客须知,(五)浴主须知,(六)方丈侍者须知。东序又分:(一)监寺须知,(二)维那须知,(三)副寺须知,(四)典座须知,(五)直岁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