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

张贞
  • 姓名:张贞
  • 别名:字起元,号杞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丘县城南门里
  • 出生日期:1636
  • 逝世日期:1712
  • 民族族群:

张贞(1636~1712),字起元,号杞园,清初著述家、书法家、篆刻家,世居潍河东高柯庄,自其高祖迁居安丘县城南门里。自幼天资聪颖,7岁入学,教以《养正图说》,即能明其大义。13岁补府庠生,治举子。36岁考为拔贡,选入太学。1679年(康熙18年)举为博学鸿儒,托母病不就。后又诏试太和门,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孔目,仍不赴任。遂征释侍诏,亦坚辞不从。自此,隐居安丘县杞城村,拜明清之际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黄宗羲为师,开始了他的漫游与著述生涯。


与王士祯、蒲松龄、朱彝尊、汪琬、魏禧、洪升等著名文学家相交游,有《渠亭山人半部稿》(再刻时名为《杞田集》)、《杞纪》、《渠丘耳梦录》、《青州乡贤小传》、《安丘乡贤小传》、《家乘》、《族谱》、《相印轩印谱》、《相印轩印存》等著作。《清史列传》卷七十《唐梦来贝传》附《张贞传》,光绪《山东通志》卷百三十四、道光《安丘新志》卷十七、咸丰《青州府志》卷四十七均有传。关于张贞的事迹著述等情况,过去较少有人论及。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位著名文人,并进而了解清初文坛上的诸多情形,现据笔者所涉猎的材料,初步考证如下。一、关于张贞的籍贯家世张贞在《杞纪》自序的开产头便称:“吾族世居潍河东岸,庄号高柯,实在杞子故国邦域之中也。”高柯庄今名高戈庄,在潍河东岸,属安丘县,所以张贞为安丘人。但是张贞的祖籍并不是安丘,而是淮安。张贞《半部稿·先祖文林府君行状,上施愚山先生》曰:“先祖讳民感,字尔孚,别号霖海。其先盖淮安山阳人,明初处士公讳友徙青州之安丘家焉。”张贞的始祖张友于明初自淮安北迁安丘,至于出自何因则语焉不详。

张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治安文献

治安文献

清陆寿名、韩讷辑纂。作者为清初人,陆寿名顺治九年进士。全书8卷,书前有韩纳“金科玉律解”、“为政规模辨”二弁文代序。书中收辑了“钱谷”,“征输”,“徭役”等内容,均为州县官吏治民类的告谕、启扎、禀揭、条议之类。为清初地方司法制度的实际记录。书约刊于康熙初,传世甚为少见,以列入珍稀善本。

刘公案

刘公案

本书以清代名臣刘墉(刘罗锅)为主人公,共收录公案小说《刘墉传奇》、《罗锅逸事》、《满汉斗》、《双龙传》、《青龙传》等5种。讲述了平断冤狱,惩办贪官污吏的故事,突出了主人公正气凛然,执法如山但又睿智幽默的性格。此书语言生动质朴,故事悬念迭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吸引力,是清代早期的一部颇有特色的公案小说。作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风格,气派和特色,极强的适应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且政治思想积极,内涵深刻,对社会进步和文学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酒德颂

酒德颂

晋刘伶撰。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既以脱略形骸见称,更以善饮著名。本篇即表达了为酒所沉醉的“大人先生”藐视一切的气概。在“大人先生”眼中,一切都充满了主观的色彩,而这都源于驾驭外物、追求永恒的精神欲求。在他看来,时间不再构成对生命的威胁,“朝为美少年,夕暮成老丑”的悲哀已为“以天地为一朝,以万物为须臾”的豪迈所替代。生命的呈现也不再是如履薄冰状态下的苟延残喘,而是“幕天席地,纵意所如”的自由翱翔。而外界的存在经过一番主观化以后,则完全失去了原来的力量:“孰视不见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很显然,本篇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但比庄子更激烈,更惊世骇俗。据史载,刘伶为人异常羸弱,以此羸弱之躯出此雄奇之文,大概也是一种心理平衡吧。

出劫纪略

出劫纪略

史料笔记。不分卷。明末清初人丁耀亢撰。成书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生卒年不详。山东诸城人。明诸生,顺治二年贡生。曾任容城教谕、惠安知县。他工诗文,长于戏剧。所著除本书外,尚有《丁野鹤诗钞》及《赤松游》、《表忠记》等传奇行世。本书是研究明末山东诸城等地战乱和李自成大顺地方政权的重要资料。其体例采用分类叙述。全书共分子目十三项:山居志、峪园记、山鬼谈、明真空和尚传、航海出劫始末、从军录事、乱后忍侮叹、避风漫游、皂帽传经叹、陆舫记、孤侄贻谷出险记、保全残业示后人存记、述先德家谱族谱序。书中详细记述了丁耀亢家的家世、产业及其亲身经历的明末清初的劫难遭遇,故名该书为《出劫纪略》。

护法论

护法论

全一卷。北宋张商英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论广破欧阳修排佛之说,并驳斥韩愈、程伊川等之佛教观,对照儒、道、释三教之优劣,谓儒教治皮肤之疾,道教治血脉之疾,释教治骨髓之疾,申明佛教之至理。

异出菩萨本起经

异出菩萨本起经

西晋聂道真译。一卷。过去现在因果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