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

- 姓名:张贞
- 别名:字起元,号杞园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丘县城南门里
- 出生日期:1636
- 逝世日期:1712
- 民族族群:
张贞(1636~1712),字起元,号杞园,清初著述家、书法家、篆刻家,世居潍河东高柯庄,自其高祖迁居安丘县城南门里。自幼天资聪颖,7岁入学,教以《养正图说》,即能明其大义。13岁补府庠生,治举子。36岁考为拔贡,选入太学。1679年(康熙18年)举为博学鸿儒,托母病不就。后又诏试太和门,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孔目,仍不赴任。遂征释侍诏,亦坚辞不从。自此,隐居安丘县杞城村,拜明清之际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黄宗羲为师,开始了他的漫游与著述生涯。
与王士祯、蒲松龄、朱彝尊、汪琬、魏禧、洪升等著名文学家相交游,有《渠亭山人半部稿》(再刻时名为《杞田集》)、《杞纪》、《渠丘耳梦录》、《青州乡贤小传》、《安丘乡贤小传》、《家乘》、《族谱》、《相印轩印谱》、《相印轩印存》等著作。《清史列传》卷七十《唐梦来贝传》附《张贞传》,光绪《山东通志》卷百三十四、道光《安丘新志》卷十七、咸丰《青州府志》卷四十七均有传。关于张贞的事迹著述等情况,过去较少有人论及。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位著名文人,并进而了解清初文坛上的诸多情形,现据笔者所涉猎的材料,初步考证如下。一、关于张贞的籍贯家世张贞在《杞纪》自序的开产头便称:“吾族世居潍河东岸,庄号高柯,实在杞子故国邦域之中也。”高柯庄今名高戈庄,在潍河东岸,属安丘县,所以张贞为安丘人。但是张贞的祖籍并不是安丘,而是淮安。张贞《半部稿·先祖文林府君行状,上施愚山先生》曰:“先祖讳民感,字尔孚,别号霖海。其先盖淮安山阳人,明初处士公讳友徙青州之安丘家焉。”张贞的始祖张友于明初自淮安北迁安丘,至于出自何因则语焉不详。
张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远野物语
日本柳田国男著,1910年发表。内容为著者对出生于岩手县远野乡的佐佐木喜善所讲述的有关当地传承的记录。书中共记录了田神、家神、山神、一年中的例行节日等100多项民间传承。此书与柳田国男另两部著作《后狩词记》、《石神问答》,被称为是日本民俗学“最初的书”。远野乡地处日本岩手县,群山苍翠,风景秀美,同时也流传着很多奇妙的故事。既有天狗、河童等妖怪的传说,也有某个女人进山后神隐而去,几年后突然归来的奇闻,更有男子难舍爱妻尸体而食其肉的怪谈,数量众多,又诡异神秘,充满了远野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畏惧。
隋唐佛教史稿
汤用彤著。原为作者于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在中央大学及北京大学授课讲义,后由汤一介整理校定,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全书五章,分别为“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隋唐传译之情形”,“隋唐佛教撰述”、“隋唐之宗派”、“隋唐佛教之传布”。书末附有隋唐佛教大事年表和五代、宋元明佛教事略。书中叙述了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注意佛教的发展与社会政治之关系。并详细叙述了隋唐时期佛经的翻译、中国僧人的著述以及各宗派的发展情况。还将隋唐佛教与魏晋佛教作了比较研究,归纳出隋唐佛教具有统一性、国际性、自主性、系统性四个特点。收入《汤用彤论著集》之二。
品茶要录
宋代茶书,《品茶要录》一卷,宋黄儒撰。儒字道辅,陈振孙《书录解题》作道父者误也。建安人。熙宁六年进士。此书不载於《宋史·艺文志》,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有苏轼书后一篇,称儒博学能文,不幸早亡,云其文见阁本《东坡外集》。上元焦竑因录附其后。然《东坡外集》实伪本(说详集部本条下),则此文亦在疑信间也。书中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叶,八清膏,九伤焙,十辩壑源沙溪。前后各为总论一篇,大旨以茶之采制烹试,各有其法,低昂得失,所辨甚微。园民射利售欺,易以淆混,故特详著其病以示人。与他家《茶录》惟论地产品目及烹试器具者,用意稍别。惟东溪《试茶录》内有茶病一条,所称鸟蒂白合蒸芽必熟诸语,亦仅略陈端绪,不及此书之详明。录存其说,亦可以互资考证也。苏轼跋称其:“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予悲其不幸早亡,独此书传于世。”
灵飞散传信录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齐推书心序称,得于唐李泌宅中, 为《太清仙经》之《灵飞散方》,尤胜收入孙思邈《千金方》者。 此录《灵飞散方》出自六朝之《太清仙经》,齐推书心述古本传授、 发现经过。述灵飞散方、治云母方,亦可视为中草药方。
梧桐影
清人作之世情小说。题《寻私觅趋(趣)梧桐影》,亦题《新编梧桐影词话》,又题《新编觉世梧桐影》,十二回。未署撰者。刊本仅存啸花轩藏板本,由此可知是系清初作品,另有几种抄本。首卷议论性色二字。第二回叙和尚普占因强占叶心安之妻花氏被斩。自第四回起入正文,叙当时广为流传的三拙和尚和小官王子嘉事。三拙和尚与王子嘉专事奸淫,他们或同与某一贵夫人伙宿,或各行其事,淫秽无度。后经李御史私访,审明判决,处以死刑,人心称快
西畴老人常言
也称《西畴常言》。一卷,宋何坦撰。此书分讲学、律己、应世、明道、莅官、原治、评古、用人、正弊九门,各门之下分条记事,间加评论。其书“大抵因旧说而衍之”(《四库全书总目》)。书中所论大抵精辟近理。如其《讲学篇》说性与天道子贡不得闻,而以后世学者窃袭陈言,自谓究理尽性为妄;《明道篇》谓儒者之待异端甚于拒寇敌,也都是有所感而发。至于其论心如槃水,措之正则表里莹然,微风过之,则湛浊动于下,方未动时,非有以去其滓污也,澄之而已。风之过,非有物入之也,挠动则浊起也,所见颇近于禅。又说孟子之辟杨、墨,深排峻拒,词费而力殆,收功甚少。其他如律己、应世、用人、正弊等篇,对于个人修养、治国安邦都有所论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西畴老人常言》)、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西畴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