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均

行均
  • 姓名:行均
  • 别名:姓于,字广济
  • 性别:
  • 朝代:辽代
  • 出生地:幽州(今北京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行均,生卒年不详,辽代汉语言文字学家。姓于,字广济。早年出家为僧,又称僧行均。幽州(今北京市)人。生平活动不详。精通小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为便于佛教徒研习佛学经典,同时便于辽人掌握汉文,学习汉文化。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编撰了一部通俗汉字字书《龙龛手镜》,宋人重刻,因避米太祖的祖父赵敬嫌名讳,故将书名中的“镜”字改作“鉴”,于是该书又称《龙龛手鉴》。,共四卷,每卷分上、下。部首依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平声卷九十七部,上声卷六十部,去声卷二十六部,入声卷五十九部(最后一部为杂部)。每部所收汉字,均以四声排列,各字注反切音和简要字义。全书共收二万六千四百三十余字,注释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余字,总计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余字。突破许慎《说文解字》旧例,依据当时实际读音和通用字体,将部首简化为二百四十二个,另作编排于《说文解字》、《玉篇》之外。补充辑录了唐写本经传中大量俗字和异体字,颇多创新,有助于了解唐代前后人们使用俗字的情况,对研究汉字流变有一定价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赞《龙龛手镜》“音韵次序,皆有理法。”此书曾传入朝鲜、日本。

行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资暇集

资暇集

《资暇集》3卷,唐李匡乂撰。李匡乂,一作李匡文,字济翁,系李唐宗室之后,唐文宗时曾任宗正少卿。此书旧本多署为李济翁,乃因宋人避太祖讳,而改以其字署名。今本书前无自序,系宋以后所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引其自序说:“世俗之谈类多讹误,虽有见闻,默不敢证,故著此书,上篇正误,中篇谈原,下篇本物,以资休暇。”此书内容以考据辩证经史名物制度为主,在唐人此类笔记中实属上乘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上卷多纠驳俗说之谬,如“行李”条谓“李”字除果名、地名、人姓之外,别无它义,《左传》“行李之往来”句,杜预注“行李”为使人,本书指出“李”乃“使”之误,因旧文形近而误。这条考证很受后人重视,宋人笔记引此说而加以发挥的不下10家。又如“客散”条谓世俗客人告辞时必说“客散孟尝门”而不知其出处,作者指出此语出自王维“悲府主殁”诗“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本谓主人死后门僚皆星散而去,如用在客人告辞时,岂非对主人的莫大不祥?“杜度”条引韩愈《讳辨》“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句,而据汉末杜恕所著《笃论》,指出所谓杜度本名操,字伯度,后避曹操讳,故以字行,后世又讹传为杜度。本书中卷多追溯事物的起源,如谓“押衙”应作“押牙”,“端午”应作“端五”之类,可借以探索语源。下卷多考名物,亦间及俗语俗说,如“非麻胡”条说世俗多以“麻胡来”来吓唬小孩,俗传麻胡是一多髯威严的神人,本书指出麻胡本指隋朝将军麻祜,他生性酷虐,炀帝令他开汴河,多役死民伕,儿童望而畏之,互相恐吓曰“麻祜来”,因童音不正,遂讹“祜”为“胡”。这条考辨也常为后人引证。

小奢摩馆脞录

小奢摩馆脞录

《小奢摩馆脞录》,民国著名笔记小说,作者佚名。

太上灵宝净明玉真枢真经

太上灵宝净明玉真枢真经

太上灵宝净明玉真枢真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为七言诀。言夜坐存想之法。其中有云:「玉真本在想中立,想意要在有端静,是知净明常了了,便是玉真枢要境」。

民国官场现形记

民国官场现形记

近代笔记小说集。宣南史隐著。中国第一书局(上海)1922年9月初版铅印本,平装1册。全书分为上、下2编,上编22篇,下编18篇,共计40篇,每篇插图1幅。其内容皆写民国初年政客、军阀的佚事及笑话,或一人一事,或一人数事,或数人一事。所写人物有袁世凯、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张勋、赵秉钧、冯玉祥等。全书以揭露为主,诸如机诈权变、勾心斗角、拍马钻营、昏庸虐民、中饱私囊、吃喝嫖赌等,陆离光怪,无奇不有,故名《民国官场现形记》。

超宗慧方禅师语录

超宗慧方禅师语录

又名《禾山超宗方禅师语录》、《超宗方禅师语录》。宋超宗慧方述。绍兴十一年(1141)年序刊。主要辑录其上堂语、偈颂等。

弥勒上生经宗要

弥勒上生经宗要

佛教著述。唐代新罗僧元晓撰。一卷。是《弥勒上生经》的论释书。分十门:初述大意、二辨宗致、三二藏是非、四三经同异、五生身处所、六出世时节、七三世有无、八三会增减、九发心久近、十证果前后。在“三经同异”中,认为《上生经》是为中品人说,《下生经》和《成佛经》是为下品人说。此书不传于中国。今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