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标

- 姓名:道标
- 俗姓:秦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汧陇(今陕西千阳、陇县)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道标,唐代僧人。据《宋高僧传》卷一五载,俗姓秦。为汧陇(今陕西千阳、陇县)大族,晋时徙居富阳(今浙江杭州西南)。先拜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为师,至德二年(757),诏俗人通晓佛经者出家,首中其选,配天竺寺。永泰初(765)于灵光寺从顗律师受具足戒。经行之外,尤擅诗章。与诗僧皎然、灵澈相酬唱。故有谚云:“霅之昼(皎然),能清秀;越之澈(灵澈),洞冰雪;杭之标(道标),摩云霄。”又与诗人李益、刘长卿、白居易等相友善。一时名臣文士,皆与之游。但其诗皆已散逸不存。世称西岭和尚。长庆三年六月,卒,年八十四。《宋高僧传》卷一五有传。
道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五百家注柳先生集
诗文注。 唐柳宗元(773—819)撰,宋魏仲举辑注。四十五卷(存二十一卷),新编外集三卷,《龙城录》二卷, 附录四卷。宗元有《河东先生集》 已著录。 仲举, 名怀忠,建安人。南宋书贾。曾编辑韩柳年谱。此集成于庆元六年(1200)。冠宗元年谱,并列柳集所收评论诂训诸儒名氏。此集与百家注本基本相同,皆详列各家注释者姓氏,而且正文及注释,除少数刻误外,亦无大别,只个别处稍有差异。如卷首所列注释者姓氏中,百家注本有“普慈文氏(名谠,字词源)”、“武信王氏(名儒, 字尚友),”五百家注本无。五百家注本所列“鹤山吕氏(名东,字伯阳)”、建安蔡氏(名梦弼, 字傅卿)”、“建安魏氏(名怀忠,字仲举)”三人,则为百家注本所无。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
存研楼文集
十六卷。《文集二编》二卷。《存研楼》二集二十五卷。清储大文(1665—1743)撰。大文字六雅,号画山。江苏省宜兴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庶吉士,官编修。告归后,主持维扬安定书院,初以科举八股文出名,归田后乃潜心古学,尤精地理之学。是书内容:文集卷一辑《圣寿无疆颂》,《颁六十年时宪书贺表》等颂、表七篇,卷二至卷十辑《审势》、《荆州论》、《独石长城形制》等杂著一百十三篇,卷十一辑《山西通志序》、《双桥范氏宗谱序》等序二十八篇,卷十二辑《英巳庙碑》、《西塞山记》等碑记、记二十六篇,卷十三辑《沮授传》、《蒋平川传》等传十九篇,卷十四辑《书宣示帖后》、《收阆仙故宅》等书后、书二十篇,卷十五辑《子师陶公墓表》、《汤学士诔》等碑铭表志、祭告文、诔哀辞、辞二十篇,卷十六辑《与姜翰林》、《答万鹤��》等书札、杂文三十六篇。文集二编卷一辑《汇草辨疑序》、《寿本忠吕君序》等序二十八篇,卷二辑《杂记》、《刘启公像赞》、《勉学》等记传、杂文二十篇。《存研楼二集》内容:卷一为赋、诗,卷二为诗,卷三至卷九为序,卷十为记,卷十一为传,卷十二为书,卷十三为论、颂、赞、启,卷十四、卷十五为碑志,卷十六为墓表、行状、祭文,卷十七至卷二十三为各体散文,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五为家传。是书以清乾隆九年至十九年 (1744—1754) 自刻本传世。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原题「给事中沈亚夫注」。《通志•艺文略》着录是书一卷,当出于北宋。今本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前有序言一篇,总叙经旨。极陈内丹家言,然观其注文尚称简洁平实。经文取三百字本,分上中下三篇。卷末有缺漏,可取《道藏辑要》本校补。
唐音
十四卷。元杨士宏(生卒年不详)编。杨士宏,字伯谦,襄城 (今属河南)人。是书收诗一千三百四十一首,卷前有杨士宏所撰 《唐音姓氏并序》。是书分为始音一卷,正音六卷,遗响七卷。编者自记称十五卷,系遗响有一子卷。其 “始音”只录王、杨、卢、骆四家;“正音”则诗以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又以时代划分,以初唐、盛唐为一类共六十五人,中唐、晚唐各为一类,分别为四十八人和四十九人。“遗响”则选收诸家之作,且附以僧诗共十三人,不分诗体,女子诗,然李、杜、韩三家不录。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曾备述选诗之难,谓选唐诗者唯杨士宏之 《唐音》; 而 “排律”之名亦即始于本书。是书题为张震辑注,其人仕履、朝代未详,其注颇为弇陋,只可做一家之言。然此书积十年之力而成,取舍很得功力。《唐音》成于至正四年 (1344年)。除有 《四库全书》本外,有《湖北先正遗书》本、明初建安叶氏刊本等版本。
苏格拉底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苏格拉底》钱智修著。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一个雕刻师家庭,曾受过哲学教养,喜欢研讨人生处世问题。环绕在他周围的都是一些反对雅典民主政体,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小集团。他认为哲学的目的是在于教导人们过道德生活,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认识普通的道德规范和公共福利,在他看来,美德和知识是同一样东西。他好以这种道德观去向别人进行“精神治疗”,凡与他意见不合的就会遭他破口大骂,因此树敌甚多,积怨甚广,最后被人控以冒渎国家之神,蛊惑青年之罪判处死刑,在狱中服毒自杀。他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的学说仅见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和阿里斯托芬诸人的纪录中。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集一切伽陀,说供施佛僧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