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

吴宓
  • 姓名:吴宓
  • 别名:
  • 性别:
  • 朝代:现代
  • 出生地:陕西泾阳人
  • 出生日期:1894年8月20日
  • 逝世日期:1978年1月17日
  • 民族族群:

吴宓( mì )(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著名教授、学者和报刊编辑。陕西泾阳人。 原名玉衡,字雨僧,又作雨生,笔名余生。1911年就读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科。1917年留学美国,先后在费吉尼亚州立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西洋文学和比较文学,获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主教东南大学,并先后在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校任教授、系主任。1922年,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时,曾与梅光迪、胡先骕等创办《学衡》杂志。《学衡》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刊,为月刊,1933年停刊,共出79期。他担任《学衡》总编辑达11年之久。因该刊宣传复古主义,反对新文化运动,其成员被称为学衡派。1925至1926年,他担任清华大学研究院主任。在北方任教期间,曾兼任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主编。1930年至1933年,曾赴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研究文学。他通晓英文、法文、德文和拉丁文,擅长西方文学,翻译出版了不少西方名著,对《红楼梦》研究有较深的造诣,曾用中、英文发表过研究《红楼梦》的论著,是我国很有影响的“红学家”。1933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战爆发后,积极主张抗日,在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任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兼《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主编。1949年5月来到重庆,在湘辉学院和勉仁学院任教。同年9月,又兼任重庆大学外文系主任。重庆解放后,自1950年4月起在四川省教育学院任教。9月该院合并于西南师范学院,此后一直担任西师外语系教授。先后开设了“英国小说”、“欧洲文学史”、“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世界古代史”等课程,并为本院和兄弟院校培训外国文学研究生。他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编写了不少高等学校教材,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教学科研人才。在“文革”中,他以古稀之年被诬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在批斗中被打致残,受到残酷迫害。1977年1月,由其妹接回陕西泾阳治病养伤,1978年1月17日含冤逝世。1979年7月18日,西南师范学院召开平反昭雪大会,为其恢复政治名誉。著有《白璧德与人文主义》、《吴宓诗集》等书。

吴宓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间接路线战略

间接路线战略

哈特研究了西方国家历代战争的经验,对C.von克劳塞维茨等人把决战视为作战的主要手段和最高原则的观点持不同看法,提出了以间接路线为主要手段,以微小代价取胜的主张。本书通过分析世界历史上自希波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十场战争、280多次战役,得出一个结论:间接路线战略是最具效果、最为经济的战略形式。“间接路线”不仅是战争的定律,更是一个哲学上的真理,在战争之外,于人类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老处女

老处女

《老处女》反映的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纽约生活,围绕着一个私生女蒂娜,展现了夏洛蒂和迪莉娅两个堂姐妹之间的争斗。礼俗对个性尤其对女性的压抑在这篇小说中揭示得淋漓尽致,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充分展示了伊迪丝•华顿的艺术特色。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由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 撰写的文学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人生中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恋爱故事。她敏感、矜持、沉默,倾慕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小提琴手。但是出于青涩,又或许是对世俗生活突然降临的恐惧,她在约定献身给对方的那一天从小提琴手家门口夺路而逃……

冥寥子游

冥寥子游

《冥寥子游》为文言笔记小说。明屠隆撰。明刊本、《广百川学海》本作一卷,《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作二卷。《续说郛》本作三卷。此书记叙冥寥子生性狂放,与时俗不合,遂弃官学道,云游四方。途遇一烟霞之友,结伴而行,各一瓢一衲。两人以乞食为生,“无问城郭村落,朱门白屋,仙观僧庐戒所,乞以食不以酒,以蔬不以肉”。风餐露宿,“或山鬼伺之,虎狼窥之,奈何山鬼无能为苦,虎狼无术以制之”。夜宿逆旅,“或有妇人冶容艳态而窥于门,须臾渐迫,微辞见调”,冥寥子端坐如初,妇人瞥然不见,“为鬼狐,为魔试,皆不可知矣。”冥寥子游三年,足迹几遍天下,归而葺一茅屋四明山中,终身不出。

时贤本事曲子集

时贤本事曲子集

词话。一称《本事曲》、《本事曲子集》。北宋杨绘(1017—1088)撰。一卷。绘字元素,绵竹(今属四川)人。神宗时以侍读学士出知毫州,历应天、杭州。与苏轼交善。东坡词集中与之酬答唱和之词达十三首。有集八十卷,已佚。此编作于元丰初,皆纪北宋中叶词林掌故,原有前后集,南宋尚有传本,入元则全佚。清末梁启超曾撰文考证作者及原书流传事,又辑佚文五则。是书体裁与孟棨《本事诗》相仿,偏重词作本事。所录以“时贤”为主,兼及唐五代。约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的高承《事物纪原集类》已加称引,则是集之成,当在此年之前。又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与杨元素书》云:“近一相识录得明公所编《本事曲子》,足广奇闻,以为闲居之鼓吹也。

冥报记辑书

冥报记辑书

《冥报记辑书》七卷,系日本人佐佐木宪德所辑,仍收于《卍续藏经》第一四九册,内容与《冥报记》性质相同,都是善恶因果报应的事迹,年代属于晋、宋与齐、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