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氏

辛氏
  • 姓名:辛氏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辛氏,《三秦记》作者,汉代人,辛氏名字籍里未详。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辛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章安杂说

章安杂说

《章安杂说》,据自记,始撰于清咸丰末年(1861),时作者 33 岁,“自客章安,得识江弢叔(湜)于永嘉。上下论议,互有弃取。简札既多,笔墨遂费,因随所得录之”。

芥舟学画编

芥舟学画编

画学论著。清沈宗骞述,齐振林写。四卷。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自序”云:“我吴兴山水清远,甲于天下,生其间,得其灵淑之气,每借笔墨以抒写其性灵。”反映其强调自然美与人性美相结合的美学观点。卷一、二,论山水画的宗派、用笔、用墨、布置、穷源、作法、平贴、神韵、避俗、存质、摹古、自运、会意、立格、取势、酝酿等;卷三论传神,分为传神总论、取神、约形、用笔、用墨、傅色、断决、分别、相势、活法等;卷四为人物琐论、笔墨绢素琐论、设色琐论。强调绘画之美,应把握对象的真实,并要求在动态中迅速表现对象的个性。认为南北方虽有不同风格个性,却不分高下。肯定学习传统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正”与“偏”区分的根本标准:“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温润和雅;其偏者则轻佻浮薄。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刚健爽直;其偏者则粗厉强横。此自然之理也。于是率其性而发为笔墨,遂亦有南北之殊焉。”又说:“惟能学则咸归于正,不学则日流于偏,视学之纯杂为优劣,不以宗之南北分低昂也。”认为气韵生动,全赖用墨得法,“令光彩晔然也”。要求画家尊重自然,反对刻意摹写:“六书之有形象,即画之源也。且画之为言画也,以笔直取百物之形。洒然脱于腕而落于素,不假扭捏,无事修饰,自然形神俱得,意致流动,是谓得画源。若摹写过甚,加意求工,是因刻划而循流,其去源远矣。”原书早毁,独日本翻印《冰壶阁》刊本保存有译文,《画论丛书》、《中国画论类编》据以收录。

人镜学社鬼哭传

人镜学社鬼哭传

短篇小说。 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十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出版。 他为之“挥涕”者为何呢?原来当时正值抵制美国的华工禁约运动失败之后。吴趼人曾热心地参加此运动,为此他还愤辞过汉口美国人办的报纸职务。阿英《晚清小说史》第五章末云:“在这一回运动失败以后,美国兵部大臣达孚特自菲律宾来上海(一九○八),绅商大开欢迎会,吴趼人愤极,又作短篇《人镜学社鬼哭传》(《月月小说》十号),并署‘南海吴趼人挥涕撰’字样痛诋之。盖抵制事初起时,人镜学社社员冯夏威,恐大家不能坚持, 自杀以励。此篇即写欢迎会当夜之鬼哭,与上海绅商之无耻谄媚。小说写得并不好,但足见吴趼人之愤激。后来他思想趋于消沉,这一事的刺激是很有关系。” 通读全篇,愤激之气溢于言表,字里行间又透出无可言喻的隐痛,带着绝望的色彩。这是一篇优秀的时事短评,惟文末写到冯氏鬼哭,“其声哀而厉,黯而悲”,有些小说意味。尽管如此,本文所叙的事实,却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解脱纪行录

解脱纪行录

金科豫撰,一卷,志存记录,附录(行吟杂录)一卷。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著。原系1961年起在南京佛学研究班讲课的讲稿,后经作者修改,197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建国后第一部论述印度佛学史的重要著作。除正文外,还有《附录》八篇,大部分是发表于《现代佛学》上的佛学论文。该书把印度佛学分为“原始佛学”、“部派佛学”、“初期大乘佛学”、“小乘佛学”、“中期大乘佛学”、“晚期大乘佛学”六个阶段。根据汉文、藏文的大量文献,对勘巴利文三藏及现存的有关梵文原典,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佛学研究的成果,按照各阶段出现的典籍先后顺序,论述了各时期印度佛学学说的特点和变化,对一千五百年的印度佛学发展概况,勾画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对各宗派的根本典据、师承以及前后学说的发展变化做了详尽的考证。对佛经版本、原典或异译本作了大量的校勘,所有校勘,竟委穷原,务求落实。对一些长期来被弄错了的或者模糊不清的史实,作出了较合理的答案。诸如关于佛灭年代“点记说”的提出,“分别论者”是上座部的刊定,说一切有部《相应阿含》的发现,唯识古今学的辨析等等,均属作者孤明先发之见,已为一些佛教学者所信用。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

一卷,唐般若斫羯罗译。毗沙门天王之供养仪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