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三

- 姓名:萧三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湘乡人
- 出生日期:1896年10月10日
- 逝世日期:1983年2月4日
- 民族族群:
萧三(1896年10月10日-1983年2月4日),原名萧植蕃,号子璋。曾用名克森。笔名有埃弥·萧、萧爱梅、三弟、小山等。湖南湘乡人。幼年时跟父亲学习吟诗作对。14岁至15岁时写过旧体诗《思亲》。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喜爱旧诗和音乐。毕业后做过小学教员。1918年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7月在《湘江评论》首次发表白话散文诗《节孝坊》。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底从柏林到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夏回国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去苏联,后在莫斯科东方学院任教。1930年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驻苏联的代表,出席在苏联哈尔科夫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会议。其时主编《世界革命文学》中文版。1934年出席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大会上发言。以后参加苏联作家协会的工作,并与鲁迅保持密切的通讯联系。在苏联期间读列宁《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后,重视文艺的功利作用,将诗歌当作“子弹和刺刀”,写了《命该如此》、《抗日部队进行曲》、《前进曲》、《南京路上》等多首诗歌,讴歌中国革命,宣传左翼文学,反对帝国主义。1939年春回到延安,曾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翻译部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委委员、陕甘宁边区和延安文协主任等职务。1941年发表短诗《我的宣言》,强调诗要写得上口、易读,做到大众化和通俗化,主张新诗要向民歌和古典诗歌学习。在延安时期,曾主编油印《新诗歌》,写有《抗战剧团团歌》、《号召》、《送毛主席飞重庆》等不少诗歌。并由桂林文文出版社出版诗集《礼物》(与人合集,1942年)。抗战胜利后曾任华北文协主任等职务,编辑出版民歌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对外文协常务理事、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务。主要作品有:在苏联时期印行的俄文版诗集《湘笛集》、《我们的命运是这样的》、《埃弥·萧诗集》、《萧三诗选》。建国后,出版有诗集《和平之路》(1952年)、《友谊之路》(1959年)、《萧三诗选》(1960年)、《伏枥集》(1963年),传记《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1951年);还编有《革命烈士诗抄》(1959年)、《革命民歌集》(1959年)。他是《国际歌》歌词的中文译者之一,还译有《列宁论文化与艺术》,剧本《马门教授》、《前线》等。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巳被译为俄、保、英、法、德、西、捷、日等多种文字,产生了国际影响。
萧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霍妮著。美国纽约诺顿出版公司1937年出版。共15章。全面分析了神经病人格的表现。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神经症本质上来源于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个人施加的影响。人性、追求、压抑、挫折、内心冲突、焦虑、正常人格、病态人格皆因文化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作者的代表作,全面分析了现代人的病态心理和变态人格。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最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
道光邻水县志
四川地方志。清曾灿奎修,甘家斌纂。六卷,首一卷。灿奎,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嘉庆举人,官邻水知县。家斌,号秩斋,四川邻水人。乾隆进士,历官刑部员外郎,陕西道监察御史、大理寺正卿等。本县有康熙、乾隆、道光诸志。是志为家斌归居乡里时,取旧志考核增删,于道光十五年(1835)成书。记事止于道光十四年。约二十万字。正文有增志序、 图说、图考、职名。正文分天文、地舆、建置、食货、风俗、学校、武备、祀典、职官、选举、人物、艺文十二门,含沿革、祥异、古迹、山川、 户口、 物产、风俗、书院、寺观、政绩、进士、名宦、侨寓、奏疏等八十六目。沿革目自夏始。山川目载山、寨、河、滩等七十余处。寺观目载名寺古刹五十余处。职官志载宋至清历代职官二百余人。选举目载宋迄清历科进士、举人、拔贡等四百余人。人物志载名宦、理学、侨寓、老释等三百余人。艺文志载疏奏、碑记、策、传、铭、赋等六十余篇, 诗、词、歌等百余首。有同治八年(1869)刻本。
刘涓子鬼遗方
五卷,南北朝时期医家龚庆宣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该书序文称此书是南北朝时的刘涓子从神仙那里得来的,故题名为《刘涓子鬼遗方》,其实可能是由刘涓子收集草创,经龚庆宣整理成书。全书共五卷,扼要地总结了治疗金疮、痈疽、疮疖及其他皮肤病的经验。第一卷总论痈疽的鉴别,诊断。其他四卷则论述外伤、痈疽、疮疖、湿疹、疥癣等外科及皮肤病的病证及治疗,收录各种处方一百四十馀篇。在外伤治疗方面,着重运用止血、收敛、止痛、镇静和解毒等方法。在治疗外痈疽方面,正确运用各种杀菌药物如黄连、黄芩、雄黄、水银、丹砂等,并配合使用软膏及膏药。该书所载用水银治疗皮肤病,在医学上是最早的记录,比国外使用水银软膏要早六百年。关于以白纸引流排脓办法,是中医用药捻的最早记载。书中论述内服大黄汤治疗肠痈时,指出:“脉数浓成不可服此方”,这对防止穿孔很有意义。该书的丰富内容,反映了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我国外科学所取得的成就,至今仍有研究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读画斋丛书》辛集本、《三三医书》第二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本书鲜见其他传本。正一先生, 即唐道士司马承祯。
枕函小史
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题无卷数)。明闵于忱(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撰。此书共汇刻书三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分二种:一曰《谭史》,二曰《僻史》。盖其所用内府藏本为不全之本之故)。一为《苏长公谭史》二卷,题“吴兴闵于忱校,东明屠长卿评”。此书原为明郭化所辑,名《苏米谭史》 ( 《四库存目》 卷六十有著录),此书虽然仍附《米史》于《苏史》内,但另标出标题。《米中》之后,为东坡居士《艾子杂说》。闵于忱在《凡例》中说: 其仍附《苏米谭史》之后。二为《癖颠小史》(即《四库总目》谓之 《僻史》) 一卷,题 “闻道人撰,袁石公平”。原书为华淑撰,已收在《清睡阁快书》十种之中,有万历刊本。华淑,字闻修,所以此处称为闻道人。三为《悦容编评林》一卷,题“长水天放生辑,东明屠赤水评,西湖病渴子校。”天放生不知为何人,据梁溪一书生序,称天放生为萝月轩主人,也未著其姓氏。《谭史》有梅敦伦序、郭化序。《癖颠小史》有袁宏道序、汤宾尹序、闻修居士跋。《悦容编评林》有梁溪一书生序、长水天放生序。此书有明闵氏朱墨印本,共四册,现存于北京图书馆之中。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
佛教律仪书。唐道宣撰。一卷。唐乾封二年(667)道宣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同年“博寻群录,统括所闻”,撰写此书,以明戒坛创立始末及立戒坛之法。书分十一章:戒坛元结教兴第一、戒坛立名显号第二、戒坛形重相状第三、戒坛高下广狭第四、戒坛大界内外第五、戒坛结法先后第六、戒坛集僧远近第七、戒坛作业成败第八、戒坛受时仪轨第九、戒坛功能远近第十、戒坛赞述辨德第十一。此书在宋代有“旧本”和绍兴二十二年(1152)的校刻本,但在国内均已失传。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