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道元

永平道元
  • 姓名:永平道元
  • 俗姓: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200
  • 逝世日期:1253
  • 民族族群:

永平道元(1200~1253)日本曹洞禅之开祖。讳希玄。俗姓源。内大臣久我通亲之子。十三岁,投比睿山之良显出家,习天台教义。建保二年(1214),至京都建仁寺谒见荣西。建保五年,师事荣西之门人明全,深究显密奥旨,兼习律藏威仪。贞应二年(1223),与明全相偕来宋,直上四明天童山,时为宁宗嘉定十六年。先后参礼无际了派、浙翁如琰、盘山思卓等,历访天台雁山、平田万年、庆元护圣等诸刹,终以因缘不契而返天童山。后与长翁如净相见,豁然大悟,抖落从来所疑,得如净之印可,如净且授予芙蓉道楷传来之袈裟、竹篦、白拂、宝镜三昧、五位显诀,及自赞之顶相。归返日本后,凡十五年,居止于京都一带,然因受到比睿山旧佛教之迫害,遂移居越前之山奥,创建永平寺,大扬曹洞禅,提倡‘只管打坐’之实践法门,后人称其禅风为默照禅。并撰著正法眼藏九十五卷、永平清规二卷、学道用心集、永平广录十卷、普劝坐禅仪、随闻记等。建长五年八月示寂,世寿五十四。谥号‘佛性传东国师’、‘承阳大师’。嗣法弟子有怀奘、僧海、诠慧、法明等。[传光录卷下、延宝传灯录卷一、日本洞上联灯录卷一]

猜你喜欢的书

增订医方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方书。清王泰林撰,曹仁伯增订。不分卷。泰林有 《王旭高医书六种》 已著录。本书为其六种之一,系周镇少时所录存,与《退思集类方歌注》 及《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详略互异,前二书已载者不收,仅载前二书未载,或歌注不同者。初刊于光绪二十三年 (1897)。全书约三千余字。书中分补益、发汗、攻下、和解之剂,凡四类。补益之剂载有鹿茸丸、菟丝子丸等五方; 发汗之剂载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等八方;攻下之剂载有海蛤散、十枣汤等八方; 和解之剂载有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等五方。凡二十六方。每方均编以七言歌诀,说明方剂组成、主治证候及证治机理。歌诀中有注释,述来源,并引用前贤之言以论制方之理、主治证候及药物剂量。可供初学中医者参考。但载方太少,似为不足。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 本。

假黎婆

假黎婆

作者钟理和为屏东客家人,早期客家人因生活空间、地缘的关系,山脚下的客家族群与原住民的往来互动及尖锐对峙状态,很早就存在。客家移民必须武装拓垦,原住民也经常以猎头的方式仇视对方,双方的互斗,屡见于文献上。不过,本篇小说却生动刻画了一位嫁到汉人家庭的原住民女性--假黎婆,小说中男孩的奶奶,一位平静、清明、恬适,与人安详宁静的「假黎」。就台湾文学的发展看,战后台湾作家描写原住民族的作品,最早的可能就是钟理和这一短篇小说「假黎婆」。

补张灵崔莹合传

补张灵崔莹合传

清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清黄周星 (1611—1680)撰。 见《黄九烟先生遗集》,又见《虞初新志》等选本。唐寅曾作《张灵崔莹合传》,但未见传世。作者在篇前小序又说:在稗乘中见有《十美图》,详载张崔事,因据以作此补传。这是一篇以浪漫主义为基调的作品,笔端充溢着作者的哀感企慕之情。传中说,张灵为明代正德年间吴县人,是著名的才子,家贫而放浪形骸,无意于功名仕进。他认为古今才子佳人唯有李太白、崔莺莺可以当之。执意要寻一佳人为偶。一日饮酒未尽兴,听说唐寅、祝允明等人正在虎丘畅饮,便化为乞儿前去乞饮。此时,崔莹船过此地,张崔一见钟情,但未成言,崔便前往南昌,张日夜怀思。恰值藩王朱宸濠召唐寅去南昌,唐欲乘便成全此事。不料,宸濠将十名美女献给皇上,其中就有崔莹。唐得知,崔已北上。 不久,宸濠谋反,唐佯狂返回吴门。此时,张灵因思念崔莹患病而逝。不久,宸濠事败,崔也被遣回。崔专程来吴,由唐寅陪同前去吊唁张灵,乘人不备崔也自缢身死。由唐寅将二人合葬。明年仲春,唐寅到墓上拜奠,夜梦万树梅花,一天明月,张崔二人先后翩翩而至,张还口吟“花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之句。这本是高启的《咏梅》名句,张将“雪”字改为“花”字。高启因而不允,前来责备。唐一惊而醒。

大乘起信论义疏

大乘起信论义疏

凡四卷。隋代慧远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又称起信论义疏、起信论疏、净影疏。为大乘起信论三大疏之一。解释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而成。于文前,先分判声闻、菩萨二藏,与修多罗、毗尼、毗昙三藏,而将起信论摄属二藏中之菩萨藏,与三藏中之阿毗昙藏,其次阐述起信论以八识之理为体,而以行法为宗。其后,解释起信论之题号及撰号等。其下,则为起信论之逐文解释。本书文义浅陋,差谬处颇多,或疑非慧远所作。

净土警语

净土警语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社。六时净行。遂成千古芳规。虽日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那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与斯法会者。须具真实信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祇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间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

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亦名《碧岩集》、《圆悟老人碧岩录》、《圆悟碧岩集》。禅宗临济宗偈颂、评唱资料汇编。十卷。宋克勤述,弟子普照等于宋建炎二年(1128年)春天编辑成书。克勤,俗姓骆,号佛果,赐名圆悟。生于宋嘉祐八年(1063年),卒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彭州人。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禅师,嗣法于五祖法演禅师,长住成都昭觉寺。因克勤在夹山(湖南澧县东)灵泉院讲唱由门人记之而成,故以夹山别名“碧岩”名之。成书于宣和七年(1125)。收入《大正藏》第四十八册。为禅宗评唱体著作之滥觞。先有云门宗雪窦重显禅师从《传灯录》等书中选取一百则禅门公案,用偈颂形式加以品评,名《颂古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