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

贾谊
  • 姓名:贾谊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西汉
  • 出生地: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 出生日期:前200年
  • 逝世日期:前168年
  • 民族族群:汉族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时称贾生。十八岁时以能诵诗书属文而闻名,后为河南守吴公召置门下,文帝即位之初,闻吴公治政为天下第一,又曾师事李斯,故征以为廷尉。经吴公推荐,贾谊得为博士。时年仅二十余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参议诏令,诸博士尚未能言,贾谊即尽为之对答,并得到众人的赞同,于是超迁为太中大夫。贾谊以为汉王朝建立已二十多年,天下安定,故应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并提出更定律令及诸侯悉就国等建议,得到文帝的赏识,欲以为公卿,但遭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重臣的反对,他们指摘贾谊“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本传》)。文帝只好疏远贾谊,让他去做长沙王太傅。贾谊在赴长沙途中过湘水作《吊屈原赋》,借凭吊先贤哀悼自己的不幸。在长沙时又作《服鸟赋》,表露自己内心的怨愤与悲伤。后来文帝思念贾谊,又特地召见他,问鬼神之事于宣室,君臣谈至夜半。贾谊随即被拜为梁怀王太傅。他先后多次上疏陈治安之道,他认为应该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贵族的攻掠。这些主张对当时和整个汉代的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后世史家称这些奏疏为《治安策》。贾谊还著有《过秦论》,深刻地揭示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文帝前十一年(前169)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伤失职,岁余也悲郁而死,年仅三十三岁。据《汉书·艺文志》著录,贾谊的著作有《贾子》五十八篇、赋七篇。今传《新语》是后人纂辑的贾谊著作汇编。贾谊的思想博采异说,而折诸儒家。他的政论文章气势磅礴,感情深切,分析深透,文笔犀利、流畅。鲁迅曾称《治安策》和《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贾谊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紫皇炼度玄科

《紫皇炼度玄科》,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紫皇,即玄天紫皇上帝,全称「无上至真三宝祖师教主玄天紫皇上帝」。炼度是道教超度亡灵的黄箓类科仪。炼,指以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就是修斋行道、拔度幽魂。本篇内容为炼度亡魂之科仪。其仪式包括焚烧符图、鸣法鼓、念神咒、请神、上章、高功宣读表词及祝词、捻香焚香、众道士合词,以及发护送牒等。仪式中所请神灵为紫皇玄天上帝,故名「紫皇炼度玄科」。紫皇炼度除召请主神玄天紫皇上帝外,其仪式方法近似于灵宝炼度。早期道教的紫皇是太清九宫神灵之一,北宋李昉《太平御覧》卷六百五十九〈道部〉载:太清九宫都有僚属,其最高神灵称太皇、紫皇、玉皇。《上清经》还具体阐释说紫皇君居灵应宫。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一〈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纪〉引《上清大洞真经》说: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于是受箓紫皇,受书玉虚」,因此得以成为上清的高仙。《上清经》说天界的太上七极紫微绝辰宝玄金房,其中玉门有一位尊神叫紫皇,还说紫皇君佩六山玉帯神精交蛇之章绶。

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

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原题「张万福编录」,张万福即唐玄宗时长安太清观道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谱录类。篇首有张氏小序,谓道士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须先礼师存念,然后行道,否则真灵靡降,礼师则须知其方所,存念则须审识形容。故张万福将道士参受三师名讳形状及住观方所之科仪辑录成编,以便查考。全篇分七节,〈正一师讳〉、〈五千文师讳〉、〈神咒师讳〉、〈洞神师讳〉、〈升玄师讳〉、〈洞玄师讳〉、〈上清师讳〉。每节略记道士受某经时礼拜存念三师名讳形状、住观方所之仪轨。

湘行散记

沈从文著。由12个单篇组成(原收11篇,其中《滕回生堂的今昔》在最初结集出版时,文稿为编辑遗失漏排,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沈从文选集》时,重新补入)。1936年3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湘行散记》是一组以叙事、写人、纪闻为主的散文。作者以从常德沿沅水溯流而上为叙述线索,展示这条绵延千里的水流及各支流上的乡村景物、人事,构成反映湘西儿女人生悲欢的散文系列。他记录了湘西特殊的山水景观和风土人情,给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的光彩。他把眼光投向生活在底层的湘西儿女,表现船夫、矿工、士兵、商贩、妓女的悲惨命运和生活方式,并写出了他们中的英雄豪气和被迫而激起的反抗意志。他在散文里,一定程度地显示了时代的痕迹,揭示了现实的黑暗统治和封建思想对人的压迫。他追求生命的理想状态,赞美原始生命力量,企图唤起人生意识的觉醒去同命运抗争。在艺术上,这组散文有着独特的创造。神秘性、传奇性的事件与平凡人生现象的交织,现实人生的横向描写与对湘西历史的纵向叙述的结合,构成选材、构思的重要特点。作品视野开阔,注意时空连结。感情深厚真切,描写真实生动。语言简练隽永,以游记手法,景物描写尤为出色,富于变化且要言不繁,能给读者留下艺术联想的余地。

萧何月夜追韩信

元杂剧剧本。简名《追韩信》。金仁杰撰。末本。此剧仅有曲文,科白不全,第四折并有缺页。剧情由《史记·淮阴侯列传》敷衍而成。剧演韩信大雪天归来,受到妻子的奚落,烦恼出门。又遇恶少仗剑相欺,韩信忍辱三穿其胯下。后来漂母怜其饥寒,以一饭相赠。韩信初投楚霸王项羽,楚王不用;改投汉王刘邦,亦不被重视,于是决意离汉他奔。丞相萧何得知,月夜追来,晓以大义,韩信复回汉营。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将。樊哙不服,韩信喝令行刑,被汉王救下。韩信为刘邦分析楚汉形势之优劣,分兵遣将,定计逼项羽自刎。第四折项羽乡人吕马童向刘邦讲述了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情形。剧本将结束时,韩信、刘邦都出场,当有封官庆赏等情节,但已残缺。本剧正末前三折扮韩信,第四折扮吕马童,复扮韩信。曲文雄浑雅健,佳句时见。第二折月下追韩信的情节,在舞台上颇为流行,至今京剧、昆曲仍在演出,曲词差别亦不大。现有版本仅《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一种。

左传附注

五卷。陆粲撰。陆氏平生着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胡氏传辨疑》、《左氏春秋镌》。此书前三卷驳正杜预《集解》,第四卷驳正孔颖达《正义》,第五卷驳正陆德明《辞义》。其训诂注意证据,多旁采诸家之论,亦间断以己意。其纠正杜注,有得有失,如成公二年《传》“翦灭此而后朝食”,杜注训翦为尽,陆氏以为翦应训为翦商之翦,义为齐断。并据徐锴《说文系传》引此文作“揃”,乃引《庄子》、《三苍》、《玉篇》、《急就篇》以证二字通假。陆说是。又庄公三十二年《传》“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杜释盖为覆,云“走而自投,接其屋之桷,反覆门上”。陆氏引刘炫说“投车盖过于稷门”以驳正之,陆说较长。又僖公四年《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杜注云:“马牛风逸,盖未界之微事,故以取喻。”陆引马永卿曰:“注意未明,此乃丑诋之辞尔。言齐楚相远,虽马牛之风者犹不相及,今汝人也,而乃入吾地何也?此风与《书》‘马牛其风’同意,牡牝相诱谓之风。”陆说较长。又宣公十四年《传》“鄙我也。鄙我,亡也”。杜注:“以我比其边鄙,是与亡国同。”陆氏则云:“《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高诱注:‘谓以宋为鄙邑。’今按,鄙当为鄙薄之意”,并引昭公十六年《传》“夫犹鄙我”为证,又引《尚书》伪孔传为证。杜注简易明白,陆之反驳反而横生枝节。总而言之,此书得多失少。清初大学者顾炎武甚推重此书,其《日知录》于驳正《左传注》后附书称,“凡邵陆傅三先生所已辨者不录”。邵指邵宝《左传梼》、傅指傅逊《左传属事》,陆即此书。陆粲又有《左传镌》二卷,认为《左传》为战国时人作,而刘歆又以己意附盖,故往往卑贱不中道,或为奇言怪说,鹜于未流。现存明嘉靖十九年刻本。

佛说鬼问目连经白话文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述说诸饿鬼问恶报业因于目连,目连乃一一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