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寯藻

祁寯藻
  • 姓名:祁寯藻
  • 别名:字叔颖,又字淳甫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山西寿阳人
  • 出生日期:1793
  • 逝世日期:1866
  • 民族族群:

祁寯[jùn]藻(1793—1866)字叔颖,又字淳甫,避讳改实甫,自号春圃,晚号䜱䜪亭叟,又号观斋。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任广东乡试正考官、湖南学政,历迁内阁学士,礼部、兵部、户部侍郎。道光十九年(1839)偕黄爵滋视察福建,筹议海防及禁烟事,擢兵部尚书。二十年,命为军机大臣。二十九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咸丰元年(1851)拜体仁阁大学士、实录馆总裁。四年,以病乞致仕,仍留京师。十一年,同治帝即位,特旨起用,以大学士衔为礼部尚书。卒谥文端。生平尚文学、喜接士流,识拔多士。论诗主张“穷通显晦,境遇各殊。温柔敦厚,体要斯在”(《䜱䜪亭集自序》)。其诗“论古述今,每关掌故”(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而亦多咏物纪游、感恩扈从、官场酬应之作,于中亦见学问、性情。李慈铭以为“其诗原本香山、东坡,致力颇厚,故其前集颇多清雅之作”(《越缦堂日记·咸丰庚申》)。陈衍则谓“文端学有根柢,与程春海侍郎为杜、为韩、为苏、为黄”,“而后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言合,而恣其所诣”(《近代诗钞自序》)。尤欣赏其《题䜱䜪亭集》等诗“证据精确,比例切当,所谓学人之诗也”,而兼写景言情,“则又诗人之诗矣”(《石遗室诗话》)。与程恩泽同为开道、咸以后崇尚宋诗风气者,对后来“同光体”影响颇大。著有《䜱䜪亭集》三二卷、《䜱䜪亭后集》一二卷。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三九一,《清史列传》卷四六,秦缃业《祁文端公神道碑铭》(《续碑传集》卷四),《观斋行年自纪》(祁寯藻撰、祁世长续)。

猜你喜欢的书

北海集

北海集

四十六卷。《附录》三卷。宋綦崇礼(1083—1142)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后徙潍之北海(今山东潍坊)。登重和元年(1118)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高宗时,拜中书舍人,历漳州、明州,除翰林学士。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退居台州卒。赠左朝议大夫。史称崇礼“妙龄秀发,聪明绝人。覃心辞章,极润色论思之选。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其内外诸制,大多明白晓畅,切中事情,颇与汪藻风格相近。著有《北海集》六十卷,世久失传。《北海集》四十六卷,《附录》三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编次而成。有《四库全书》和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诸本。

江蓠槛

江蓠槛

明代杰出诗人、词人陈子龙早期(约25岁-29岁之间)词集,收词五十五首。陈子龙词集有《江蓠槛》与《湘真词存稿》二种。《江蓠槛》词努力回归南唐、五代、北宋婉约词之风格,作品以传统的闺情、离别、伤春、咏物等题材为主。明代词艺衰微约两百年,直到明末陈子龙出现,扭转明词衰微局面,开辟清词中兴局面。在明末以至清初词坛上,陈子龙影响巨大。他既是一个共时性词人群体的首领,也是一个历时性词派的开创者。继起的以“西泠十子”为主体的西泠派,直至王士禛的《衍波词》,彭孙遹的《延露词》,皆可见陈子龙的深广影响。

明诗综

明诗综

明诗总集。一百卷。清朱彝尊编纂。此书辑录从明初到明末(包括明遗民)三千四百馀人的作品。明代诗歌创作凡三变:永乐前后的台阁体;正德、嘉靖、隆庆之间的前后七子;此后的公安、竟陵二派。明末清初明诗选本往往出入三派,有所偏袒,而此书之编纂意在纠正其谬,取材广泛,“或因诗而存其人,或因人而存其诗,间缀以诗话,述其本事,期不失作者之旨。明命既讫,死封疆之臣,亡国之大夫,党锢之士暨遗民之在野者,概著于录焉”。“庶几成一代之书,窃取国史之义,俾览者可以明夫得失之故矣”(见自序)。书中涉及明代政治、社会情况的作品收录了不少,可是在收录明末抗清烈士富于战斗性诗篇时仍有忌讳,瞿式耜、张煌言、夏完淳的代表作品都未录入。另外朱氏对后七子及公安、竟陵二派贬斥太甚,李攀龙只选了十八首,其七律七绝佳作多未采录,徐中行、吴国伦律绝俱佳而入选更少。袁宏道佳篇秀句,多有刊落,钟惺、谭元春竟目为“妖孽”,全没其真,有失公允。其他如误收、失收,失于考订之处亦屡有出现,还有任意删削原作、为古人改诗之处,这些皆为此书之病。但此书仍是大醇而小疵,它基本上反映了明诗概貌和各个诗派发展变化情况,入选作品也以佳作为多。有康熙白莲泾原刊本和乾隆六峰阁刊本。

皇明纪略

皇明纪略

明皇甫录撰。一卷(一作四卷)。书成于嘉靖中。皇甫录,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顺庆知府。本书主要记述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前史事。其中亦收录科举、任官等事。如国朝科第,状元张信训诸王子,国初选庶吉士分置府部,主考乡试之选任,状元孙贤等等。

公子牟子

公子牟子

一卷。原题周魏公子牟 (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魏公子牟,又称中山公子牟,战国时魏国人。据《列子·仲尼》记载:“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而悦。”晋代张湛为此作注说:“公子牟,文侯子,作书四篇,号曰道家。”《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公子牟》四篇,隋唐志都不著录,说明其书久佚。清代马国翰据《庄子》、《战国策》、《吕氏春秋》、《说苑》等书辑为一卷,即今本《公子牟子》。书中记述魏公子牟恣肆放纵之言行,早在庄周之前,所以《庄子》书中有记述之文,《孟子》非十二子有排斥之言。《公子牟子》一书,虽然常遭儒家的指斥,而其言之成理,不可尽废。马国翰辑之成书,也是为后世学术研究做出的一项重要贡献。现存《玉函山房辑佚书》 本。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

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普贤菩萨之法。亦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