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

- 姓名:刘辰翁
- 别名:字会孟,号须溪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 出生日期:1232年
- 逝世日期:1297年
- 民族族群: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南宋词人。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年丧父,家贫力学。景定元年,至临安,补太学生。三年廷试对策,虽忤贾似道,而理宗嘉之,置丙第。后因亲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咸淳元年,为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德祐元年,丞相陈宜中荐居史馆,辞不赴。又授太学博士,以元兵迫近临安,未赴。旋入文天祥江西幕府,参预抗元。宋亡,托方外以归,隐居著述,以终其身。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六。辰翁早从王泰来(太初)学诗,尤以善评诗著称,吴澄谓其“于诸家诗融液贯彻,评论造极”(《大酉山白云集序》),程钜夫称其“尽发古今诗人之秘,江西诗为之一变”(《严元德诗序》),欧阳玄也称“会孟点校诸家甚精,而自作多奇崛,众翕然宗之,于是诗又一变”(《罗舜美诗序》)。其所点评诸家之中,最先李贺,以致时人竞效“昌谷体”(刘将孙《刻长吉诗序》)。今存所点评诗文集,有《王摩诘诗集》、《孟浩然集》、《韦苏州集》、《批点选注杜工部诗》、《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苏东坡诗集》、《简斋诗集》、《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放翁诗选后集》等,此外还有《班马异同》、《越绝书》、《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真经》、《列子冲虚真经》、《世说新语》、《阴符经》、《大戴礼记》、《荀子》等多种,还曾编选《湖山类稿》、《水云集》、《亡宋旧宫人诗》等。明人曾汇刊为《刘须溪批评九种》,可见其影响。所评多以文学论工拙,不全为科举应试而作。《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论诗评文,往往意取尖新,太伤佻巧。破碎纤仄,无裨来学。其文在当时影响颇大,时人每以乡先辈欧阳修为比,鲁闻礼称其与欧阳守道“相继以雄文大笔拟于欧(阳修)尽常、苏(轼)尽变,由是海内之推言文章者,必以庐陵为宗”(《刘将孙养吾斋集序》),明张寰谓其“奇诡伟丽,变化不常”,辑其记文为《刘须溪先生记钞》八卷,今存嘉靖五年王朝用刻本。《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专以奇怪磊落为宗,务在艰涩其词,甚或至于不可句读,尤不免轶于绳墨之外。特其蹊径本自蒙庄,故惝恍迷离,亦间有意趣,不尽堕牛鬼蛇神。且其于宗邦沦覆之后,睠怀麦秀,寄托遥深,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卷一六五)。又称其“人品颇高洁”(卷四六《班马异同评》提要)。时人张孟浩赠诗有“首阳饿夫甘一死,叩马何曾罪辛巳。渊明头上漉酒巾,义熙以后为全人”之句(《升庵诗话》卷一二),刘将孙称其“登第十五年,立朝不满月,外庸无一考。当晦明绝续之交,胸中之郁郁者,壹汇之于诗。其盘礴襞积而不得吐者,借文以自宣”(《须溪先生集序》)。其词也多涉时事,寄托遥深,为辛弃疾一派之后继者,成就较高,如《六州歌头》闻鲁港兵败、《兰陵王·丙子送春》、《宝鼎现》(红妆春骑)、《永遇乐》和李易安、《柳梢青·春感》等作,“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四库全书总目》)。况周颐谓:“须溪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意态略似坡公。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蕙风词话》卷二)又谓:“须溪词中,间有轻灵婉丽之作,似乎元、明已后词派,导源乎此。”所作诗文,由其子将孙编为《须溪先生集》,据《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至明代已散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须溪集》十卷,有《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四卷、补一卷,有明抄本、民国十一年刊《宋人集》丁编本。著《须溪词》一卷、补遗一卷,有《彊村丛书》本。《全宋词》第五册录其词三百四十一首,《全宋诗》卷三五五一至三五五五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八二六二至八二七六收其文十五卷。事迹见《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宋史翼》卷三五。
猜你喜欢的书
人心
《人心》是弗洛姆的心理学经典作品之一,从善恶、暴力、生死、自恋、自由等六个角度,对于人心和人性提出了独特的分析和观点。 弗洛姆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他按病理程度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指出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动机因素的不同。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着在弗洛姆看来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严重精神病患的核心。 弗洛姆善于将当代心理学研究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相结合,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的行为心理做出深刻的批判。
宋史专题课
本书是由北京大学的邓广铭、漆侠两位历史系教授著作的《宋史专题课》,本书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来研讨、察看宋代的历史。具体内容包括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南宋初年对金的斗争、宋代的社会生产力、宋代封建经济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手工业生产等。
内经辨言
医经类著作。公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成书。清俞樾(1821—1907)撰。一卷。《内经辨言》为校勘《内经》之专书。俞氏共摘取48条《内经》中有疑问的经文,运用文字考证、训诂学,音韵学等方法来校正其中的纰漏。《内经》多年传抄,其中遗误、错、讹、脱、衍随处可见。许多地方有以讹传讹的倾向。俞氏摘取疑点,精心考证,其引证资料多取自宋本《内经》、晋代皇甫谧的《甲乙经》、齐梁时代全元起的《素问训解》和唐代王冰注的《素问》等。运用这些权威性的古本典籍,判断经文正误、注家得失、文字讹误、语句脱衍等疑点难点,并且旁引经、史、子、集等诸子百家之说,作为勘误的论点,比较翔实精当。经俞氏勘正后,使部分经文义理昭然。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之“高粱之变,足生大丁”。俞氏按:“‘足’疑‘是’字之误。”俞氏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字形相近产生的讹误,勘正后,言通理顺。又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根据后文“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前文的两个“其所生”,其义则不同,前一个“其所生”是指子脏而言,而后一个“其所生”则指母脏。同一语言环境中的同一词,而含义不同,似不合文法规律。俞氏按:“两言‘其所生’,则无别矣,疑下句衍‘其’字也。‘其所生’者,其子也。所生者,其母也。”俞氏的勘正,甚为高明。俞氏不愧经学大家,其《内经辨言》一书,揭开了不少千古疑团,为深入研究《内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离散之前
《离散之前》写于质夫与几个同学办的季刊周报,因杂志发行者供养不起而被迫停刊。如今他们为生计所迫,不得不离开上海,各奔自己的故乡而去,而且这一次分手,以后也不见得再有“聚首”的机会。这就使深深的离别之情,爆发于特定时刻之内;虽然只是一刹那的心理活动却分外强烈。
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
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略称房山石经),是隋代静琬法师开始发起,至明末绵历千年不断雕制的石刻佛经。目前被整理出来的有30册。其中第28册中的《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是唐代行琳大师所集,里面包含了30卷供700多个佛教陀罗尼咒。囊括了我们目前所见的种类最全的陀罗尼,甚至大量在佛经失传的咒语也在里面,非常珍贵。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于净居天宫,命文殊师利菩萨,说威怒王胜根本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