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藻

汪藻
  • 姓名:汪藻
  • 别名:字彦章,号浮溪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079
  • 逝世日期:1154
  • 民族族群: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二年进士,调婺州观察推官,改宣州州学教授。大观三年,提举江南西路学事司干当公事。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改宣教郎,迁著作佐郎、符宝郎。宣和初,受时相王黼忌害,出通判宣州,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家晋陵近八年。钦宗即位,召为屯田员外郎,进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建炎元年,试中书舍人,擢给事中,迁兵部侍郎兼侍讲,直学士院。四年,拜翰林学士,转朝议大夫,于时诏令多出其手。绍兴元年,出知湖州,移抚州,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复命修日历。八年,上所修日历八百册,除显谟阁学士,知徽州。十二年,知泉州,徙宣州、镇江府。十三年,坐尝为蔡京客而夺职,谪居永州,屡经赦书不宥。二十四年,卒于贬所,年七十六。汪藻博览群书,以鸿文硕学闻名于世,当时俗语有“江左二宝,胡伸汪藻”之称。在南宋初,执掌制诰,工四六体文,孙觌谓其“深醇雅健,追配古作”(《浮溪集序》);黄震亦云“浮溪之文,明彻高爽,欧、苏之外,邈焉寡俦,艰难扈从之际,敷陈指斥,尤多痛快,殆有烈丈夫之气”(《黄氏日钞》卷六六)。如《元祐太后告天下手书》、《建炎德音》、《宋齐愈责词》、《贺收复杭州表》、《抚州谢上表》等篇,用事贴切,对仗工稳,读之者无不感激愤发(《云庄四六馀话》)。他曾向徐俯请教作诗法门,并从韩驹学诗,但诗风更接近苏轼,而没有江西诗派那种峭硬生瘦之习。孙觌谓其“诗律高妙,兴寄深远”(《墓志铭》);清潘德舆也以为“深厚丽密,非南渡诸人可及”(《石洲诗话》卷四)。其诗歌具有现实感与时代感,像《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描写靖康战乱之实,诗语警切悲恸,神情气骨颇似唐杜甫“安史之乱”时的诗作(《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二)。其馀诗如《春日》、《旅次》、《书宁川驿壁》、《醉别李侍郎》诸篇,都清新疏朗,意气高旷(《游宦纪闻》卷三、《载酒园诗话》)。也长于作词,如《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点绛唇》(新月娟娟)铺写词人的别情离恨,表现得清丽俊爽,蕴藉悠远(《蓼园词评》),久为时人传诵。著有《浮溪集》六十卷、《后集》若干卷、《裔夷谋夏录》二卷、《青唐录》三卷、《古今雅俗字》四十四篇(孙觌《墓志铭》),又有《猥稿外集》一卷(《读书附志》卷下)。文集于明初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重编为《浮溪集》三十六卷,今存《四库全书》本。明洪武间赵子常又辑有《浮溪文粹》十五卷,由胡尧臣刊刻流传,今存明万历、正德、嘉靖刻本、《四库全书》本等。《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四首。《全宋诗》卷一四三三至一四三七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三三六三收有其文。事迹见孙觌《宋显谟阁学士左大中大夫汪公藻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四)、《宋史》卷四四五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著,1947年商务印书馆版,分上下2卷,共22章。辨证了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字义;《周诰》中性字、命字;《诗经》、《论语》、《左传》、《国语》中之性字、命字;告子、孟子、荀子,《吕氏春秋》言性之本原及区别;生字与性、令、命诸字之语言学关系;阐释了周初人之帝、天、天命无常之义;诸子天人论道源;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墨子》非命论;汉代性之二元说,理学之地位。本书是为辨证阮元《性命古训》而作,对研究中国伦理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食色绅言

食色绅言

养生类著作。二卷。旧本题明皆春居士撰,不著名氏。后依据明本《瀛奎律髓》考证,其中载有成化丁亥新安守龙遵叙,自称皆春居士,而断为龙遵叙所作。《宝颜堂秘笈》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均题为龙遵叙所作。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二卷,其中一卷为饮食绅言,勉人戒杀。男女绅言一卷,勉人节欲。龙遵叙在书首引言中说:“食色根于所性,淫杀谓之恶业,二者事本粗鄙,而关涉甚大。迹似浅近,而克治为难。儒曰:‘饮食男女为切要,从古圣贤,自这里做工夫。’释曰:‘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玄曰: ‘病从口入,福从色败。子若戒之,命同天在。’ 究心三教而不透此关,未有能得者也。况杀生恣味,好色丧真,机元相因,势更助发。纵欲体瘵,思补肥甘,多食气昏,欲为魔祟、迷则同迷,能甘澹薄。欲火不然,常持净戒,粗粝亦美、悟则同悟矣。鄙人气弱多病,于此尤惧。归田暇日,流览往集,漫拾警语,类记成编,不择醇疵,亦鲜伦次,聊自省鉴,以代书绅云尔,至若入微工夫,诠注所不能及者,孰从而书之也哉?虽然,太上忘形,真心无相,舍置源本而辨清浊于支流抑末矣。……”书末杨廷贵跋中称“养生者诚不可不知”此书。此书所言,诚可为养生家之参考。起初,《饮食绅言》和《男女绅言》分别单行,后才合而为一刊行。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 单行本。另有一卷本《食色绅言》,收入 《由醇录》 中。

鸾鎞记

鸾鎞记

传奇剧本。明叶宪祖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上中品”,说:“杜羔妻寄外二绝,甚有致。曲中颇具愤激。……插合鱼玄机事,亦具风情一班。温飞卿最陋,何多幸也!”清姚燮《今乐考证》记明郑仲夔《冷赏》说:此剧“传事巧,遣词俊。至春闱分韵、替人作妾,与考试之以马命题,尤为篇中奇绝。斯亦张伯起之流亚也。”清焦循《剧说》说:作者“古澹本色,街谈巷语,亦化神奇,得元人之髓,如《鸾篦》借贾岛以发二十余年公车之苦,固有明第一手。”清《曲海总目提要》说:“盖作者之意,以庭筠有才而沦落,玄机有才色而飘零,以为二人相偶,庶几无憾耳。”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事情分三面,关目虽稍嫌散漫,登场人物不多,布置整顿,中间点出贾岛,破情节之平弱而收效果.亦可谓一佳构之作也。”此剧写唐末诗人温庭筠与女诗人鱼玄机的故事。剧中对科举制度的黑暗有比较深刻的暴露,表达了作者久不得第的愤激之情。作品情节比较简单,结构也较为松懈。

成佛捷径

成佛捷径

我们信佛学佛念佛的人,先要明了佛字的意义,这佛字的意义无穷,今且略说:佛是梵语佛陀音译的简称,意译为觉者,即大觉悟的人。觉有本觉、始觉、究竟觉,佛是究竟觉悟的人。又觉有自觉、觉他、觉满,佛是觉行圆满的人。

金刚般若经挟注

金刚般若经挟注

又名《挟注金刚经》。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原著卷数不详。首尾均残,存二百九十八行。原卷失题,据内容拟题。所疏为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自“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起,至“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经文以大字抄写,注释附于经文下,作双行小字。文字简练,释义甚精。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净土生无生论

净土生无生论

全一卷。明代传灯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为撰者采用诸经论之要旨,阐明净土之生、无生。总分十门:一真法界门、身土缘起门、心土相即门、生佛不二门、法界为念门、境观相吞门、三观法尔门、感应任运门、彼此恒一门、现未互在门。本书与隋代智顗之净土十疑论、唐代飞锡之念佛三昧宝王论,合成净土三论。注疏有明代正寂之净土生无生论注、明代受教之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达默之净土生无生论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