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

- 姓名:霍桑
- 别名:纳撒尼尔·霍桑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
- 出生日期:1804年7月4日
- 逝世日期:1864年5月19日
- 民族族群: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年7月4日—1864年5月19日),美国小说家。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毕业于缅因州的鲍登学院。《古屋青苔》(1843)和《雪影》(1851)是霍桑初登文坛的作品。霍桑的作品,虽直接或间接抨击了宗教狂热对人性的压抑,但却把资本主义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归之于人性中的“恶”和“原罪”。为了挖掘这个“恶”,其作品多描写超自然的、怪诞的、恐怖神秘的现象及阴暗反常的心理活动。《教长的面纱》和《小伙子布朗》便属于这种作品,揭示了人人皆有“恶”。《拉伯西尼医生的女儿》及《通天的铁路》表现了作者对科学与理性的怀疑,认为科学技术只会促使人抛弃精神价值而追求物质享受。霍桑的代表作是《红字》(1850),写犯了通奸罪的海斯特·白兰通过深刻悔罪而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牧师狄姆斯台尔良心备受折磨且终于当众坦白了自己的罪过而赎了罪;只有白兰的丈夫才因用心险恶而丧失了人性。书中的主要形象是监狱、玫瑰花和坟地。含有深刻的象征性。霍桑的其他小说尚有旨在说明祖宗的罪孽会祸及子孙的《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表示他与超验主义有分歧的《福谷传奇》(1852)及很受欢迎的儿童读物《故事新编》。由于与第14届美国总统皮尔斯是同学,霍桑曾任驻英国利物浦总领事。霍桑的小说开创了美国小说中象征性小说的传统及心理描写的先河,给后来的美国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霍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蕉廊脞录
《蕉廊脞录》为笔记。近代吴庆坻著。八卷。作者在世时尚未定稿,卒后由其长子吴士鉴整理 分类,由刘承幹校阅作序,为其刊行。刘序谓全 书分为八类,“曰国闻,曰里乘,曰忠义,曰经 籍,曰金石,曰书画,曰嘉言,而以杂记附焉”。“国闻”记同治以后政事。“里乘”记浙江人物遗 事与名胜古迹。“忠义”记明末遗民最多。“经 籍”、“金石”、“书画”记作者收藏或寓目之书籍 版本、金石文字、书画真迹。“嘉言”记清人家 训。内记“西泠十子”中丁澎轶事,记《清诗铎》 编者张应昌身世,记杭州诸诗社,记《王荆公诗 注》版本,记郝莲所选清人诗,记三多辑《柳营诗传》,均有文学史料价值。
烟火人间
老舍先生的作品集。全书涵盖主题包括爱情,婚姻,北漂生活,婆媳关系等,饱含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作为《我这一辈子》的姊妹篇,这部《烟火人间》成为又一部老舍作品的珍藏纪念版。更有老树画画倾情献绘了八福精美插画。给白纸黑字之间,增添一抹色彩。《烟火人间》这本书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经典短篇小说和散杂文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市民生活,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挖掘对人们生存、命运的思考。这些文章或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轨迹,或书写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或描摹生活见闻,作品充满生活情趣,文笔细致入微,更贯穿着老舍先生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体味人生哲思。老舍的创作受益于民间文艺的影响,他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雅俗共赏,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等特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菊英的出嫁
短篇小说。王鲁彦 著。初收于192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版《柚子》。作品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写乡间的冥婚习俗。主人公菊英七八岁时病死。十年后,她的母亲却又郑重其事地将她嫁给一个早已死去的男孩子。作品着重描写菊英的母亲为女儿找婆家的虔诚、送亲的热闹景象和菊英病死的经过,从而揭示这种迷信风俗的可悲。这种习俗几近儿戏,但农民们做得那样虔诚认真。愈是做得虔诚,愈显得他们迷信和愚昧。作品的特点是外热内冷,表面的热闹不仅反映了作者作为旁观者的冷笑,而且反衬了菊英的母亲失去女儿的凄凉和悲哀。本篇是中国二十年代乡土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对于乡俗的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上」,原脱「皇朝」、「上」,本卷分三节,后两节题为「皇朝平吴录中」、「皇朝平吴录下」,据补。皇朝平吴录,一卷,未着撰人姓氏。载元末张士诚据吴始末,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迄明太祖吴元年。今传世较广有吴宽平吴录(明金声玉振集作皇明平吴录)。简核二书,稍有异同。又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二载:「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录一卷,与此书同名(指吴宽平吴录),其书见陆楫古今说海中。」查古今说海,无是文。本篇姑作阙名。
大学译注
疑为秦汉之际荀子后学作,一说是乐正氏之儒的典籍,属于孟子学派,作于战国。《礼记·大学》孔颖达疏引郑玄目录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篇中着重阐明修身、治家与政治的关系。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以作为“大学之道”。汉以来有以《春秋》诸经为大经,以《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为小经的,唐韩愈、李翱视之为与《孟子》、《易经》相等的经书。宋程颢、程颐各有改本,章次彼此不同。朱熹曾据程颐改本重新编定章次,撰《大学章句集注》,以理学理论注释;与《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章句集注》。明王阳明推举古本《大学》,清李塨著《大学辨业》,陈确著《大学辨》,皆以古本否定朱熹改本。现存有注疏本(即古本)、魏正始石经本、汉熹平石经本。主要注本有宋金履祥《大学疏义》(《四库全书》本)、明蔡悉《大学注》(《四库全书》本)等。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在给孤独园,观自在菩萨说真言曰:唵,阿噜力迦(半音呼之)娑页(二合引)诃(引)此是一切莲华部心,次说种种曼荼罗法,画像法,护摩法,持者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