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恩

- 姓名:斯特恩
- 全名:劳伦斯·斯特恩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爱尔兰
- 出生日期:1713
- 逝世日期:1768
- 民族族群:
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 1713-1768),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天才。生于爱尔兰克朗梅尔。父亲是一位下级军官。他从小跟父母随军迁徙,过着动荡不定的生活。后由叔父收养,并把他送往哈利法克附近的学校学习,之后又进入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毕业后接受神职,于1738至1759年,在约克郡附近的塞顿村任牧师,后来被任命为约克郡大教堂的受俸牧师,并曾在两个教会法庭任法官。
1759年在一场教会争论中,他模仿斯威夫特的风格写了一本讽刺小册子,对教会法庭中的权贵们进行嘲讽,小册子虽被查禁并焚毁,但他却对这种讽刺记叙文产生了兴趣,于是写了他的最主要作品《特利斯川·项狄的生平与见解》(或译《项狄传》)的头两卷。该书于1759年在伦敦出版,并立刻获得成功,使他声誉鹊起,成了名流。1760年,他发表《约克的布道文》第一集,同时被任命为科克斯沃尔德教区牧师。
1761年出版《特利斯川·项狄的生平与见解》第3—6卷,1765年出版第7、8卷,1767年出版第9卷。在这个间隙中,他去法国和意大利作了7个月的旅行,将在旅行期间所得的印象写成了《约立克在法兰西和意大利的感伤旅行》(或译《感伤旅行》)(1768),给他在欧洲带来新的声誉和影响。18世纪后期欧洲产生的文学流派“感伤主义”,这个名称就是由他的《感伤旅行》而得名的。1767年他写了一系列情书《约立克致伊丽莎白的信》。
1768年3月斯特恩患胸膜炎逝于伦敦寓所。他的《布道文》2至4卷及书信集都是在他逝世后发表的。
猜你喜欢的书
退庵医案
清代凌淦撰,李龄寿批注,医案。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本书共载医案五十二则,包括风疹、咯血、咳呛多痰i乳泣、经事、感冒、痫证等病证。现存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道德经异同字
道经异同字。唐无名氏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周易观彖
清李光地撰。十二卷。《李文贞公全集》本。此书用孔颖达《周易正义》本,大旨在阐述《易》理,兼参《易》象。《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光地尝奉命纂修《周易折中》,请复用朱子古本;是编乃仍用《注疏》本,盖成书在前也。其《语录》及《榕村全集》所载,颇申明先天诸图;而是编则惟解《说卦传》‘天地定位’一章,附举此义,然亦不竟其说。余皆发明《易》理,兼证以《易》象,而数则略焉。盖亦谓邵子之学为《易》外别传也。他的语录和《榕村全集》所载,偏重于申明先天诸图。而此书则只是说解《说卦传》“天地定位”一章,附举此义,亦未竟其说。其余均是发明易理,兼证易象,于数学则略而不谈。
虚舟集
五卷。明王偁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 (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他具有和李白、苏轼类似的跌宕才华,因而其诗风亦有相似之点。他善写古诗、歌行。其创作中,词采之流畅雅丽,议论之明爽风发,是其较明显的特征。《明史文苑传》附见林鸿传中。此编乃其诗集。前有王汝玉序。又有解缙序二篇,一题虚舟集序,一题王孟扬文集序。又有弘治六年 (1495)桑怿序,则为袁州 (今江西萍乡等地)守王世英翻刻虚州集而作。不言其别有文集,盖当时已失传。集末附书评及自述、谏各一首。王偁与解缙友善,其才气学问,约略相似,卒同被谗谮以死。然解缙诗颇伤剽直。王偁诗恬和安雅,殆为胜之。自述称服群圣,猎百家,穷幽明,每遇登高吊古,慨然发其悲壮愉乐,一寓于文若诗。其命意亦特不凡。故集中若感遇诸作,规抚拾遗。咏史数篇,步趋记室。将进酒、行路难等亦颇出入于太白。虽未必尽合古人,而意度波澜,时复具体,固不比优孟衣冠。四库已存目。
法言
儒学类著作。亦称《扬子法言》西汉扬雄撰。十三卷。《汉书·扬雄传赞》云:雄“好古而乐道,其志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作《法言》。”《法言》摹拟《论语》,分为《学行》、《吾子》、《修身》、《问道》、《问神》等十三目,书末有《法言序》。全书内容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中心。认为“说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莫辨乎《礼》,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理者莫辨乎《春秋》”(《法言·寡见》)。主张“书非经,非书也;言非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法言·问神》)。提出“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槌提(排斥)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法言·问道》)。该书通行本有晋李轨注和北宋司马光集注本二种。《四库全书》收录。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凡三卷。详称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又作玄沙广录。唐代玄沙师备(835~908)撰,智严编。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内容编集上堂语、颂、上堂示众、方丈录、佛心印录等,卷末附林澄所撰之‘唐福州安国禅院先开山宗一大师碑文并序’。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刊行林弘衍所编之玄沙师备禅师语录三卷,又称福州玄沙宗一禅师语录、玄沙语录、玄沙大师语录,亦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集录广录所未收之上堂、拈香、垂示等之语要,包括玄沙之略传、纲宗三句、玄沙对古则公案之拈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