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睦㮮

朱睦㮮
  • 姓名:朱睦㮮
  • 别名:字灌甫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河南开封
  • 出生日期:公元1517
  • 逝世日期:1588年
  • 民族族群:

朱睦㮮[jié](公元1517~1588年),字灌甫,一作灌夫,号西亭,又号东陂居士,朱元璋的七世孙、周定王朱橚之后裔。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生于河南开封。居住在这里的周王,从朱橚开始,都十分重视文化事业,收藏了大量的图书。他出生在这样一个富有的家庭里,15岁受封镇国中尉。神宗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举文行卓异为周府宗正,负责周府宗学的教学,讲授《易经》、《诗经》和《春秋》。他身居闹市,而不慕荣华富贵,“一切芬华声色之好,视犹土苴也”。他坚持走自己的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和学术研究事业,不仅“藏书极富”,成为明代北方最大的藏书家。同时又是当时一位学识广博的知名学者。


朱睦㮮一生爱书,尤喜藏书。他出生在王室家庭,受封镇国中尉后,便利用自己家庭的优越条件,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立志从事学术研究。他曾经访问河洛宿儒,向卫君聘学《易经》,和太芳学《尚书》,周伯昌学《诗经》,周涿为学《春秋》,许守谦学《周礼》。他的这种如饥似渴的学习兴趣,使他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与文人学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他20岁时,已具有广博的学识,“通《五经》,尤邃于《易经》、《春秋》”。这种远大的志向,促使他广泛收集汉以来诸家关于《五经》的传注及其他书籍。


省城开封是当时河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朱睦㮮不满足于在开封一地的收集。为了广搜群书,他四处奔走,专事访求。他曾先后南到江苏苏州、浙江及湖北应山,东至山东西部,西趋陕西耀县,北抵河南濮阳,采集各种书籍。江都葛氏、章丘李氏,是当时国内最著名的两大藏书家。他以巨资收购了这两家全部藏书,共计12560卷。据他在隆庆四年(公元1570)的统计,为他所收藏的古书图籍:经类12,680部,6120卷。史类12,930部,18000卷。子类10,1200部,6070卷。集类3,1500部,12560卷,共计藏书4311部,42750卷。这在当时北方的藏书家中是居于首位的。


为了妥善保管这些古书图籍,朱睦㮮于宅西建房五间,储书于其中,并依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编目。为他编纂的《万卷堂书目》(又名《万卷堂艺文目》、《西亭万卷堂书目》、《聚乐堂艺文目》),是他所收藏图书的书目,也是明代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书中设立31个子目,对于诸书的作者姓名、卷数作了简明的著录。


朱睦㮮不仅是当时北方最大的藏书家,同时又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为他收藏的这些图书,既为他进行图书分类编目、成为目录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校书、刻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他正是利用所藏丰富之古书图籍,潜心于学术研究,相互比较,丹铅圈点,校勘题评,一丝不苟。经他校订的古籍,主要有:唐李鼎祚《周易集解》17卷、邢寿《略例注》,宋张洽《春秋集注》11卷、赵汝谋《周易辑闻》6卷,明翁万达《翁东涯集》17卷、张焕《平倭四疏》3卷及李梦阳《空同先生集》等。


朱睦㮮一生勤于著书,直至临终之前,在病榻上还在从事笔耕。他撰写的著作,见于记载的,主要有24种:《易学识遗》、《春秋诸传辨疑》、《五经稽疑》6卷、《革除逸史》2卷,《圣典》24卷,《镇平王世纪》2卷,《谥苑》2卷,《授经图》20卷,《经序录》5卷,《异林》16卷,《河南通志》40卷,《皇朝中州人物考》16卷,《明帝世系表》1卷,《周国世系表》1卷,《朱灌甫集》20卷,《韵谱》5卷,《宗学书目》8卷,《医史》4卷,《谥法考》等。内容涉及史学、方志学、哲学、医学、文学、目录学等学科,多具资料价值。


如《河南通志》,由河南巡抚邹守愚主持纂修,李濂任总编。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春完成初稿,经由他考证删润,于是年秋定稿付梓。计33目,约110万字,汇集了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以前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举、物产、风俗、地理、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皇朝中州人物考》,又名《中州人物志》,专载明初至嘉靖间河南人物。始自何德,迄于李承恩,共140余人。以政治、军事人物为主,兼及其他各类。人自为传,记其字号、籍里及生平事略,突出其事迹,传后有评语,论其功过得失。为研究明代河南人才分布及人才消长提供了资料。


《革除逸史》,成书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专记建文帝朝四年史年。以记靖难战争为主,兼及建文朝政治、经济、科举、制度改革、灾荒赈济、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对于建文帝的下落进行了考辨,以为建文帝削发为僧遁去之说,为好事者为之,非实。


朱睦㮮身为王室之后,按照明朝的制度,他的生活是相当优裕的。但他不愿意过那种坐享其成的寄生生活,而是献身于文化学术事业,在藏书、刻书和著书方面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既是一位著名的大藏书家,又是一位勤于笔耕的知名学者。

朱睦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

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

约瑟夫·马西(1700—1784),英国政治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代表人物。本书主要是批判威廉·配第和约翰·洛克,尤其是洛克关于利息问题的观点,所以副标题为《对威廉·配第爵士和洛克先生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的考察》。本书的主要观点为:自然利息率不是由债务数量和货币数量决定的,也不是由货币数量同贸易之比所决定的,引起自然利息率变动的真正原因是利润率的变动。 本书阐述的经济理论,特别是关于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的理论,曾对休谟、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产生很大影响。马克思曾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本书有助于读者深入研究英国古典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朱文公政训

朱文公政训

南宋官箴。朱熹撰。1卷。汇集朱熹与弟子议论时政及为官法规的言论。理学宗师朱熹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上论述为官之道,多有发展和创见,体现了爱民恤民的主张,为研究其政治思想提供了资料。此书由明代彭韶辑出。通行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以排印。

金川妖姬志

金川妖姬志

不著撰人名氏。清野史三编本。全一册。主要记述四川大金川安抚使莎罗奔之女阿扣嫁小金川泽旺而后悔,引起大、小金川不合。岳钟琪也曾为阿扣的绝世姿色动心。阿扣离开泽旺后,莎罗奔劝她嫁明正土司,泽旺之弟良尔吉又插足此事,引发了明正土司攻打大金川的战事。清廷又派兵助莎罗奔,岳钟琪最后将阿扣、良尔吉斩首。本书极富文学色彩,其中事件多不见有关史籍记载,其是否真实可信,难以断言。

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

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

本书今存十一卷、卷首一卷,不全。清代福建省外海战船,台湾几及三分之一。关于战船只数及其修造演变,在历修「台湾府志」「武备」或「兵制」门均有记载。至各种战船「做法」,则详载此「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中。书前有「各省外海战船总略」及「福建省外海战船总略」两篇,堪称「提纲」。据福建「总略」,福建省额设海外战船原为三百零二只,至乾隆中叶裁减为二百六十六只;内台湾(包括澎湖)原为九十八只,随亦减至六十六只。惜本书仅存十一卷,约尚欠一半卷帙,未得窥其全豹。此一残本,系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排印。

禅非一枝花

禅非一枝花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 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思潮动荡,正值时下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道德滑坡以及人心不洁等社会精神危机。故黄檗无念禅师这方面的话语录,近在咫尺却又溟深高远,其意境,无疑可以作为令之人心修为的参照。另有—卷,是为附录,可全方位了解黄檗无念禅师生平事迹。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念禅师身体力行,从一字不识到开悟禅师,无念禅师悟道因缘,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如何笑对人生。

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于太平兴国五年(980)之后。又作如意摩尼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叙述佛陀对阿难宣说袪除雷电恐怖灾难之法,谓东西南北四方各有雷神,名为阿伽、设帝噜、哆钵啰、扫那摩你;若人知其住处之方位,并将此方位之雷电名号书写供养之,则可避免一切雷电之恐怖及伤害。此外,同为施护所译之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为本经之同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