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云

骆云
  • 姓名:骆云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海盐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骆云,浙江海盐人,康熙六年进士,十八年任盖平知县。著有《盖平县志》。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骆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有人的用处

人有人的用处

副标题《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著作。美国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著。本书初版于1950年,随后,作者又对本书进行了修订,修订本于1954年由英国伦敦艾尔一斯波蒂斯伍德(Eyre and Spottiswoode)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作者继《控制论》出版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共分11章,主要探讨如何运用控制论来看待与分析社会。书中,作者首先将社会看做是一个通讯和控制的系统,在这一基本思想指导下,分析了人类社会的通讯特征;分析了一些具有一般性的社会现象,如语言、法律等;分析了工业革命以及通讯机器和未来等问题。从而说明人类只有通过对消息及有关通讯设备的研究,才能了解社会;阐明在这些消息和通讯设备的未来发展中,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消息,势必要在社会中占居日益重要的地位。

柘轩集

柘轩集

元末明初诗文别集。凌云翰(宇彦 )著。据瞿佑《归田诗话》载,凌云翰因“坐贡举乏人,谪南荒以卒”。故所作诗文杂著,藏稿于家。至永乐中,其孙始编为4卷。现有多种清抄本传世,另附词1卷。收入《四库全书》者即以清抄本为底本。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云翰学于陈众仲(旅),故其诗华而不靡,驰骋而不离乎轨。此说有误。案,其集有宣德年间的王羽序云:“柘轩泛扫程门”,其师事对象为程以文,而非陈旅。但推重其诗,尚有识见。凌云翰在明初诗坛上的确卓然成家。四库馆臣也很同意朱彝尊对凌诗之评价:“至谓其五言如《陪祭作》、七言如《鬼猎图》,才情奔放,不可羁靮,直可搴郁离(刘基)之旗,麾青邱(高启)之垒,则评品颇当,于云翰非溢量也。”

湛渊静语

湛渊静语

二卷,元白珽撰。白珽家于西湖,有泉自竺山汇于其门,湛然下见白石,若隔一膜,白珽爱之,取名湛渊,因以自号。有客来访,皆坐榻就渊,侃侃而谈,大而天地之高厚,细而品汇之化育,至于圣贤之大训、古今之明戒、日用之小物,以及滑稽诙谐等,无所不谈。谈后随笔记录,以备遗忘。其友人周暕将其整理成编,定名为《湛渊静语》,所收已十不一二。后又残缺,仅存二卷。全书杂记诸事,内容广泛,多有可取,如所载宋理宗赐林希逸诗一篇,为厉鄂作《宋诗纪事》所未收,可补缺遗。辨饶双峰《鲁》论《洪范》五行一条,颇有见地。记汴京故宫,尤为详备,又载倪思论司马光《疑孟》一条,谓王安石援据孟子“大有为”之说,欲神宗师尊之,故司马光著《疑孟》一书,以明《孟子》未可尽信。其说未见他书,确为新论,可备一说。书中亦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谓《匡谬正俗》为颜真卿作,不知实出颜师古;《文中子》“李德林”一条,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之语;辨常仪占月一条,也是史绳祖《学斋占毕》之说,不免疏舛或因袭。但总体来看此书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供研究者参考。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武林往哲遗箸》、《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

琴曲,现存最古老的古琴乐谱。据谱前小序,知此曲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作者无名氏,它通过对深山幽谷中发散清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想法和思想状况。“碣石调”是古曲调名,即相和歌瑟调中陇西地区的歌曲。因用其填唱曹操的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名之曰“碣石调”。“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碣石调幽兰》结构短小紧凑,曲调清丽婉约。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乐曲的引起部分,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属于艳与曲组成的小型曲式。全曲通过第二段出现的泛音主题的呈示、对比、再现,成功地抒写了哀婉的情怀。此曲突出音阶中的四级音和七级音,没有传统的五声调式特点,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有某些联系。

白云樵唱集

白云樵唱集

四卷。《附录》一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闽县(今福建闽侯)人,生卒年不详。王恭自称皆山樵者,为“闽中十子”之一。成祖初,以儒士被荐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旋投牒归。著有《白云樵唱集》、《凤台清啸》、《草泽狂歌》。王恭没后,其诗湮晦不传。成化十九年(1483),南京户部尚书黄稿搜王恭遗稿,始得此集于吏部郎中黄汝明家。黄汝明编次分为前后二集。卷首有永乐三年(1405)林环旧序。序中所列次第,以此集为首。知其诗成于《草泽狂歌》以前。卷末又有永乐中林蕙诸人所作《皆山樵者传》、《赞》、《辞》、《说》,系此集刻成之后,又续为增入附于卷末。王恭与同邑高蕙齐名,同以布衣征入翰林。然高蕙出山以后之诗,皆应酬潦倒,无复清思。王恭则历官未久,投牒递归。其性情喜爱徜徉山水丘壑。而此集又作于田居之时,时人评曰:“故吐言清拔,不染俗尘,格韵远在高蕙之上。”有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方言校笺

方言校笺

考订《方言》的著作。周祖谟撰。书前有作者1950年自序。1956年由科学出版社合吴晓铃《方言校笺通检》为《方言校笺及通检》出版。是书以宋李孟传刻本为底本,参酌清载震、卢文弨、刘台拱、王念孙、钱绎等人整理过的本子,并旁征字书、韵书、类书及其他典籍所引《方言》及郭璞注文,详论各家是非,细加比勘。所用主要参考书宋代以前者即达三十多种。其中原本《玉篇》残卷、《玉烛宝典》、慧琳《一切经音义》、《倭名类聚抄》、王仁煦《切韵》《唐韵》残卷等均为清人所未见。是书集前人之大成,又多所创获,对讹字、脱字、衍文及错乱之处的订正,甚为精当。罗常培序称之为“后出转精的定本”。书中所附《方言地名简要图》,对了解汉代方言分区,亦甚有裨益。罗常培序及作者自序论述了《方言》的作者、性质、价值等问题,并有对于研究《方言》的著述的评价,亦甚有参考价值。《方言校笺》有1994年中华书局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