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麒

- 姓名:王钟麒
- 别名:字毓仁,一作郁仁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江都(今扬州)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13
- 民族族群:
王钟麒(1880-1913),字毓仁,一作郁仁;号无生,一作无生;别署天僇、天僇生、僇民、大哀、蹈海子、一尘不染等。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江都(今扬州)。“幼研百家,雅好文学”。迨至弱冠,“世变日非,窃窃忧之,每以文词,力图挽救,几濒于危”(王钟麒《报马君武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上海,充《申报》笔政,加入国学保存会,并在该会所办《国粹学报》发表反清文章。从光绪三十三年起,先后助革命党人于右任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主要担任评论,成为于右任的得力助手之一,于右任称其:“是一个沉博绝丽的骈文学家,而又熟于稗史,以芳馨之词,达小雅诗人之旨,感人亦极深刻。明末遗民的复国运动,大半是在这一条路的。”(《如何写作社评》)宣统二年(1910)由朱少屏、柳亚子介绍加入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是该社主要作家之一。辛亥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为光复南京而组成江浙诸省联军,王钟麒任该军司令部秘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总统府秘书。1912年9月,与章士钊创办《独立周报》。因撰文触犯洋人,受到威胁,回扬州,以疾卒,年仅三十五岁。
王钟麒“姿性敦敏,神采秀澈,耽玩文艺,早善辞笔,时人高其才艳”(马浮《江都王君墓志》)。诗、文、小说、戏曲皆能,而在小说理论方面尤有建树,是晚清小说理论家中的佼佼者。一生著作甚富。诗集有《天僇生诗钞》(作者自选)、《旡生诗钞》(胡寄尘选);小说有《玉环外史》、《恨海鹃声谱》、《孤城碧血记》、《学究教育谈》、《劫花泪史》、《消魂狱》、《郑成功》等;剧本有《血泪痕传奇》、《穷民泪传奇》、《轩亭复活记》等;笔记有《述庵秘录》、《述庵读书志》、《佚史》、《述庵笔记》、《文坛挥麈录》等;诗论、词论、剧论有《旡生诗话》、《惨离别楼词话》;小说理论文章有《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国三大家小说论赞》、《剧场之教育》;其他尚有《三国史略》、《晋初史略》、《太平天国革命史》、《中日战争》、《世界史》、《本国地理》、《世界地理》、《三国志选注》等。生平事迹见马浮《江都王君墓志》、胡寄尘《王无生小传》、郑逸梅《南社丛谈·王无生》等。
王钟麒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自然史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共44卷,从1749—1804年陆续出版,最后8卷编纂工作,是布丰逝世后由其学生完成。本书“序言”中,作者批评了林奈的人为的分类法,说其过于简单和武断,指出林奈的无脊椎动物分类很不恰当,如把虾同昆虫列为一类。书中有12卷专论四足动物。作者通过对200种不同四足动物的研究,认为它们之间有许多非常相似的特征,因此可能都从40种原始类型传下来,甚至它们可能全部起源于一对亲体。他说,如果这个论点成立,那末“大自然就能够从一个原始的类型发展出一切其他的生物种类来,这样设想应当是没有错的”。不过布丰所说的“发展”是指动植物都是从同一祖先“退化”而来的意思。作者从解剖学角度,论述了人与动物在结构方面的相似性,所不同的只不过是人的智力为其他动物所无法相比而已。所以人也应当作为自然一部分去研究。全书以丰富的材料描绘了一幅完美的宇宙图画,包括恒星、太阳系到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全书突出特点是有许多精美的植物图。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书中留有上帝造物主的词语。此书对后来的生物学家有直接影响。
顺治清源县志
清和羹修,王灏儒纂。羹,字鼎实,号涵庵。直隶内丘(今属河北)人。副贡生,顺治十五年(1658)任清源知县。考邑志《文渊阁书目》卷二十“新志”著录,后嘉靖、隆庆间又有抄本,羹上任,即嘱灏儒据嘉隆间之抄本补缺增订校正,于顺治十八年成书并付梓。康熙时知县储方庆,江南宜兴人,在任职期间,又补刻重印,故记事最晚止康熙十七年(1678)。储增入艺文,其所作《梗阳宫余》、《九日清泉寺登高》、《八景》诗及《东湖记》、《白龙神庙记》文。是志凡沿革、星野、疆域、形势、山川、风俗、景致、古迹、陵墓、城池、公署、学校、坛壝、铺堠、祠庙、寺观、屯镇、楯樾、街市、桥梁、渠堰、户口、丁役、田赋、物产、灾异、职官、宦绩、选举、褒崇、人物、艺文三十二目,附目二。沿革云,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县,以西北有清源水云。风俗云,成化弘治间轻生好讼,近年民知务本,士知勤学。古迹载梗阳、陶唐、涂阳、鹅诸城、屠岸贾故里。寺观载宋金元建二十三座。户口目载洪武三千八百三十三户,而顺治则剩二百四十一户。艺文皆明清人之作。有顺治十八年刻康熙年间补刻重版本。省图、北图藏。
医方拾锦
清代田绵淮撰,方书,成书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不分卷。分头、面、耳、目、口、齿、鼻、声音、周身、茶酒、杂方、足、救饥、诸伤、诸虫伤、辟虫、污衣十七部,汇收验方二百五十三首。选方偏重头面部疾患,多为简便验方。
续儿女英雄传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四卷三十二回。不题撰人。据序署名作者当为无名氏,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北京宏文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文贤阁石印本;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上海天宝书局石印本;上海启新书局铅印本。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珍稀小说选刊”排印北京宏文书局石印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白话小说名著续书》丛书”排印文贤阁石印本。
岁时广记
四十卷。陈元靓撰。陈元靓,约当南宋理宗时人。该书卷首为图说一卷,卷末为总载一卷,正文四十卷。春、夏、秋、冬各为一卷,元旦分上、中、下各一卷,立春一卷,人日一卷,上元分上、中、下各一卷,正月晦日、中和节为一卷,二社日为一卷,寒食分上、下各一卷,清明一卷,上巳分上、下各一卷,佛日一卷,端五分上、中、下各一卷,朝节、天贶节为一卷,三伏、立秋为一卷,七夕分上、中、下各一卷,中元分上、下各一卷,中秋分上、中、下各一卷,重阳分上、中、下各一卷,小春、下元为一卷,冬至一卷,腊日、交年节为一卷,岁除一卷。摘录《月令》、《孝经纬》、《三统历》诸书为主,集以杂书所记有关节序之事按月、节分隶其下。所引典故虽多稗官野史,但都备录原文,详注出处,可资参考。传本有两个系统,一为四卷本,分四季为四卷,春令46条,夏令50条,秋令32条,冬令38条,大致为文翰应用而设,有《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本;另一系统为四十卷本,唯第六卷元旦中缺,为《十万卷楼丛书》二编本和《丛书集成》本。《格致丛书》本亦为四卷本,但多图说一卷。
无心论
中国人假托菩提达磨所撰经典。全一卷。撰者、刊行年代均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以十一项问答,阐论无心之旨;以为能悟‘无心’者,即了脱一切烦恼、了悟生死涅槃。本论之敦煌古写本,现今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史坦因第五六一九号,标题之下有‘释菩提达磨制’六字。或谓本论纯属他人伪作,因其文内有我国固有术语‘太上’二字(大八五·一二七○上):‘问曰:“何名为太上?”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不似来自异邦之达磨所说者。或以本论之思想内容与形式,酷似牛头法融所撰之绝观论,而疑系法融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