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亲

世亲
  • 姓名:世亲
  • 别名:天亲
  • 性别:
  • 国籍:古印度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世亲(梵:Vasubandhu),亦作“天亲”,音译“婆薮槃豆”、“伐苏畔度”等。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无著之弟。据《婆薮槃豆法师传》、《大唐西游记》等载,为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西北)人。先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博学多闻,遍通典籍,后至阿逾阇国师事佛陀蜜多罗法师。其师在辩论中败于僧佉(数论)外道,世亲为此著《七十真实论》破该外道所著《僧佉论》。尤精说一切有部论书《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为众人宣讲,每日把所讲内容用一偈概括写出,共作六百余偈,又造释文,其中吸收经量部思想,编成《阿毗达磨俱舍论》。受到阿逾阇国王室的皈依和优遇。据称他遍通小乘十八部教义,不信大乘,谓大乘“非佛所说”。其兄无著在富娄沙富罗国,恐其造论破坏大乘,派人嘱其回国,为说大乘教义。于是弃小乘从兄遍学大乘教义,使弥勒、无著之学得以广泛流传。广著大乘论书,解释《十地经》、《大涅槃经》、《法华经》、《金刚经》、《维摩经》、《胜鬘经》等经及无著诸论,并著书详论瑜伽行派理论。著作很多,汉、藏文译本共五十余种。汉译中主要有《大乘庄严经论释》、《辨中边论》、《金刚经论释》、《十地经论》、《无量寿经论》、《二十唯识论》、《唯识三十论颂》、《摄大乘论释》、《大乘成业论》、《大乘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等。先后译介世亲著作的有公元6世纪之北魏毗目智仙、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7世纪之隋达磨笈多、唐玄奘,以及8世纪初之唐义净。其中真谛所传被称为“旧译”,由此形成摄论学和俱舍学两支;玄奘所传被称为“新译”,由此形成俱舍宗和法相宗,前者倡“如来藏(清净心)缘起”说,后者主张“阿赖耶(杂染心)缘起”说,成为共倡“唯识无境”学说中两大流派。此外,北方弘扬《十地经论》,形成所谓“地论师”,成为北朝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学派,至于隋唐之际,与南方“摄论”学合流。

猜你喜欢的书

写给大家的音乐简史

写给大家的音乐简史

《写给大家的音乐简史》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静心读来,高雅的音乐,经典的旋律,名垂乐史的大师,仿佛就在你的身边。该书逻辑和条理清晰,读者可以读一本故事书的状态来品读房龙的音乐思想,并由此大体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脉络,知晓那些光鲜的音乐家的别样人生。

拜占庭帝国史

拜占庭帝国史

A.A.瓦西列夫是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20世纪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权威之一。其所著《拜占庭帝国史》是在大量分析拜占庭的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部经典巨著。作者摆脱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传统,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阐述了拜占庭在文学、考古、艺术、建筑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称关于拜占庭帝国的百科全书;该书还涉及拜占庭与周边各个族群的交往历史,论述了诸多文明元素在该地区相互交融的进程。

隧道

隧道

《隧道》讲的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某个对危险异常敏感的大学生,乘一列开往苏黎世的火车从家返回学校。这趟线他每周往返。列车途径一条隧道。四周的乘客们处之泰然,而这个小伙子却发现了异常,这个隧道似乎比记忆中的要长。他找列车员、列车长询问,并穿过客车来到行李车,尽管列车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冲出黑暗的隧道,驶入金色的阳光里,但这隧道却始终没有尽头。他和车长又爬到了车头,发现司机已跳车,而列车正以未有过的超高速往前狂奔,更确切地说,是沿着两条铁轨,向未知的深渊里掉。小伙子和列长则处在列车的最底层,身子压在机车的挡风玻璃上。“没有办法。上帝让我们跌落,我们只好往他那儿冲去”。小说在这里结束了,后事呢?不得而知。应该说,这篇作品中是不难理解的,虽然荒诞,并且缺少通常所谓的结局。因为它的情节异常简略,没有什么枝蔓,而人物则更单纯,除对危险的本能惧怕外,未见其它深层的情愫。翻开这篇小说,读者便很自然地被作者引上他的轨道,沿着“象征”这条隧道,如作品的主人公一般,跌入作者思想的深邃处。这掉进灾难深渊的列车,不难让人联想到人类社会,而渎职的司机、麻木的乘客,刻板的车长,也很容易使人看出他们所代表的各社会阶层。作者想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堕落,即人们双手创造的发达的科学和严密的社会组织、正将人们引入深渊,纵然有个别人省悟、竭力挽救,但这一切已纳入程序,任何努力都是徒然。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明张爵编写。张爵,为嘉靖时人。他“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元”,而采辑成篇,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后刊行。书分五城: 正阳门内皇城两边为中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及东城外为东城,宣武门内街西往北至城墙及西城外为西城,正阳、崇文、宣武门外为南城,地安门往北至安定、德胜门内为北城加以介绍,对这五城的三十三坊的名称、方位以及各坊的胡同都作了记述,同时还附载了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花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的名称。是书记载简明、条理清晰,书前并附有总图一幅,查看起来十分方便。是书为了解明代京师情况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并可作为研究当时皇城规模、建置和用途的参考,从而想见当时帝王和京师百姓们绝然不同的生活。是书曾为朱彝尊编纂的 《日下旧闻考》所引用,光绪《顺天府志·世文志》也予以记述。今天北京旧城已经过了很大改造,发生了诸多变化,是书作为认识北京地理历史的作用,已很珍贵,但是书出版后,极少单行本流传。196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此书。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将是书与 《京师坊巷志稿》 合订再次行世

求雨

求雨

赵树理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54年10期。金斗坪村有一座龙王庙。解放前,每逢遭受旱灾,金斗坪的人便集中在庙里跪祷求雨。地主周伯元总是趁机用粮食低价买地。土地改革后,土地回到农民手里。这年夏天又遇上旱灾。村党支部书记于长水动员大家开渠引水。可是在动工的同时,仍然有八个老农民,在龙王庙敲钟鼓求雨。而且,求雨的人愈来愈多。庙里定出轮班跪香制,连参加开渠的人上下工时也去磕个头。两天之后,开渠遇上石崖,进度很慢,这一来,开渠的人更少了。于长水冥思苦索,想出了架槽的好法子,开渠的劲头又鼓了起来。当渠道通了水之后,庙里求雨的人溜得一个也不剩。作品表现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民对封建迷信的斗争和胜利。

明词综

明词综

清王昶编选。十二卷。是书为续朱彝尊《词综》而辑。朱氏《词综》不录元代以后词人词作,以求合乎浙派醇雅清空之准则,为清人填词树立宗法范式。其后又曾有意别选明人词为一编,有遗稿未刻。王昶得其稿本,乃合以生平所搜得之明人诸作,汇成一书,计录明代词人三百八十家,为十二卷,号《明词综》,附刻于朱氏《词综》之后,以成系列。然《词综》本意在选词以倡宗派,是书则纯为保存一代词人词作,性质迥异。所选明人词,大多沿“花草”(《花间》、《草堂》)香艳之习,所尚在晚唐五代及北宋家数,小令、中调尤多。此非选者之过,实明词本来格调不高。王昶选序中已有论述。所选词人各系有小传,间亦附有词话、笔记诸评语。卷首有嘉庆七年(1802)王昶自序。是书刊行之后,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曾为补录十馀家词人词作,又纠正书中讹误不当之处若干。有嘉庆三泖渔庄刻本、《四部备要》本及《国学基本丛书》本。光绪二十八年金匮浦氏重修《历朝词综》,《明词综》亦是其中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