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亲

- 姓名:世亲
- 别名:天亲
- 性别:男
- 国籍:古印度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世亲(梵:Vasubandhu),亦作“天亲”,音译“婆薮槃豆”、“伐苏畔度”等。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无著之弟。据《婆薮槃豆法师传》、《大唐西游记》等载,为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西北)人。先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博学多闻,遍通典籍,后至阿逾阇国师事佛陀蜜多罗法师。其师在辩论中败于僧佉(数论)外道,世亲为此著《七十真实论》破该外道所著《僧佉论》。尤精说一切有部论书《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为众人宣讲,每日把所讲内容用一偈概括写出,共作六百余偈,又造释文,其中吸收经量部思想,编成《阿毗达磨俱舍论》。受到阿逾阇国王室的皈依和优遇。据称他遍通小乘十八部教义,不信大乘,谓大乘“非佛所说”。其兄无著在富娄沙富罗国,恐其造论破坏大乘,派人嘱其回国,为说大乘教义。于是弃小乘从兄遍学大乘教义,使弥勒、无著之学得以广泛流传。广著大乘论书,解释《十地经》、《大涅槃经》、《法华经》、《金刚经》、《维摩经》、《胜鬘经》等经及无著诸论,并著书详论瑜伽行派理论。著作很多,汉、藏文译本共五十余种。汉译中主要有《大乘庄严经论释》、《辨中边论》、《金刚经论释》、《十地经论》、《无量寿经论》、《二十唯识论》、《唯识三十论颂》、《摄大乘论释》、《大乘成业论》、《大乘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等。先后译介世亲著作的有公元6世纪之北魏毗目智仙、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7世纪之隋达磨笈多、唐玄奘,以及8世纪初之唐义净。其中真谛所传被称为“旧译”,由此形成摄论学和俱舍学两支;玄奘所传被称为“新译”,由此形成俱舍宗和法相宗,前者倡“如来藏(清净心)缘起”说,后者主张“阿赖耶(杂染心)缘起”说,成为共倡“唯识无境”学说中两大流派。此外,北方弘扬《十地经论》,形成所谓“地论师”,成为北朝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学派,至于隋唐之际,与南方“摄论”学合流。
猜你喜欢的书
酒边词
词别集。南宋向子諲撰。二卷。子諲字伯恭, 晚号芗林, 临江(今江西清江)人。高宗朝,历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忤秦桧,乃致仕,退闲十五年。著有《芗林集》、《芗林家规》。词集分“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各一卷。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云:“《酒边集》一卷。户部侍郎向子諲伯恭撰。自号芗林。”明正统六年(1441),吴讷编《唐宋名贤百家词》,录《酒边集》1卷。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名《酒边词》,分为2卷。《四库全书》仍之。现存《酒边词》前有胡寅序。上卷为“江南新词”,下卷为“江北旧词”,前者存词一百一十四首,后者存词六十三首,共存词一百七十七首。
淮海词
宋人词别集。秦观撰。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3卷本和1卷本两种。宋乾道刻绍熙修本《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有残缺。明嘉靖己亥张綖鄂州全集本《淮海长短句》,3卷,《四部丛刊》即用此本。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淮海词》,1卷。《四库全书》本即用毛本。《彊村丛书》本《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附有校记。叶恭绰两种宋本合刊影印本《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以多种版本逐一加以校勘,考其异同,最为精审、完善。《全宋词》秦观词,据宋乾道刻本、参以他本校补,得词70多首。秦观虽游于东坡门下,其词却能自辟蹊径,卓然名家。得《花间》、《尊前》遗韵,其词多吟咏真挚、纯洁的男女恋情,兼有感伤身世之作。所作婉约、清丽,辞情相称,诵之使人回肠荡气,具有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词 人,对后世影响很大。较著名的作 品有《满庭芳·山抹微云》、《望海 潮·梅英疏淡》、《满庭芳·晓色云 开》、《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 行·雾失楼台》 等。
哥伦布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哥伦布》林白水著。哥伦布,著名航海家。生于热那亚一毛纺织工之家。18岁开始航海生涯。1476年移居葡萄牙。笃信地圆说,试图开辟向西航行而抵东方的新航路。葡王对其航海计划不予采纳,乃于1485年移居西班牙,得西王斐迪南和女王伊莎伯拉资助,于1492年8月率约90名水手分乘3艘船,携西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自巴罗斯港出发西行,10月抵巴哈马群岛,又至古巴、海地等岛,翌年3月返西班牙,备受欢迎。后又于1493、1498、1502—1504年三次西行,抵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沿岸,始终坚信所到之处即为印度,故名土著为印第安人 (意为印度的居民)。
松窗梦语
史料笔记。八卷。明张瀚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张瀚,字子文,号元洲。生于弘治八年(1513年),卒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浙江仁和(杭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曾任工部、刑部部曹,庐州、大名知府,长期担任陕西、四川、福建、广东、山西等省的高级官员;又任过陕西巡抚、总督漕运、总督两广军务,后由南京工部尚书,于万历元年擢升为吏部尚书。万历五年,因得罪了首辅张居正受到排挤,回杭州故里。为作者晚年罢职闲居所作。因书斋“楹前一松”,“有承露沐雨之姿,凌霜傲雪之节”(自序),而取以为名。瀚历仕为官,见闻广博,经历丰富,因而内容广泛地涉及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少数民族、对外关系等许多方面。许多内容都是他亲闻目睹的经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全书三十三纪。
观虚空藏菩萨经
一卷,宋昙摩蜜多译。说欲治人罪者,应先决定毗尼,观想虚空藏菩萨。佛住佉陀罗山,优波离问。欲治罪者,云何作观?佛言,先依决定毗尼,敬礼三十五佛。次想此菩萨顶,有如意珠,若见此珠,即见天冠中现三十五佛。珠中现十方佛,或得除罪字印臂。或闻空中唱罪灭,便堪入僧。或使知毗尼者得梦,须更忏悔。乃至八百日治厕,再三七忏。重与授戒。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一书为晚明高僧藕益智旭的述作文集。释智旭是明四高僧中最杰出者,由其弟子释成时整理的文集《灵峰宗论》对研究其佛学思想和明末清初佛教史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