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

王佐
  • 姓名:王佐
  • 别名:字宣子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山阴(今绍兴)人
  • 出生日期:1126
  • 逝世日期:1191
  • 民族族群:

王佐(1126—1191),字宣子,山阴(今绍兴)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为永州、吉州地方官,有政声。


乾道元年(1165)任建康知府时,悉朱端明、崔光生利用宗教组织部分士兵密谋起事,旋令拘捕为首者,盘诘后判斩。并流放其党徒数人于岭南,余释之不问。事毕,仍阅案牍,办理公事,接见宾僚,丝毫无异于常日。淳熙六年(1179),陈峒在宜章(今属湖南)一带率众起义,旬日内发展到数千人,占领江华、蓝山、临武及广东阳山等地。时佐知潭州,闻警后起用流人冯湛率潭州禁军等武装先行抵御。随即上奏以擅授冯湛兵权请罪,并要求统荆、鄂军进行镇压,孝宗准其所请,旋受命节制军马,督军究追,大事屠杀。后升显谟阁待制,进权户部尚书。官至宝文阁直学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时,秦桧子熺提举秘书省,馆中同僚趋附秦熺为升迁捷径,独佐未曾与其妄交一语。并说:“三馆故事,丞相与京县(京都治县)尉均为学士,安得妄自屈哉。”


光宗绍熙二年(1191)二月,王佐病卒,朝廷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葬于山阴县天乐乡竺里峰之原(今绍兴杨汛桥镇联社村竹林尖)。三年后,陆游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对其一生给予了很高评价。


著有《易说》十卷,《王俊义文集》十卷。《宋史》称:“俊义与李祈友善,首建正论于宣和间,当是时诸公卿稍知分善恶邪正者,二人力也。”

王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西湖杂记

西湖杂记

《西湖杂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开篇先总体介绍西湖最美丽的景色:在一年中最美的是春天和月夜,在一天中最美的是日出前和日落后的雾气。然后详写西湖春天的风景,尽管好友石篑催着去其他地方看梅花,但作者还是舍不得离开。此时西湖游人众多,也成为西湖的一道胜景。在最后一部分,作者触景生情,感慨世人多是庸俗之辈,只知在白日里来赏玩西湖,而不知道真正的美景是春天月夜下的西湖,借此表达了作者心中产生的一种因为缺少知音而生的落寞之情。全文行文简练,感情自然。

言行龟鉴

言行龟鉴

八卷。宋赵善璙作 《自警编》,摘录古人嘉言善行以示鉴戒,张光祖欲为刊行,熊禾以赵善璙所编尚有未及删润之处,希望张光祖补充完善。张光祖乃以赵善璙《自警编》为基础,又取 《典型录》、《厚德录》、《善善录》、《名臣言行录》等书,博采名臣碑志之文,摘选排比,以成此书。全书分类编排古人嘉言善行,眉目清晰,便于阅览。此书不述诙谐和神怪,所记平近无奇,但笃实切理,足资世人所深思。《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为“布帛菽粟之文,虽常而不可厌者”,颇为有理。此书原本散佚,仅部分存于 《永乐大典》中,清修 《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新予以编排。其书原序称,全书共分学问、德行、交际、家道、出处、政事、民政、兵政八门,门下又分八十二目,目下分条记述古人言行,共九百五十五条。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时仅存四百七十二条,八十二目无法考证,只存八门,门下分条记事。书中原序又称,每类之中首先记述善行,其次记述嘉言,先实践,后议论。辑本以为,言行各自分编,“则一人之名,一类中先后复出,时代未免颠舛。又一事一人而言行并见,尤难于割裂其文”,因 “以人统事,以时代叙人”,(《四库全书总目》)按时代顺序,将嘉言善行统一编排,眉目清楚,又不失原书本意,颇为有理。此外. 尚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本。

罗成叫关

罗成叫关

六回,唐初,高祖李渊病重,张、尹二妃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鬼混,秦王发现后好意告诫,却反受其害。越国公罗成等名将为此辞官还乡。后汉王刘黑闼得知这一消息,倚仗其手下有四大“定方”—苏定方、杜定方、蔡定方、梁定方,便兴兵伐唐。唐高祖看到边关告急折报,大惊失色,忙宣太子上殿。太子、齐王在路上巧遇罗成进京探看秦王,二人自知两军阵前不是四大“定方”的对手,于是金殿动本,要罗成当先锋。罗成为找苏定方报杀父之仇,不听众人劝阻而带兵出征。兵到紫荆关,罗成夜晚巡城,发现太子与齐王找来美女寻欢作乐,便闯进帅府,痛斥二奸,撵走美女。二奸怀恨在心,适逢罗成病倒,二奸命罗成家人罗安代罗成上阵,罗安被杜定方一刀劈死。罗成一见罗安惨死,写下军令状,带病出征,与苏定方大战,未分胜负,回关却被二奸押上法场,多亏众将求情,才没有被斩,被打了四十军棍。第二天,二奸又逼罗成再去讨阵,大战苏定方,二人打到天黑,定下饭后再决胜负。罗成二次叫关,打算进关用膳,二奸仍不开关。罗成与苏定方挑灯夜战,当苏定方得知罗成打不退后汉王的兵马就进不了关时,便传令三军撤退。罗成三次叫关,二奸虽见后汉王大军已退,但仍不开关,反诬罗成暗投敌军。并命弓箭手射罗成。罗成被近离走,他追赶杜定方到了淤泥河,虽将杜定方挑死,但却中了敌计,战马陷入泥中,苏定方劝降,罗成宁死不屈,中乱箭身亡。

张公艺九世同居

张公艺九世同居

简名《九世同居》。杂 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末本。史载张公 艺九世同居,唐高宗封泰山,曾亲临其宅,问睦 族之道,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剧据此而增 饰。写寿张县张公艺一家自北齐至隋唐,九世 同居。张使二子、三子赴京应文武科举,令长子 持家,出资办义学,扶弱济贫。又出资为贫士王 伯清葬父,并赠银两鞍马助其上京应举。王一 举及第,除黄门侍郎,主司春闱,张氏兄弟分中 文武状元。王又向皇帝保奏公艺,帝遣使问其 齐家之道,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帝大悦,赠 绢百匹,为立“孝义之门”牌坊以表彰。有《脉望 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此重 印。

谛义证得经

谛义证得经

亦译《入谛义经》。印度耆那教经典。作者*乌玛斯伐蒂。全书共10章339节。全面系统地阐明耆那教的基本教义和学说,包括伦理观、逻辑学、心理学、宇宙结构学和本体论,是最优秀的概论性代表作。得到白衣, 天衣两派教徒的共同承认。各章内容:(1)正见,正智、正行是为解脱道,正见即是对七谛义的信仰,包括命、非命、漏、缚、遮、灭、解脱。正智有五种,即感官智、圣典智、直观智、他心智、完全智,此由直接和间接所得。(2)命有两种:轮回者和解脱者。轮回者分动者和不动者,不动者是地、水、植物,动者是火、风和具有2个以上根者。(3)宇宙之结构:立于水、风和虚空之上的是7层大地;大地中心为赡部洲;四面环以大海;赡部洲内部有6座大山, 将大洲分为7个区域。(4)诸天与神、人的产生过程。(5)非命由法、非法、虚空和补特伽罗组成,并分别阐明4个范畴的内涵。(6)业与漏、缚、遮的关系,善恶的内涵。(7)出家与在家信徒应修的禁戒。(8)业的种类。(9)对漏的控制方法。(10)总述解脱的获得。此后悉檀舍那·迪伐迦罗(Siddhasena Divakara)对此经加以注释, 同样得到两派信徒的承认。该经有英、德、日等文字多种译本。

阿弥陀经疏钞撷

阿弥陀经疏钞撷

阿弥陀经疏钞撷,一卷,明袾宏疏钞,清徐槐廷撷并序,附应验及玉峰大师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