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元

林希元
  • 姓名:林希元
  • 别名:字茂贞,号次崖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明同安(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482
  • 逝世日期:1567
  • 民族族群:

林希元(1482—1567),明同安(今属福建)人。字茂贞,号次崖。为明代中叶传承朱子学的中坚力量。清人李光地说:“自明兴以来,尽心于朱子之学者虚斋蔡先生一人而已。自时厥后,紫峰陈先生、净峰张先生、次崖林先生,皆以里闬后进受业私淑。泉州经学遂蔚然成一家言。”正德十三年(1518)进士。授大理评事。世宗时,以议狱事被论,弃官归。大臣交荐之,起为寺正。辽东兵变,希元极言姑息之弊,谪知钦州。时安南不来朝贡,廷议征讨,擢希元兵备海道,希元主张必征之策,与督臣异议,罢归。林希元是使泉州成为捍卫朱子学、抗拒心学的重镇的关键人物之一,著有《四书存疑》、《易经存疑》,二书目的皆在于存朱子之疑,以羽翼朱子之传义。其中《易经存疑》是继蔡清《易经蒙引》之后,注疏朱子《周易本义》的又一力作,与蔡清《易经蒙引》、陈琛《易经浅说》并为“三易”,风靡全国,为学者所尊尚,广为传世。此书对朱子《周易本义》有着极大的注疏价值,考察此书对于认识朱子易学和闽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易》学专著今存《易经存疑》十二卷。

林希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日本昔话

日本昔话

《日本昔话》共收录日本各地口传故事一百零八篇。 最早作为少儿读物出版于1930年。内容质朴而生动,保持了日本各地传说故事的原型。“昔话”即民众间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柳田国男使用这一名称,是为了与那些被刻意加工整形的“民间故事”区别开来。

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18卷,唐人林宝撰。本书用206韵,排比诸姓,各记其得姓由来和诸家谱系,关于唐人世系更为详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林宝)《唐书》无传,其名见于《艺文志》,诸家书目所载并同,惟《唐会要》称王涯撰,盖以涯曾作序而讹。……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于《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于今者,赖其征引,亦皆班班可见。郑樵作《氏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但宝以二十句而成书,援引间有伪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于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宋邵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40卷(有《守山阁丛书本》),其体例与《元和姓纂》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特为精核”,亦可参考。

环溪诗话

环溪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3卷(或为1卷)。旧题吴沆著。本书并非吴沆所自撰,是后人辑其论诗之语而成。与一般以杂记文坛旧闻轶事为主的诗话著作不同,本书的内容较为集中,基本上都是吴沆有关诗歌创作的心得和见解。其间存录了不少吴沆本人的诗作。所论以杜甫、李白、韩愈为“一祖二宗”,谓“杜甫长于学,故以字见功;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韩愈长于气,故十数篇见功”。又谓“诗有肌肤,有血脉,有骨格,有精神”。然所叙大抵为句法修辞、谋篇布局之得失,故《四库全书总目》讥之“小巧细碎,颇於雅调有乖。"

皇朝遗民录

皇朝遗民录

奎章阁藏《皇明遗民录》写本共一卷,主要是记述流亡朝鲜的王以文(凤冈)、杨福吉、冯三仕、王文祥、裴三生、王美承、郑先甲、黄功、柳溪山九位明遗民的事迹。编撰者署济南后人王德九,系王以文之后,其自序称收拾诸家家乘,谨校成编。自序延续永历纪年,末题永历三戊寅春三月,应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书后有朝鲜人黄基天的跋语。卷首钤有“帝室图书之章”“朝鲜总督府图书之印”“汉城大学图书”。朝鲜时代民间雕版之风不盛,官书多采用活字印本,其余书籍则以写本居多。此册虽然不一定是原本清稿,但似未见有印本,能够留存至今,实属难得。

般若心经汇纂

般若心经汇纂

般若心经汇纂,一卷,清孙念劬纂并序。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谓佛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为金刚手等诸大菩萨,说明佛舍利之功德与神咒内容及修持之法。经题之‘宝’字,即指如意宝珠及宝印;前者表众生之心性,后者表佛舍利之功德。谓行法供养时,能灭四重、五逆、谤法等一切重罪,而得无量之福智,脱却生死,并延长寿命,命终后,应其志愿,于十方净土中,愿生何国即得生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