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廷采

邵廷采
  • 姓名:邵廷采
  • 别名:字允斯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余姚人
  • 出生日期:1648
  • 逝世日期:1711
  • 民族族群:

邵廷采(1648—1711),清初学者。字允斯,又字念鲁。学者称念鲁先生。邵曾可孙。浙江余姚人。生于顺治五年,卒于康熙五十年,年六十四岁。康熙初,尝从毛奇龄游。幼读刘宗周《人谱》,服膺王学。幼承庭训,得王学余绪。少补诸生,游孔当之门,继而师从黄宗羲,遂笃志儒术。一生声名不越里闬,学术却颇受推重,是浙东学派的中坚。他学承王阳明、蕺山之后,但极力反对明末清初王学末流的游谈虚论,提倡实学实用,即“实行真品”,其要在一个“学”字。他说:“世之论王子者,概之以事功,不知其事功由学而出。王子之事功,……斯真学也。论刘子者,概之以节义,不知其节义本学而成。刘子之节义,……斯真学也。”(《刘门弟子传序》)“学”的内容就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皆使人由之之事,非使人知之之事。”(《答蠡县李恕谷书》)这即是经世致用。在读史为文过程中,他也始终抱定实学实用的宗旨。晚岁,思托著述以自见。尝从宗羲问逸事于明末遗老,作《宋遗民所知录》、《明遗民所知录》、《王子传》(王子即王阳明)、《刘子传》(刘子即刘宗周)、《王门弟子传》、《刘门弟子传》等凡数十篇,欲勒成一书,未成而卒。廷采著有《思复堂文集》十卷,《姚江书院志略》四卷,《东南纪事》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邵廷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辩证法导论

辩证法导论

《辩证法导论》在阿多诺1958年的课程基础上编辑而成,它标志着阿多诺首次正面思考和探讨辩证法这个主题。在本书中,阿多诺以自由和即兴的风格澄清了辩证思维的中心议题,例如“概念的运动”“规定了的否定” 和“辩证矛盾”等的意义。这门课程的思想内容虽与《否定的辩证法》相近,但它并不预设任何哲学传统知识,而且其讲课风格较易被读者接受,可以作为《否定的辩证法》的预备性读本。在这本著作中,不仅辩证法的核心人物如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家的文本得到了细致的分析,而且阿多诺还勾勒出辩证法与本体论、实证主义等思潮对立的立场,并将批判特别指向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和痛苦。本书可被视为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最初起点。

李璟李煜词校注

李璟李煜词校注

本书以沈刻王校南词本(《晨风阁丛书》本)为底本,以影写吕刻本、侯刻本、粟香室覆侯本、《全唐诗》本,以及有关二主词的各专集、各选本、词话、笔记互相比勘。注释方面,歧义处加以别择,疑难处加以疏解。就全词的创作意图、艺术手法,进行精到的说明。不少词作并附录相关的背景材料,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一百二十卷。清陈邦彦(生卒年不详)奉敕编纂。陈邦彦,字世南,号春晖。陈元龙从子,浙江海宁人,康熙时人,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工小楷,著有《乌衣香牒》、《春驹小谱》。此书又称《历代题画诗类》,这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反映我国古代题画诗的总结性著作,凡一百二十卷,共分天文地舆、鸟兽、草木、以至宫室、器皿与一切登临览胜如山水、名胜、古迹、故实、闲适、人事、杂题等三十类,得诗八千九百余首。凡历代绘画范围之诗所及尽录之。每一大类之下又有若干小类目,天文部以唐代李行敏《观庆云图》为首;杂题类包括“诗无专属,或义取赏鉴,或意在应酬”(《凡例》)之作。题画诗以唐宋时为最盛,大多借此以“发其旨趣”,因而古人所作诗画有“可以触类而知所务”(同上)的作用。这对我们研究古代诗歌及绘画艺术均有一定的价值。现存清康熙四十六年丁亥 (1707) 最早刻本。

戴案纪略

戴案纪略

本书(一册六二面三七、二○○字)不分卷,蔡青筠撰。按同治初年所发生之戴潮春事变,前有林豪「东瀛纪事」(见第八种篇)及吴德功「戴案纪略」(见第四七种「戴施两案纪略」篇)记述其事。此书系作者征访耆旧,增补上述两书而成者;稿本成于民国十二年,今藏鹿港蔡氏本家,前未印行。书用编年体裁,与吴着略似。所可异者,卷首「前言」殆全取吴着「自序」之文,有「不知其何所指而云然」者;他如「添注」凌杂、人名互歧,缺失不一而足。今据传抄本(依稿本影写)排印,书首并刊一著者传略」

瑜伽论手记

瑜伽论手记

又名《瑜伽师地论随听疏》、《瑜伽师地论手记》。佛典注疏。唐法成述。原著卷数不详。此疏是唐大中年间国三藏法师法成在敦煌向众僧开讲《瑜伽师地论》时的记录。听讲及笔录者有智慧山、一真、恒安、明照、洪真、谈迅、福慧、智校、索季和、法镜、法海等多人。因记录者的不同,诸本文字亦略有差异。法成是当时活动于西藏、敦煌的高僧,精通汉、藏两种语言,有著译多种。他讲解《瑜伽师地论》时除了利用汉译经论外还往往参考藏译本,因此,此疏对研究汉藏两地佛教交流、法成的思想、吐蕃统治时期及张议潮光复初年的佛教状况均有重要意义。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将S.463收入第八十五卷。内容系谈迅、福慧所记《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一卷至第三十四卷之注疏。其后日本上山大峻对此有专题研究,对诸本进行整理。《随听疏》之有题记者约五十号左右,大抵为听学或抄写题记。据题记,法成开讲的地点为敦煌开元寺与龙兴寺,时间约为大中十年至十三年(856—859)。北菜25题记:“大中十二年八月二日,尚书大军发,讨番开路,四日上碛。”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本题记:“大唐大中十三年(859)己卯岁正月二十六日,沙州龙兴寺僧明照就贺跋堂,奉为皇帝陛下,宝位遐长;次为当道节度,愿无灾障。早开河路,得对圣颜。及法界苍生,同沾斯福。随听写毕。”对研究归义军初期敦煌与吐蕃、唐王朝的关系,均有重要价值。

智者大师别传注

智者大师别传注

佛教传记。宋宣和三年(1121)昙照撰。二卷。是对灌顶所撰《智者大师别传》的疏释之作。资料引自《国清百录》、《续高僧传·智顗传》、《玉泉行状碑》、《功德疏碑》、《智者大师真身塔》、《关王祠记》、《南史》、《隋史》等。释文清楚,考证详尽,对研究智顗生平事迹有一定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