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凤

- 姓名:叶灵凤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人
- 出生日期:1905
- 逝世日期:1975
- 民族族群:
叶灵凤(1905—1975),现代作家,美术家。原名叶蕴璞,笔名叶林丰、霜崖、L·F、佐木华、雨品巫、亚灵、秦静闻、昙华、临风等。江苏省南京市人。幼年在九江、镇江居住、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加入创造社,开始创作活动,是创造社后期的重要成员。这期间负责《创作月刊》和上海泰东书局的出版物的封面设计、插图、装帧,曾主编创造社的机关刊物《洪水》半月刊。1926年创造社出版部被封,改在光华书局出版《幻洲》,任主编。1928年《幻洲》被禁后改出《戈壁》,不久也被迫停刊;同年底他到现代书局,曾主编《现代小说》月刊和《现代文艺》。1929年2月7日创造社被封后,一度被捕。1935年到时代图书公司,后在《救亡日报》报社工作。1938年经广州到香港。在香港三十多年,一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并在多家报纸副刊及文艺刊物上撰写文章。其间对香港史地掌故进行了大量资料搜集及研究,发表很多文章。六十年代他在《新晚报》上辟《霜红室随笔》专栏,内容包括史地、文学、美术、翻译、文坛掌故、乡土风俗等,连载数年。还编过《立报·言林》、《国民日报》副刊、《万人周刊》、战时的《新东亚》、《大同》等杂志。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菊子夫人》(1927年,光华书局)、《女娲氏之遗孽》(1928年,光华书局)、《鸠绿婿》(光华书局)、《处女的梦》(1929年,现代书局),长篇小说《红的天使》(1930年,现代书局)、《我的生活》(1931年,光华书局)、《穷愁的自传》(光华书局)、《时代的姑娘》(1933年,四社出版部)、《永久的女性》(1936年,良友图书公司),《香港方物志》(1956年,中华书局),《文艺随笔》(1963年,南苑书屋),《香江旧事》(1969年,上海书局)、《晚晴杂记》(1970年,上海书局)、《北窗读书录》(上海书局),《张保仔的传说和真相》(1971年,上海书局)、《未完成的忏悔录》、《天竹》、《白叶杂记》等。翻译作品有:《新俄罗斯小说集》(1928年,光华书局),显克尼兹的《蒙地加罗》(光华书局),罗曼·罗兰的《白利与露西》(现代书局)、《九月的玫瑰》和翻译小说《故事的花束》(1973年,万叶出版社)等。
猜你喜欢的书
眼之壁
一张巨额支票被骗走,负责人关野德一郎引咎自杀。他的下属龙雄发誓要查出事件的真相。作为一个查案的门外汉,龙雄茫然地调查着,毫无头绪。此时一个突发的枪击案使得幕后黑手浮出水面。就在龙雄好不容易掌握到线索时,却又发现案件的相关人员陆续离奇消失 ,并死在不同地方。这时他才醒悟,他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诈骗犯,而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残忍对手……
罪孽
信子的丈夫精一,上个月到北海道经商,至今没有回来。精一是经营煤炭的,为了买卖上的事,他常到东北的常盘和北海道去。每次走前都和信子订下回来的大概日期,有时为了工作,常常晚回来几天。这次,超过预定时间已有一个多星期了。头几天,信子也没在意。因为,丈夫在出差期间是从不给家中寄信或打电报的。对此,信子曾发过牢骚表示不满,可是丈夫却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我的工作就是这样各处跑,预定时间说变就变,哪能一一通知你。再说。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回来,会更有乐趣。”
文字论
一卷。书论。唐代张怀瓘撰。为作者《书断》写成后,与寅吏部侍郎苏晋、兵部员外王翰二人,欲作《书断》后序,相与讨论的记录。首论“文”、“字”、“书”三者的特点及其功用;次论书之鉴赏;又次为自评,谓真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终乃怀瓘作书赋成,遇褚思光、万希庄、包融等共读书赋,相与激赏之情状。其价值在于: (1) 提出“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这在书法美学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作者论书的纲领,所谓“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 “先其天性,后其习学”;“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猛兽鸷鸟,神彩各异,书道法此”等说法以及书论中的“写意说”、“神、妙、能”的品评说等均是这一纲领的逻辑展开。另一方面,它是前代神采论的提升。从王僧虔“色彩”“形质”相兼到虞世南的“假笔转心,妙在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再到“惟观神彩,不见字形”,其传承递升之迹昭然可见。它不仅蕴含着书艺本质乃是同形向神的升进,而且也预示着一个古典书风转向写意书风的时代的来临。(2) 谓“仆今所制,不师古法,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这和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有相通之处,它表明在当时传统派的书法理论中,虽尚有属守以二王为典范的观念,但同时也出现了主张不师古人之法,要创造性地表现自我,和造化融为一体的倾向。这种观念对后世书论、山水画理论颇有影响。(3) 提出“书之深意”,也是书学史上第一次从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把书法和其他艺术进行区分的重要尝试。文载《法书要录》、《书苑菁华》本、《美术丛书》本、《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温公日记
《温公日记》(与《温公日录》疑为一书),北宋司马光著。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著录该书云:“司马光熙宁在朝所记。凡朝廷政事、臣僚差除及前后奏对、上所宣谕之语,以及闻见杂事皆记之。起于熙宁元年正月,至三年十月出知永兴军而止。”该书已佚,本整理本系整理者从《续资治通鉴长篇》、《五朝名臣言行录》、《三朝名臣言行录》诸书中辑得,辑录中增补了个别字(如“韩”增为“韩琦”)。共辑得一百零三条。
正经
《正经》,初名《巾经纂》。作者宋宗元,字鲁儒,号悫庭(一号光少,又号梅花铁石主人),清代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卒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享年七十岁。《正经》涉及了从初步仕途应具备的社会人生积累,到图谋进取时的筹划设计,从辨奸识恶的眼力到日常事务中的气度,从为政技巧、理乱用兵、识人用人,到言辞应对、理财断案、平忿息怨,从诡智奇谋的周密考量、到防范奸小的暗算猜忌,作者以丰富的史料从容叙说,强调个人身心修养以统揽处世方略。
大佛略忏
大佛略忏,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四一。